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陈宁 《时代经贸》2011,(8):65-66
重庆、成都、兰州作为直辖市和省会城市,都处于中西部开发的腹地,具有连接东南西北中的区域优势,这三个城市都具有一定的辐射功能,能够带动本省和地区经济的发展。以兰成、兰渝铁路的修建为契机,打造兰成渝走廊经济带,加强三省市区域经济的联合、发展和辐射作用,可以使我国连接大西北和大西南的通道最为快捷,最为通畅,使沿线农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对加快西北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研究了产业辐射的基本含义、基本内容及其分类.提出区域或城市应充分发挥骨干产业的主导作用,带动相关行业、产业发展,在骨干产业的有效期内,发挥其辐射作用,使区域或城市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3.
以中心城市为核心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以郑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蕾 《经济经纬》2007,(2):72-74
相对一般型城市,中心城市具有较强的聚集、辐射功能和指挥、调节和综合服务的作用,在世界城市化进程加速和经济发展全球化的今天,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功能和作用,这可以带动区域实现跨越式增长.郑州作为区域中心城市,规模偏小,辐射能力不强,在提高城市竞争力方面面临严重的挑战.因此,以"郑汴一体化"为切入点建设大郑州都市圈,对于提升郑州中心城市的地位及带动整个中原地区经济发展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金融业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中心对区域经济具有辐射带动作用,对于城市创建区域中心城市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襄阳市金融资源近年大增,但一直尚未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金融服务业集聚区.本文主要用数据和事实展现和分析襄阳市的金融业态发展的横截面,供后续的研究分析作为依据.  相似文献   

5.
总部经济聚集区是城市发展总部经济的重要空间载体,成功的总部经济聚集区,不仅能充分体现一个城市或区域的总部经济发展特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而且对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增强对周边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等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我国经济发展不仅存在着东、中、西部等梯度差异,还存在着中心城市与外围城镇乃至乡村腹地的经济落差,呈现出非均衡发展的特点.区域经济发展应选择中心城市辐射与梯度推进相结合,并以中心城市辐射为主的发展战略.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中心城市带动.从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圈等经济发展较快地区的发展历程看,都实施了中心城市带动战略.  相似文献   

7.
随着重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的提出与实施,对该问题的讨论成为学术界的热点。经济带是带状经济区的简称,它以一定的交通运输线路为轴,以轴上大城市为核心,以优势产业为基础,发挥集聚和辐射作用,带动周围经济的发展。近代,由于以晋商为主的内地商人贸迁西北,使我国西北经济带雏形初步形成。从晋商疏通连接西北与内陆的交通干线、推动西北城市的繁荣、掌控近代西北地区的优势产业———皮毛业等方面,对晋商贸迁与近代西北经济带形成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以帮助我们了解商人在经济带形成中所发挥的作用,从而为当代山西经济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开发与建设提出一些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课题组 《经济论坛》2010,(4):103-106
河北省省会城市石家庄市是冀中南地区的中心城市。当前,其综合经济实力、迅速发展的第三产业、得天独厚的科教优势、“三年大变样”及“作风建设”的成果都为其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提供了条件。石家庄要增强中心城市实力,加强辐射,促进石家庄区域经济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9.
城市发展日益凸显集群化特征,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是区域乃至全国发展的重要方面。京沪深作为我国三大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其产业辐射作用是影响城市群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本文通过对京沪深三地企业投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京沪深产业辐射的特征。研究表明京沪深三地产业辐射活跃度和强度都处于上升通道,产业辐射的区域分布凸显国家发展战略和使命,在辐射模式上分别呈现"网""线""点"状特征:北京"网"状辐射全国同时兼顾京津冀协同发展,上海"线"状辐射长江经济带同时重点带动长三角区域,深圳单"点"辐射珠三角区域。在产业辐射行业特征上,北京相对均衡,深圳次之,上海最为集中。北京应更加注重对制造业投资的关注,从而为其发达的服务业寻求稳固的发展依托,上海和深圳需要警惕对房地产行业的投资偏好。  相似文献   

10.
中心城市是指城市整体实力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城市,中心城市是在经济上有着重要地位,政治和文化生活中起着关键作用的城市,它具有较强的吸引能力、辐射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中心城市通过和区域的互动作用,实现各种要素和资源的合理配置,带动城市--区域共同体的发展。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从实践上证明了中心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辐射带头作用。随着湖北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中心城市经济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心城市是带动周边城市而后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提高中心城市竞争力对湖北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一、中心城…  相似文献   

11.
泛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空间整合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依据经济地理学经典理论,借助区域相互作用的引力模型,对长江三角洲地区三大核心城市上海、南京和杭州的对外经济联系强度进行计算,对计算结果的聚类分析,为划分三大核心城市的各自腹地范围提供了依据.基于三大核心城市的对外经济联系状况和空间辐射范围,提出了泛长三角城市群的整合模式,归纳演绎出泛长三角城市群空间整合架构,以期对泛长三角城市群空间结构的优化、布局和进一步发展提供依据和参考,使之更好的发挥其在全国的辐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从区域经济学的视角看,大陆桥是连接内陆商品流通、要素流动以及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纽带与空间载体,处在大陆桥两端的城市可以形象地称作“桥头堡”,辐射纵深经济腹地,聚集生产要素,起着经济增长极的作用。关于陆桥经济及其桥头堡之特殊功能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城市功能区是实现城市经济社会各类职能的重要空间载体,具有很强的聚集与辐射扩散能力.在对国内外典型城市功能区的分析基础上,分析总结出城市功能区的几种发展模式.这时促进城市功能区发展,加快其所在区域的城市建设步伐,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等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武汉市服务业比重已达51%,为武汉发挥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提供了强大支撑。依据辐射力理论,构建了服务业辐射力评价体系,以全国19个副省级以上城市为对比对象,表明武汉市服务业发展基础薄弱、发展潜力较大、产业规模中等、产业结构较弱。依据断裂点理论判定武汉市服务业辐射范围,对比分析了辐射区域面积、人口与经济特征,最终得出武汉市服务业综合辐射力较弱、辐射区域广阔的结论,凸显了武汉市大力发展服务业在国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要发挥中心城市在区域经济中的集聚、辐射和带动作用。通过论述中心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中心城市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提出了东北区域经济的具体规划方案,指出了发挥中心城市作用,打造区域竞争优势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功能,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心城市具有较强的集聚功能和辐射作用,是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中心城市要发挥辐射带动作用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经济规模应比较可观,整体实力应比较雄厚,国内生产总值在所属区域中应占有相当的比重,人均GDP应该高于区域平均水平,这是中心城市最基本的经济特征,是发挥其作用和效能的经济基础。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开始逐步实行财政包干新体制(“分灶吃饭”)和市领导县的新的行政管理体制,中心城市的发展开始受到重视。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要充分发挥城市的中心作用,逐步形成以城市特别是大、中城市…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02和2007年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本文应用前、后向加权完全联系指标研究了中国各区域经济发展对其它地区的供给推动作用和需求拉动作用,应用空间联系指数分析了各区域间经济联系程度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区域间前、后向经济联系随时间演进不断增强,京津、中部、西北、西南、北部沿海等五大区域对其它地区具有较强的需求拉动作用,而西北、中部、西南和南部沿海的供给推动作用高于平均水平;两两区域间经济联系差别很大,三大沿海与其它区域的联系相对密切,京津与中部地区居中,东北、西北、西南三个区域相对独立.因此,促进中国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仍需要坚持在市场配置资源的同时,加强政府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18.
城市经济发展环境决定着城市的进步与繁荣,善于营造良好经济环境的城市更具竞争力和吸引力。位于环渤海经济圈核心地带的秦皇岛,连接着京津与东北,发挥着前沿阵地作用,其经济发展环境的优良起着区域辐射关键作用。分析秦皇岛经济发展环境现状及制约因素,提出优化秦皇岛经济发展环境策略。  相似文献   

19.
环渤海地区是我国乃至世界上城市群、工业群、港口群最为密集的经济区之一,国内外公认的具有极大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也是国家“十一五”规划的发展重点。在中国经济由南向北的梯度推移规律之下,近年来环渤海地区在经济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作为环渤海地区中心的大北京地区,作为中国北方最大的城市集聚区和最先进的经济核心地带,与长三角和珠三角的迅速高速发展相比,无论在区域发展的意识还是区域发展的行动上,都还远远不够。本文重点在于考察环渤海地区内大北京地区及其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状况,找出制约区域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当前问题、谋求区域协调发展、发挥大北京地区辐射与带动作用的有效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吴正楠 《大陆桥视野》2015,(1):75-76,74
高铁改变的不仅是时空距离,更是对区域经济发展版图的重构。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兰新高铁正式开通运营,不仅缩短了区域、城乡之间的时空距离,强化了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还形成了相邻城市的"同城效应",而且使欠发达地区更好地融入到整个现代化进程中。借助兰新高铁,甘肃沿线各节点城市正谋求发展新机遇。节点城市探寻高铁机遇风驰电掣的"子弹头",改变的不仅是时空距离,更是对区域经济发展版图的重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