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李刚 《时代经贸》2011,(8):135-135
近年来,安徽在自主创新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对产业支律作用有所增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去年达到3907亿元,涌现出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典型创新型企业,形成企业自主创新的“安徽现象”。但也应看到,我省科技创新的整体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相比还不适应,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相对不足,多数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对此,笔者基于调研,就合肥、芜湖、蚌埠三市以自主创新为动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出了一些构想。  相似文献   

2.
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大举措,对积极探索推进自主创新的有效途径和体制机制,对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改革管理机制进行改革试验,以期在区域发展模式创新方面进行实践,构筑经济增长极,从而推动安微整体改革的进程,并对其他地区的发展起到示范作用,走出一条具有安徽特色的自主创新、加速崛起之路.  相似文献   

3.
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安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本文介绍了合芜蚌试验区的发展概况,分析了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本文构建了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用变异系数法和主成分分析法测算出2008年至2017年间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水平。结果表明,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在经济发展、结构协调、科技创新、开放共享等方面发展态势较好,在绿色生态方面存在短板,在民生共享方面发展不稳定。本文提出要在环境、教育、就业、医疗等方面推进更高质量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李贺 《经济师》2010,(9):228-229
文章主要从产业结构和区域分工态势上分析合芜蚌实验区的产业成长阶段及其产业梯次特征。运用产业结构相似系数来说明合芜蚌三市之间的工业产业结构特征。通过区位商对合芜蚌实验区工业内部产业的地域分工及地区专门化态势进行分析。进而分析合芜蚌三市之间的产业结构特征异同性。  相似文献   

6.
利用GEM专家调查问卷数据,文章对合芜蚌创新试验区创业环境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合芜蚌创新试验区整体创业环境良好,但在金融支持、教育与培训、研发与开发转移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不同城市间创业环境存在较大差异。对此提出了改善合芜蚌创新试验区创业环境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孙冠群 《经济师》2009,(11):274-274,276
文章从自主创新体系概述、“省会经济圈”的概念、合肥市城市迅速崛起。工业带动作用明显及省会经济圈发展中的科技创新带动作用等几方面进行了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推动区域自主创新、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设好合芜蚌试验区,提升安徽省创新能力,将对全省及其它各市起到很好的带动和辐射作用。运用主成分分析法、雷达图法和SPSS软件构建了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模型,并以合芜蚌试验区为案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将其与其它10个省市进行了比较。通过模型得出实证结论,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自主创新与全球价值链嵌入产业升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嵌入全球价值链的产业处于一种从属、被支配的地位。这需要推动产业升级以改善产业的价值链地位,提升产业竞争力。嵌入产业的升级离不开自主创新,自主创新促进产业升级,积极采取措施推动自主创新实施才能逐步市场化,从而全面打破全球价值链对中国的低端锁定。  相似文献   

10.
海峡西岸经济区自主创新实现产业升级的路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娱 《技术经济》2009,28(3):17-21
本文分析了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情况;依据现代新增长理论,对海峡西岸经济区通过自主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路径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区域创新能力居全国第9位,产业结构已实现由"二、一、三"向"二、三、一"跨越,工业主导经济的作用进一步增强。最后,提出建议:海峡西岸经济区必须充分利用区域优势,加快创建协调高效的自主创新体系,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以实现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1.
推动区域自主创新,大力培育各地区的自主创新能力,有利于加快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安徽自主创新试验区自主创新能力进行了全面评估和比较分析,为如何进一步提高其自主创新能力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2.
当前无锡经济发展总体上已进入后工业化阶段,这一阶段迫切需要以产业层次向高端攀升作为发展的新动力。因此,必须更加重视和充分发挥自主创新的引领作用,加快形成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的产业体系、企业体系、产品体系和品牌体系,真正使自主创新成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主导力量,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3.
胡翠平 《时代经贸》2012,(4):144-144,146
在要素成本和资源环境约束下,国内产业转移步伐加快,东中西部需要充分发展地区比较优势促进区域产业链合理布局。河南省承接东南部产业转移规模逐年加大,但是如何利用承接产业转移契机,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承接产业转移需要借助转入方的外力,也要要通过技术、资金和管理经验的引进、消化、吸收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从而促使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可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吴斌 《经济师》2010,(2):242-244
金融危机对温州民企制造业形成了巨大的冲击,温州民营企业如何应对危机,实现平稳过渡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运用熊彼特的创新理论,结合正泰集团的自主创新经验,论证了温州民营企业切实加强自主创新建设,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以科技进步带动产业升级,促使温州民营经济向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已经成为提高城市建设水平、探求高质量发展模式的重要载体。本文选用2011—2019年中国229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测算产业升级指数,运用双重差分法分析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表明,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可以显著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但未能加快产业结构升级速度;机制分析表明,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政策通过创新机制提高城市创新水平,从而显著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城市行政等级异质性研究发现,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对地级市以上级别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影响显著,而普通地级市的结果不显著;城市规模异质性研究发现,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对规模较大的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影响显著,其中城市规模适中的特大城市促进效果最好。本文为引导新一轮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开展,尤其在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方面,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叶洪涛 《经济与管理》2010,24(12):15-18
全球化背景下,模块化分工通过产业转移的形式可推动后起国家或地区的产业升级。当前中国正面临国内产业升级的较大压力,同时也处于国际有利形势中。借鉴国际成功经验,促进中国产业升级可通过产业核心资源的整合、品牌模块企业的创建、高级生产性服务业的加快发展以及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措施来实现。  相似文献   

17.
18.
郑英隆 《经济前沿》2010,(1):152-159
自主创新体系是近些年来我国产业经济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点,也在中国工业经济学会2009年年会上得到明显的体现。社会需要更为合理的产业创新理论。本着推动理论研究的精神,本文力图从“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关系”的角度,从技术创新理论的新进展、技术创新与产业创新、产业集聚与技术创新、产业组织与企业技术创新四个方面,采撷要点,综述其中的主要思想观点。  相似文献   

19.
我国创新驱动型产业升级政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升级政策经历了数量扩张型、质量提高型和创新驱动型的演进路径,但科技创新仍未成为产业升级的核心动力。由于创新与产业升级互为作用,因此创新驱动型产业升级仍是我国今后产业升级政策的目标和重心。我国创新驱动型产业升级政策的着力点在于综合运用各种政策工具,通过增强产业创新动力、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和实现产业化来加强产业共性技术研究。优化科技中介组织,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应是未来我国鼓励创新驱动产业升级政策的引导方向。  相似文献   

20.
大珠江三角洲的产业升级与国际竞争力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闫小培  林耿  普军  周锐波 《经济地理》2007,27(6):972-976
改革开放后,珠江三角洲与港澳地区(统称为大珠江三角洲)利用“前店后厂“的分工协作模式,形成了外向依赖型明显、以轻型加工制造业为主的地区生产体系,成为世界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能力.近年来,这种生产体系在规模不断膨胀的同时,却存在着生产效益低下、产业升级乏力、国际竞争力不强等一系列问题.这主要是因为:该生产体系主要由产品生产环节构成,进行着相对简单的生产活动,缺乏产业创新和自我提升的动力.因此,大珠江三角洲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必须调整和完善地区的生产体系,提高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内生发展能力,推动产业的优化升级,提升产业合作的层次;另外,通过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与使用方式的改革,构筑高效的分工合作体系,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