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山东省县域经济的发展带动农村金融呈现新特点,乡镇企业崛起和农户多元化金融需求为农村金融提出新挑战.鉴于农村社区银行在开展"短、频、快"服务,满足农户金融需求、推动乡镇企业走向工业化道路,解决农村金融的遗留问题等方面的优势,社区银行是适合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冯涛  王元 《西部金融》2007,(10):70-72
本文在对农户信贷市场特性分析的基础上,对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在农户信贷市场的比较优势进行了探讨,提出"三农"问题中的金融服务问题之所以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关键在于农村现存金融服务体制安排的错位.解决农村金融服务问题必须从改革现存体制安排作为突破口,一方面要促进非正规金融的合法发展,另一方面要构建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发挥优势互补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3.
新形势下金融支持"三农"的对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安地区金融支持"三农"面临贷款需求大额化、长期化、信贷支持领域多元化、金融服务方式多样化的新形势.但农村信贷市场存在涉农贷款难以满足需求、金融机构进入农村信贷市场的意愿不强、金融机构与农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应坚持统筹兼顾,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贴近"三农"实际,优化农村金融的功能定位与服务;减少资金分流,有效增加农村信贷资金投入.  相似文献   

4.
陕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与农村金融创新存在密切的互动关系:一方面,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加快了农村规模化和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步伐,从而对金融发展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在降低农村金融交易成本的同时能够发挥组织合力,提高农户与金融机构谈判的相时地位,在农村金融创新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加大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金融支持,促进农村经济组织与金融发展良性互动应该成为加快推进农村金融创新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5.
合作金融是农村合作经济的核心和基础.近1亿家农户需要脱贫致富、提升2.5亿家家庭联产承包户的市场竞争力等诸多客观因素决定了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必须以合作金融为基础.只有千方百计引导和帮助农民办好资金互助社和各类合作社,在农村建立强大的合作体系,才能扭转农民整体在市场上的不利地位,平衡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包括正规性金融组织与非正规性金融组织两大类.目前它存在诸多问题,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逐渐淡出农村金融市场后、信用社政策性金融功能弱化、合作金融的"互助共济"性的缺失及非正规金融组织中的高利贷,造成了现在农村金融体系的混乱.  相似文献   

7.
对农户行为性质的界定是研究农村金融问题的微观基础,也是有效实施金融反贫困战略的重要依据。基于小农命题引发的理论辨识,可对农村金融市场上农户“异常”借贷行为做出逻辑一致的解释,进而为权力当局监管农村金融市场提供线索。小农命题对破解中国农户融资难困境具有重要启示:在设计农村金融制度时,既要加大对生存小农的政策性金融支持,也要充分调动富裕农户的闲散资金组建合作金融组织,并借助差异化政策引导社会富余资金进入西部农村地区,各级政府也要加大对欠发达地区提供金融公共品的力度。  相似文献   

8.
我国各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程度有很大不同,农村金融需求存在不平衡性,使得我国农村金融体系落后于农村经济发展,给"三农"问题的解决带来了很多障碍.因此,在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只有协调发展政策金融和商业金融,才有利于农村金融的长远发展.本文从我国农村金融主体的角度分析了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分析政策金融与商业金融的关系,提出应协调发展政策金融与商业金融,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应完善农村地区金融布局。通过对农村地区金融需求进行调查,可以了解农户金融需求情况。增加农村金融供应,进行金融组织机构和产品创新,建立农村地区信用体系,将有效解决农村地区融资难的问题,使现代金融更好地服务于"三农"。  相似文献   

10.
徐忠 《西部金融》2007,(1):12-17
从1996年《国务院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到现在,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已经走过了近十个年头.从商业金融与政策性金融的分离,到这次以微观机制再造为核心的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农村金融和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步伐从来没有停止过.农村金融改革的目标也越来越清晰,那就是要将包括农村信用社在内的现有农村金融体系改造成既能满足农村地区中小企业和农户的有效资金需要,又具有商业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而金融多元化是可持续发展和有效满足农村地区金融需求的前提.  相似文献   

11.
农村金融征信制度的完善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建设有效的、符合农村实际的农村金融征信系统将有助于解决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和农民致富进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2.
湖北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大量贷款需求得不到满足.农村金融剩余流失是当前湖北农村金融市场面临的主要问题.应从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金融和民间金融四个层次全面构建多元化的湖北农村金融市场,使湖北农村金融体系能够更好地服务三农.  相似文献   

13.
当前,农村正规金融发育程度低、农业产业化生产效益低下、涉农贷款风险大与成本高等诸多因素制约了涉农金融机构放贷意愿,抑制了农户持续借贷的动力。出台扶持政策、创新涉农金融产品、增加农户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交易机会、降低交易门槛与交易成本、满足农户融资需求仍是当前农村金融发展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户社会资本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不同类型社会资本对农户信贷数量的总体影响也相应发生了重大变化,作用机理也存在重要差异.基于多重中介模型的半参数估计方法,结合中国9省农户问卷调查数据,验证社会资本异质性对农村金融深度影响效果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政治型、组织型和金融型社会资本均能通过信息甄别和监督约束提升农村金融深度,而亲缘型社会资本对农村金融深度提升没有显著影响;政治型社会资本主要通过限制农户违约行为提高农村金融深度,而组织型和金融型社会资本主要通过甄别农户的风险偏好提升农村金融深度.因此,通过金融联结提高政治型、组织型和金融型社会资本的参与,能够有助于农村金融的深度发展.  相似文献   

15.
实现乡村振兴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要实现乡村振兴需大力推动农村金融的发展,使乡村经济富有活力.目前,我国农村金融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农村金融机构发展停滞、农户对金融机构的信任度低等问题.对此,应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改革与创新,加快完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户金融认知水平、创新农村金融模式,使农村金融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支撑.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金融精准扶贫的概念进行界定以及对国内典型地区金融精准扶贫研究进行概述,分析我省金融精准扶贫的现状,探讨适合吉林省的农村金融精准扶贫模式,并为吉林省的农村金融精准扶贫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即要全面实施精准扶贫,就要为参与扶贫的金融机构提供充足的流动性;建立金融扶贫开发激励约束机制;加强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的有效衔接;着力解决农户融资担保难的问题;持续开展金融机构培训和农村地区金融知识宣传.  相似文献   

17.
农村现代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只有弄清楚微观主体农户接受金融服务的现状和金融需求,才能更好地提出解决"三农"金融支持问题的方法。基于以上考虑,几名家庭所在地在农村的学生利用暑假期间实地走访了周边农户,进行了针对农户金融需求情况的摸底调研,并对调查研究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提高农村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创新适用于农户的贷款品种、加大针对农户的金融知识的普及、加强涉农贷款的贷后管理工作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农村金融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和命脉,黑龙江省的新农村建设需要有金融支持,但是目前我省的农村金融存在诸多问题,使得其对农村经济的支持力度不够,从而阻碍了新农村建设的开展。黑龙江省的新农村建设中,必需完善农村金融服务,建立一个政策金融、商业金融、合作金融并存的完整的农村金融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19.
新形势下我国农村金融体系运行现状及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农村建设战略的实施彻底改变了农民的收支结构,并对农业、农村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当前"三位一体"的农村金融体系过去没有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在新形势下面临着更大的困难.只有针对农村金融供求的新变化,增加金融供给、调整金融产品结构,才能较好地解决新农村建设所需要的金融服务.  相似文献   

20.
自1996年<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发布以来,农村合作金融改革与发展在艰难中摸索前行.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农村合作金融改革与发展正处于历史性突破的前夜.至此,特别有必要对农村合作金融改革与发展进程中有关战略问题作出前瞻性探索,以总结经验、纠正偏误,为下一阶段改革与发展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鉴于农村合作金融已陷入"存量改革难"与"增量发展受阻"的双重困境,为更好推进农村合作金融发展,在总结、归纳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取得的基本经验基础上,把这些经验与理论用于农村合作金融发展问题的研究,进而提出"农村合作金融增量渐进发展论"这一新的理论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