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今年5月,我有机会参加了在美国加州洛杉矶举办的为期两个月的宏观经济管理培训班。尽管时间较短,但所见所闻、所学所长是大有裨益的。通过这次学习考察,对美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又有了一次新的了解,尤其是对美国的对外贸易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历史和作用:大与小的对比在多年的外经贸工作中,美国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重点贸易伙伴。这次在美国学习,我自然把考察美国的外经贸作为我学习的一项重要任务。在美国学习期间,我通过多方面收集资料和实地考察,对美国的外经贸历史和作用又有了一次新的了解。总的看,美国的对外贸易存在…  相似文献   

2.
陈志武 《商界》2009,(1):86-86
关于美国金融模式的话题,我回到国内翻了不少中文报纸,好像比在美国感觉还严重。所以我想是不是从中国看美国,就像外面的人看里面一样觉得更加的恐怖。我的判断是美国经济复苏的能力比所有其他国家的能力都更强,而且速度更快。  相似文献   

3.
刘鹏 《商界》2010,(8):24-24
仰融在北美扎好草船,趁着新能源的大雾玩把借箭。仰融对美国人说,给我弄点绿卡,我给你经济增长和就业率;对中国人说,给我美元,我给你一个美国梦。  相似文献   

4.
近年,不少媒体都在炒作 S h opping Mall,国人称其为购物中心。我并不想谈论S h oppingMall在中国的“钱途” 如何,只想把我对S h op-ping Mall 的亲身感受讲出来,也算足对业界的一点帮助。 1994年末,找去美国采访,当时我还是IT专业媒体的记者。20 多天的行程,除了开会、专访之外,当然少不得游览和购物。我有幸去过当时美国最大的S h opping Mall——位丁明尼苏达州首府明尼阿波利斯市的美国商城。据说即使是今大,它在美国也是首屈一指。 美国商城是一个大型的购物娱…  相似文献   

5.
李嘉玉 《市场周刊》2009,(1):109-109
有人说美国会走出阴影,会恢复往日的繁荣,甚至会更加昌盛。我也希望如此,毕竟那里有我的家,有我的妻儿。我衷心希望这种说法有一天会成为事实。但是,我的内心深处有一个结,一个让我不安的结:美国人,尤其是占美国人口2%的精英们有没有足够的勇气和智慧,认识到美国真正的麻烦是什么吗?如果美国人不能认清问题的本质,那么等待美国人的将是断断续续的艰难日子,十年八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美国会象日本一样停滞不前。因为真正的麻烦是美国那种被世界追捧的消费文明出了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国入世以后取得这么大的成就。我对于中美关系一直持非常积极的态度,特别是中美经贸关系一直持积极的态度。邓小平在1979年访问美国的时候,在去美国的飞机上中国一位资深的中美问题专家问邓小平先生,你刚刚提出改革开放的路线,为什么急着访问美国?当时邓小平先生做了这样的回答,他说我对国际关系观察了很久,我得出了一个结论,在过去几十年当中凡是和美国关系好的国家都富起来了。  相似文献   

7.
初到美国美国离我的距离没有象它实际地理位置上那么远,从上中学起,我每天都要上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去读书。那里有来自全世界的各种各样的杂志,我最喜欢的一本杂志是《科学美国人》。我至今还记得那上面的一幅从月亮上看地球的图片,那个蓝白色的、挂在星空中的巨大的球...  相似文献   

8.
李嘉玉 《市场周刊》2009,(3):113-113
我在上期专栏中,提出了去美国留学的一些必须回答的问题,供有志于赴美留学的同学和家长们参考。在您回答了那些问题之后,想您应该心中有数了,您已经明白为什么要送孩子去美国读大学,或是孩子什么时间去美国读大学,选择什么样的美国学校就读比较合适。今天我再来讲几点“大道理”,希望不是夸夸其谈。  相似文献   

9.
蒋星煜 《国际市场》2007,(10):40-41
以前,我总觉得美国的商品昂贵,所以去美国探亲,都是在中国买好日用品带去的。  相似文献   

10.
高峻 《广告大观》2006,(7S):136-137
4月21日,我受美国广告基金会的邀请在美国作了一个演讲,这个演讲的题目是“中国,重新想象”,特别地强调了东西方的不一样。我说我不是专家,不敢用专家的思维去考虑,但是我可以用一个小孩子的观点来看东方和西方有多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组成的培训团学员之一,我于2009年3月22日随团抵达美国旧金山。培训期间,我先后在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伯克利大学农学院接受相关专家教授的授课,还深入到美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业合作社、农场进行实地考察,对美国的农产品质量标准、监管体系和市场准入机制,特别是对美国合作社的发展情况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通过学习培训,深受启发,使我对我国合作社的发展有了初步的思路和想法。  相似文献   

12.
《商务周刊》2010,(19):16-17
9月15日,在与鞍钢集团总经理张晓刚签署合资公司运营协议后,美国钢铁发展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John Correnti回答记者说,“美国一些议员提出反对意见后,我没有采取什么措施,因为我觉得这是一个正常的商业投资。美国参众两院有465名议员,只有52名议员签字。”  相似文献   

13.
《商界》2007,(7):86-89
一名中国企业家曾经问我:在美国当经理的第一条件是什么?我毫不犹豫地说:诚实可信。他有点不可思议地问:那人际关系和领导才能呢?我说,在美国,没有诚实信赖为基础,其他各方面的才能再优秀都当不了经理,即便瞎猫碰到死老鼠,也是兔子的尾巴长不了。  相似文献   

14.
据美国广告协会统计,美国1000位著名企业家中,有67%的人有广告从业经历。这让我大受鼓舞。因此我在1997年,结束了作为纯粹的广告创作人的工作,创办了自己的广告公司。随着广告公司的发展,我又跻身女报报业公司和五叶神公司参与管理。这几年,我几乎是用广告标准来管理公司的。  相似文献   

15.
我刚到美国时,正逢那里爆发金融危机,股市暴跌,大公司倒闭,不少美国人失去了工作,我这个外乡人也失业了。没有经济来源,我只好搬出租住的公寓。难道自己要沦落到露宿街头的地步了?  相似文献   

16.
对我来说,1933年的春天,是一个寒冷透骨的季节。 由于受到美国经济大萧条的影响,我们在美国的公司全面崩盘,而美国的业务量却占到整个公司所有业务的一半以上,这种可怕的局面直接导致LM爱立信公司全球所有分公司的巨大震荡,业务量急剧下滑。在我熟知的超级企业家中,大名鼎鼎的“麦当劳教父”雷·克洛克,  相似文献   

17.
郑永年 《中国市场》2009,(50):50-51
在G20召开以前,美国提出了一个可持续、均衡增长框架,当时中国就非常反对这个框架,认为这是美国搞贸易保护主义的一个文件。我也觉得这的确是美国想推卸这次金融危机的责任、搞贸易保护主义的一个理论借口,但是我觉得里面也包含着几分道理。全球化确实是对各个国家都有利,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个初期创业家,我的一生都在不断地获得和失去。事实上,可能除了创业,我一无是处。” 这是美国知名的“连续创业者”斯图亚特·司考曼的一段自白,我们不得不感慨美国人的坦率,但人们千万不要对他面对中国记者时的谦虚所误导——因为作为职业创业家,他在美国人眼里是非常成功的人物,比如他曾操盘的reel.com网站项目,就曾以一亿美元的价格卖给好莱坞,这是个足以让美国人眼红耳热的价格。  相似文献   

19.
石青松 《商界》2006,(10):72-75
美国一统计公司有这样一项调查结果:80%的美国人不喜欢他们的工作。他们之所以还在从事自己的工作是因为生活所迫。而我,则是属于那另外的20%。因为我确实很酷爱我的百货商场总经理的职位。我觉得我工作的意义在于:我不仅仅可以用我的能力去为公司创造利润,更重要的,我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几百个员工的事业、前程和家庭。[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来美国之前,北京的五环路刚刚开通,宽阔、平坦的大道敞开着怀抱,只是路上的车与其他环路相比,少得有点可怜,其原因是它要收费。到美国以后,我发现这里的高速公路每条都路尽其用,基本没有像五环那么“不上座儿”的。不久前,我开车从华盛顿去波士顿看望朋友,那是我第一次走美国的州际高速公路。我惊讶地发现,高速路上的车流量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