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礼赞新时代     
"《中国企业家》杂志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企业家最温暖的家。"在由《中国企业家》杂志社主办的"2019最具影响力的25位企业领袖"颁奖典礼上,泰康保险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往届"中国企业领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陈东升很是感慨,"对企业家来说,能够获得2019'最具影响力的25位企业领袖'称号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连续举办了18年的中国企业领袖年会,2019年迎来了自己的成人礼。  相似文献   

2.
《中国企业家》2010年第6期李主编:你好。我是《中国企业家》杂志的订阅读者,也算是传媒人。贵刊2010年第6期的第004页中,中国企业家世  相似文献   

3.
更正     
《中国企业家》2008,(1):14-14
《中国企业家》2007年第25期《2007年25位最具影响力的企业领袖》《中国企业家》杂志今年做了一个活动,让企业家写企业家,记者金错刀给我的任务是写马云,他们总编牛文文又安排我写王石。  相似文献   

4.
祛魅的真相     
此时此刻,中国的企业和企业家阶层正处在一个景气下行的时代,一个企业家精神与价值观不再高歌猛进的时代。《中国企业家》杂志把这个状况不那么准确地以二字概括:祛魅。  相似文献   

5.
刘建强 《中国企业家》2005,(24):264-266
20年来,《中国企业家》杂志与新兴的中国企业家阶层一起成长,见证了中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曲折发展 历程。这个阶层从无到有,乃至壮大,离不开它的不断变换着的学习对象。在不同阶段,那些风靡一时的偶像 给了中国的企业家们前进的方向和动力。因此,对这一事实的记录应该是新中国商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中国企业家》2014,(19):98-99
2011年《中国企业家》杂志启动中国企业国际化年度评选,集中关注、梳理当年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反映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全程动态。今年经过历时三个月的评选,评委慎重打分,选出了2014中国企业国际化20强。  相似文献   

7.
李岷 《中国企业家》2010,(17):11-11
本期是《中国企业家》杂志创刊25周年纪念特刊。 窃以为,25年、尤其是1996年"二次创业"以来,《中国企业家》持续在做的一件事,是通过大大小小的报道,去探求与呼吁"企业家"这个物种在中国生存与发展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8.
丁伟 《中国企业家》2005,(24):272-284,286,288
从《中国企业家》被命名.到对企业家精神的大力宣讲.从对商业趋势的及时反映.到对争议性话题投注以一以贯之的视角和价值观——20年来.《中国企业家》杂志和企业家阶层在中国的沉浮命运息息相关。为什么市场上那么多商业财经类媒体.惟有《中国企业家》杂志被视作本土企业家价值最典型的守护者?《中国企业家》其魂魄.其风骨,其内涵.有何独特之处,整理二十年来《中国企业家》创造出的一句句口号,在一次次关键事件上观察与评论的立场,或许能帮助人们能体察出部分答案。  相似文献   

9.
读者     
中国最好的商业杂志《中国企业家》2010年第1期《劫后郑俊怀》、《2009引爆点人物》我已经形成这种印象很久了:《中国企业家》杂志是中国最好的商业杂志。只是可惜它的价值还没有被更大范围内的人注意到。有一次跟李海鹏在一起,海鹏大师说,他觉得中国文本最好的就是南方系的这些出版物。当时我表示了强烈的不认同。我以为,如果是田忌赛马的方法,包括《南方周末》在内的南方系还真不一定占便宜。  相似文献   

10.
金珠 《中国企业家》2007,(1):108-108
2006年12月25日,2006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发布了其23位候选人名单。这些候选人大多是《中国企业家》杂志2006年报道和关注的对象,作为与经济人物最贴近的一本杂志,《中国企业家》杂志一直深度参与这个活动的策划、评选。  相似文献   

11.
商业男孩     
我们把一群20岁出头的“商业男孩”推上了杂志封面。老读者知道,这在《中国企业家》创刊20年来还是第一次。20年来,杂志的封面人物,一般都是成熟老练的著名企业家,所以业界也常说我们是“大企业家杂志”。  相似文献   

12.
资讯     
《中国企业家》2007,(19):16-16
我与《中国企业家》杂志的10年9月5日出版的《中国企业家》杂志用的是典型的中国红封面,封面标题借用梁启超先生"少年强,则中国强"的句式,用的是"公司兴,则中国兴"。杂志社总编牛文文在"观察家"栏目中撰文告诉我们,《中国企业家》杂志已经发行至本期是300期,是历经22年的300期!  相似文献   

13.
近两年来,随着《中国企业家》杂志影响力、权威性和发行量的迅速扩大,不断有各界读者尤其是企业界的朋友向我们提议:世界上几大财经杂志几乎都有对全球企业界的种种排行,某些权威排行榜甚至已经成为那些国际大刊的重要标志。既然把杂志定位为中国未来的《财富》、《福布斯》,《中国企业家》为什么不搞自己对中国企业或中国企业家的排行?  相似文献   

14.
房煜  秦姗  徐珊  李聪 《中国企业家》2011,(18):46-51
调查说明 一、评选说明 与中国企业一同成长,中国企业的国际化之旅一直是本刊持续关注的问题。继2010年跨国公司本土化指数取得一定成果之后,2011年《中国企业家》杂志首次推出“中国企业国际化指数暨中国企业国际4950强”。  相似文献   

15.
决策失败与执行失败——中国企业家与国外CEO的失败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失败,是财经媒体永恒的话题。《中国企业家》杂志的研究失败系列,基本上囊括了近年来中国最著名的企业和企业家的典型失败案例,引起广泛关注。同样,《财富》、《商业周刊》等国外著名财经杂志几乎每期也都有国外企业家失败的最新报道。  相似文献   

16.
读当一面     
《中国企业家》2011,(15):17-17
读《中国企业家》杂志,是从大学开始的。了解到中国的优秀企业,尤其是对于互联网产业与企业的描述,使我产生过很多关于新商业的想法。  相似文献   

17.
牛文文 《中国企业家》2008,315(9):17-17
蔡洪平是登上《中国企业家》杂志封面的第一位香港金融界人士。不单是因为他所领导的瑞银投行在这一轮大牛市里的“特立独行”和高歌猛进,更因为他这20多年来帮助和服务过的一长串内地著名企业家——一其中不少已经是《中国企业家》杂志的封面人物,另外一些也将成为封面人物。  相似文献   

18.
看到贵刊2006年第5期《生于80’年代》的那一刻,我以为自己眼花了。一个不知道为何方神圣的小男孩,竟然登上了一贯报道成功大企业家的《中国企业家》杂志封面。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企业家》2022,(12):90-90
一、名单介绍《中国企业家》杂志一直关注企业家群体,积极弘扬企业家精神,关注新商业文明:每年的“25位年度影响力企业领袖”,是对企业家群体的商业成就与社会贡献的认可,也是对中国商业史的记录在过去20年里,雷军、张一鸣、王兴等133位企业家先后入列“25位年度影响力企业领袖”,其中,曹德旺、任正非、宁高宁、马蔚华等21位企业家也因对中国商界的卓越贡献获中国企业领袖“终身成就奖”围绕“行动派”这个主题,我们经过前期大量的候选人收集、讨论,形成了百余位的企业家候选人名单,再经过专家评审、定量指标以及网络投票,最终发布了今年的企业领袖名单。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企业家》杂志曾经做过一个权威统计,十年前评选出的首届20名“全国优秀企业家”中,1人病逝、1人叛逃、3人高升、5人离退休、6人辞职、免职、停职,仍在原企业任职的仅剩4人。同为优秀企业家,松下、IBM的老沃森、通用电气的韦尔奇,都在企业干满了60岁,有的还超过了80岁!中国企业家为何生命周期(事业周期)却很短暂?十几年前,中国科学精英英年早逝,每次引起社会震动,社会上下十分关注,人们认识到他们是国家的财富,应当保护。对科学家的关注,最终产生了政策和制度的改进,由此产生了有利于后来者献身科学的机制。而中国企业家呢?因此,我们对中国企业家的短生命周期也应当进行反思。我认为企业家也是中国社会的脊梁,我们应当客观评估他们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本文力图解释中国企业家生命周期现象的原因:为什么是短周期?断而反思:如何让企业家(企业家才能)——这一种当今中国乃至世界最稀缺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