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张金成 《民营科技》2007,(9):220-221
自主创新战略是国家宏观战略,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战略是企业微观战略。随着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的发展,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外延也在不断发展。从中长期来看,我国经济要实现质的飞跃,要迈入可持续发展阶段,必然要求企业实施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战略,使企业由体力型经济向智慧型经济转变。政府需要对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生产加以刺激和培植。自主知识产权产品丰富,方能真正实现从“制造”到“创造”、从“跟跑”到“领跑”的经济转型。  相似文献   

2.
加强技术创新、培育企业核心技术对国企的振兴与发展、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高、产业结构调整下企业经营方式转变、企业可持续性发展能力提高乃至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实现国企效益的普遍提高 ,必须克服现有企业技术创新系统中存在的科技、经济脱节和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弱化等问题 ,使企业成为真正的创新主体。  相似文献   

3.
2006年2月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提出,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奋斗目标,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及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而自主创新的关键是要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研发投入、技术创新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  相似文献   

4.
宋晓梅  金钊 《数据》2013,(12):40-41
当前,世界经济正在从生产要素驱动、资本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这为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赢得发展先机指明了方向。推进文化创新、科技创新的“双轮驱动”也是北京正在践行的经济发展新模式。作为首都实施“双轮驱动”战略的主体,文化科技企业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不可或缺。在此,我们聚焦文化科技企业,从微观层面探析文化、科技“双轮驱动”在首都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以及实现作用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5.
企业要以质量求生存,以品种发展为方针,以科技进步和规模经营为主要方向,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手段,开发和生产优质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并通过加强企业技术开发基地和机构的建设,使企业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使之在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我们闽东电机公司实施“三大战役”,组建技术中心,推动了技术开发工作,推动了企业的技术创新,卢值由1982年成立时的3500万元增加到1996年的3.4亿元,13年中几乎增长了10倍,这充分证明了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壮大的主要动力。“九五”期间,闽东公司要进行二次创业,朝着大公司、大…  相似文献   

6.
王洪 《集团经济研究》2007,(26):389-390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要深入实施科技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自主创新的基本体制框架.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增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公布以后,全国各地的企业都在认真贯彻中央的“决定”精神,大搞技术创新。但是,以企业技术创新的固有规律和部分企业前些年的创新实践来看,我们有必要强调“企业技术创新,毋忘专利技术战略”,提醒企业家们注意:实施专利企业战略是企业可持续创新的重要条件。企业实施专利技术战略就是指利用专利制度的保护作用和信息公开制度,分析对手的状况,抢占制高点,推进技术升级和市场开拓。实施专利技术战略的必要性1专利是企业创新成果的法律保护神。专利是被国家专利局批准的具有…  相似文献   

8.
《企业研究报告》2006,(1):29-30
“十一五”期间,北京科技发展要瞄准创新型城市建设目标,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科技发展规律,贯彻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和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大力实施以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为核心的首都创新战略: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建设国家知识创新高地和技术创新源泉两个支点,集中力量重点实施促进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引擎行动”、  相似文献   

9.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为实现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奋斗目标,必须“发展创新文化,努力培育全社会的创新精神”。企业作为自主创新主体,要建设创新型企业,必须大力培育和发展企业创新文化。培育企业创新文化,是建设创新型企业的战略需要。党中央、国务院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确定为国家战略。这是在科学分析我国基本国情和全面判断我国战略需求的基础上,为推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而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要求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  相似文献   

10.
创新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核心措施,创新不仅是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基本形式,也是一个企业不断适应环境、实现自我超越的必然过程。企业创新的目的是不断优化与创造新的企业竞争优势,以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为突破口,通过科学的管理手段,不断改进生产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推出具有科技和知识含量的产品,从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企业信息化已成为企业创新的“催化剂”,通过企业信息化的实施与应用,可以全面改进企业的物流、资金流、  相似文献   

11.
以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企业先进制造技术(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AMT)选择为研究对象,对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企业先进制造技术选择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分析,采用因子分析法构建黑龙江装备制造业企业先进制造技术选择评价指标体系。全面、客观地评价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的现状,从而制定企业改造、技术创新、人力资源培训等方面的发展战略,意义重大,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2.
崔华华  任敏敏 《价值工程》2012,31(30):25-27
运用DEA和Granger检验,对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对其创新动力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装备制造业整体创新能力不强,多数行业的技术创新动力来自技术引进、技术改造,技术自主研发能力和消化吸收能力较弱,技术进步效应低下。文章分析了各子行业优势、劣势,并对其创新资源配置给出了指导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技术创新能力日益成为决定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当前我国技术创新发展体系还不够成熟,存在一系列制约因素,主要包括体制因素、市场信息缺乏、消费者对于创新产品缺乏需求和信任以及技术创新高投入、高风险、高不确定性特征的约束。现阶段应继续在政策、法律等方面加大对企业创新的支持力度,并构建技术创新的服务和信息收集机制,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引进技术不等于引进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和技术能力是两个有本质区别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技术可以引进,但技术创新能力不可能引进。我国的产业体系要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并使之转化为自主的知识资产,就必须建立以企业为主的自主开发平台,培养锻炼自己的技术开发队伍,进行技术创新的实践。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装备制造产业创新网络运行机理,选取BBC模型、Malmquist指数作为运行效率测度模型,结合装备制造产业创新网络面板数据对其运行效率进行测度,结果表明:2008—2018年中国装备制造产业创新网络整体运行效率以平均每年8.7%的速度递增;从地区角度看,创新网络运行效率呈“东—中—西”阶梯差异态势,但差异态势逐年缩小;从省份角度看,全国26个省份运行效率存在异质性,大体可分为第一、二、三、四梯队;技术水平进步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提升作用要大于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贡献;技术研发阶段效率低于成果转化阶段效率,两阶段存在脱节现象。创新网络是推动装备制造产业创新升级的重要力量之一,中国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创新驱动战略,以提升装备制造产业创新网络运行效率;依据不同地区、不同省份装备制造产业创新网络状况,实施差异化政策组合,以提升运行效率;注重研发技术市场化,以提升成果转化阶段效率。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中小物流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开发(以下简称人力资源战略开发)还处于最初级的阶段,需要进一步的提高。根据人力资源这一开发要素自身的特点,要进行人力资源的战略开发,就要根据科学的开发原则,制定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开发指标体系,从而进行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战略开发活动,增强企业的人才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如何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本文结合有效标准化措施的实践对此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企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及市场的发展方向,从加强产品标准及相关实物质量信息的管理、优化企业标准管理机构及产品标准体系建设、积极采标、直接使用国外先进标准交货及坚持科技创新等方面着手,制订有效的标准化运作措施。  相似文献   

18.
国有企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发展,要立足企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客观制定和实施企业发展战略;把握时代发展的新形势,不断推进企业管理体制创新;按照法人治理结构的要求,科学决策;以人为本,重视团队和人力资源建设;实施和谐管理,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9.
There is increasing recognition that the transfer of foreign technology to developing countries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light of broader processes of learning, technological capability, formation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Previous studies that have looked at this in the context of cleantech industries in emerging economies tend to overlook firm-level specifics. This paper contributes to filling this gap by utilising in-depth qualitative firm-level data to analyse the extent to which the use of different learning mechanisms can explain differences in the accumulation of technological capabilities. This is explored via an examination of eight firms in the biomass power equipment industry in Malaysia during the period 1970–2011. The paper finds that firms relying on a combination of learning from foreign technology partners and internal learning by planned experimentation make most progress in terms of technological capability. Nevertheless, local spill-over effects were found to be important for some firms who learned principally from imitation of local competitors, although significantly, firms learning from local spillovers failed to advance beyond extra basic operating technological capabilities. Those firms who proactively pursued learning from foreign partners, on the other hand, advanced further, reaching basic innovative levels of technological capabilities. These findings are relevant for a wider range of industrial sectors in emerging economies.  相似文献   

20.
外部审计可软化融资约束、缓解委托代理问题,进而正向影响企业技术创新。基于世界银行的调查数据,考察了外部审计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方向、强度和中介效应。经验研究结果显示:(1)外部审计显著正向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给定条件下,有外部审计的企业比其他企业从事技术创新的概率增加13.2%;(2)融资约束和代理成本的中介效应均在统计水平上显著,且为部分中介效应;(3)在异质性的创新活动中,外部审计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从中介机制看,外部审计通过软化融资约束促进企业开发产品或流程改善型的新技术、推出新的质量控制程序和增加产品新特色;通过降低代理成本促进企业开展提升生产柔性的创新活动。研究结果延展了外部审计对企业行为的影响分析,为强化外部审计监督机制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事实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