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亚丽 《南方经济》2000,(12):34-36
本文认为,国有企业治理结构改革只有突破在保留企业的国有性质前提下搞“两权分离”的思维框架,实现企业长期剩余索取权人政府向民间的转移,才有可能人根本上改善企业的治理结构。因此,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元可回避。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对称地界定于同一主体是国有企业元法抗拒的制度逻辑。  相似文献   

2.
深圳市政府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实施意见》及11个配套件(简称“1+11”),今年1月份刚一出台,。就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一些专家也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在前不久召开的“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高层专家研讨会”上,不少经济学粗对“1+11”发表了看法。有的认为,件的出台标志着深圳国企改革的步子大大往前迈了一步;有的认为,“1+11”不仅是深圳国企改革的规范,对全国各地都有启发意义;有的认为,新改革方案是以实际工作来突破国企改革长期存在的难点问题,坚持搞下去,搞好,对全国改革实践乃至理论建构都将产生巨大推进作用。新出台的“1+11”国企改革方案是深圳深化改革的又一重大部署,这一举措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意义。新改革方案的主要特点是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有针对性、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3.
据说“搞”这个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刘半农先生创造出的,由“高”和“手”两个字组成,为高手摆弄低手之意,不知这种望文生义的解释,语言学家是否认同,但有些提法的确有这种含义。我们常听到的一种提法是”搞好国有企业”。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由政府这个高手摆弄好国有企业。 无论我们这种理解是否正确,在20多年的改革实践中的确是在由政府控制国有企业,搞国有企业。首先,政府一直控制着国有企业的领导任免  相似文献   

4.
上海、深圳新体制框架初步形成国家体改委于今年两次分赴上海、深圳进行专门调研考察后认为:这两个改革试点城市改革思路清晰,综合配套性强,在近年来的改革中胆子大,力度强,步子稳,成效明显,新体制的框架已初步形成。上海是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过去受传统体制影响...  相似文献   

5.
一、1997年经贸体改工作和基本经验 1997年是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很大成绩的一年,也是我区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一年。一年来,各级经贸体改委根据区党委、区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以及1997年全区经贸体改工作会议安排的任务,紧紧围绕国有企业改革这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以“三改一加强”为主要内容,着重抓了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拉萨市“优化资本结构”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建立和健全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少数企业试行经理(厂长)年薪制,持有股权等分配方式,可以继续探索。这一论述充分体现了中央对持有股权激励方式的肯定。一时间,“经营股权激励”这个舶来品在我国各地(如深圳、武汉、上海、北京、杭州等)备受推崇,并呈现逐步扩大趋势。如今,对外争取债转股,对内实施股权似成了许多国企的时髦之举。  相似文献   

7.
“改革需要理论,理论需要改革”。把道德问题政治化的历史经验值得注意。搞活国有企业需要:理论反思,政策调整,法律规范,道德重建。也制约着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当前有三种文化势力正在混合为一体,深深地影响着公民的、心态,当今正处在经济转轨和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文化转型,在当今中国有一重涵义。诸多经济现象,实际上是文化问题。搞活国有企业不能光从经济角度考虑,还要从文化角度剖析“搞而不活”的原因。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步入了艰难的阶段。有人说,国有企业改革是改革事业的“攻坚战”。此言实不为过。“搞…  相似文献   

8.
现阶段国有企业加强管理对策研究□潘庭荣近几年来,表现在企业方面的问题是重改革轻管理。我认为,改革其实质就是管理的改革,离开具体的管理问题搞改革,其结果至少有一半是概念游戏。这里所说的“具体的管理问题”主要是指管理体制,也包括管理措施。应该如何去加强企...  相似文献   

9.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经济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影响。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是新时代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途径。文章系统总结了新时代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论述,并以自然垄断国有企业这一特殊样本为例分析了新时代国有企业改革成效、难点与重点。从成效上看,总体而言新时代国有企业改革成效显著,国企改革标准“骨骼”框架已经建立。从难点上看,在国企改革“骨骼”架构业已明确的情况下,“肌肉”组成还需加强,例如混合所有制改革、公司治理、主业经营还有巨大的优化空间。因此,未来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应不断优化国有企业治理结构,抓住混合所有制改革机遇,突出国有企业的主业绩效,提高国有企业改革成效。  相似文献   

10.
国有企业的改革应强调“以人为本”的思维导向沈火林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热门话题。江泽民同志在今年五月的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四省市企业改革和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指出,要按照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针,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坚定不移地贯...  相似文献   

11.
回顾二十年改革历程,差不多在整个八十年代,由于上海地方财政与中央的结算关系仍然实行“统收统支”办法,地方政府缺乏财力,难以营造出“小气候”,因此,上海国有企业改革仅仅停留在一般试点和“跟随”进度的层面上,难有大的起色。尤其是“强政府.弱企业”的行为习惯存在,企业主动进取的积极性相对不足,处于“体制内”难以“突围”。但是,在这一阶段,大量的非国有企业在“体制外”成长起来,形成与国有企业相竞争的局面。上海国有企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产品对国内市场占有率几近20%的优势逐渐消失,至1992年,降至大约7—8%的水平,处于守势和退势的不利地位。进入九十年代以后,特别是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1992年)以后,上海被推向中国经济改革的前沿,以浦东开发为契机,结合对上海城市功能的重新定位,上海国有企业改革的力度加大,迅速进入快车道,取得较为明显的“后发优势”。  相似文献   

12.
在成都国企的上市公司正在造“航空母舰”,而小型企业正在搞重组的关键时刻,成都又推出了《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决定》。这标志着国企全面改革的攻坚战开始了!在以“三年脱困、五年良性循环”为目标的十一条新政策中,几个“相结合”的条文引人注目。如“改革与所有制调整相结合”、“改革与对外开放相结合”、“改革与培育资本市场开拓融资渠道相结合”、“改革与加强科学管理相结合”等。但是,整个条文涉及迎接经济时代的到来与挑战,似乎没有鲜明地反映。就这个问题,蓉城部分专家与有识之士发表了议论。议论之一:认为成都是…  相似文献   

13.
张广生 《上海改革》1997,(12):11-12
根据十五大提出的要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充分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要求,上海商业要以“五个机制”、“五个加强”为目标,以产权多元化为突破口,加快改革发展的步伐。上海商业企业下一步改革的总体思路是: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上海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1996年底的市委务虚会上,黄菊同志提出了要初步形成企业优胜劣汰机制、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机制、职工能进能出的就业机制、经营者择优录用的竞争上岗机制和覆盖全社会的保障机制等“五大机制”,以保证今年上海率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5.
国有企业仿照“三资”企业实行管理(人们称之为“仿羊皮”),是上海企业改革的一项大胆尝试。短短一年多实践.这一改革路子在上海获得了从上到下的认同,大家都说:“仿羊皮”企业确实好!  相似文献   

16.
【香港《大公报》5月24日】日前,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了国有企业改制与产权转让工作会议。这个为期三天的“重庆会议”,透露出一个明确的信息: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将在全国展开。国资委主任李荣融称,下一步应加大对国企改革社会效应的关注力度,特别是在改革任务相对繁重的省份,更需要拿捏好推进改制速度与保持社会稳定之间的平衡度。  相似文献   

17.
一、从实际出发 早在八十年代中期,邓小平同志在一次同外宾谈话时就说过:“中国搞社会主义走了相当曲折的道路,20年的历史教训告诉我们一条最重要的原则:搞社会主义一定要遵循马克思主义的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就是毛泽东同志概括的实事求是,或者说一切从实际出发。”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要取得成效,必须遵循这个原则。 从实际出发,先要弄清国有企业的历史和  相似文献   

18.
高梁 《开放导报》2005,(5):67-69
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为国家经济发展战略服务,而不是不顾经济结构的单向私有化.用MBO方式搞私有化改革将导致产权关系的长期和全面混乱,会颠覆我国经济改革的理论基础.前一段流行理论的误区,正是理论家的堕落。国有企业的问题必须想办法解决,但绝不允许侵吞公产的“产权改革”制度化.  相似文献   

19.
最近,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关于“196家中央企业不搞私有化”的谈话成为舆论焦点,但人们对这位曾主管国企的前国家经委主任为何只提“中央企业”,而不提“国有企业”的谈话亮点却有所忽略。其实,问题的关键正在这里。这意味着曾长期为人们所关注、一直是改革热点的“国有企业”可能成为一句历史名词,国有经济的载体已发生历史性嬗变。  相似文献   

20.
昝馨 《发展》2012,(8):21-22,30
大城市的公立医院改革正在提速。2012年5月问,深圳、上海和北京相继宣布将启动公立医院破除“以药养医”的改革。目前,除上海尚未公布具体方案外,深圳、北京两地均提出将提升医生诊疗费,并降低药品费用。因政府投入有限,以15%固定比例的药品加成来补偿公立医院运营费用的做法早已实施多年,这被看作“看病贵”的源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