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技与企业》2008,(11):50-51
当名下高档品牌在百货店渠道已经奠定地位之后,这家日本头号化妆品企业的市场野心直指中国的农村,或许那是他们下一个“10亿”潜在消费者的市场所在。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化妆品市场庞大,管理混乱,不少假冒伪劣产品混杂其中。近几年来,化妆品的安全问题日益暴露出来,女性消费者被劣质化妆品“毁容”的事件更是屡屡见诸媒体。 日前,本刊记者对北京市化妆品市场进行了一番调查。记者先后走访了一些大型综合商场、大中型批发市场和部分美容院,并对50名女性消费者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 大型综合商场:进货渠道正规,赢得消费者信赖。记者走访了百盛.中友、银座百货等大型综合商场,结果表明,对于高档次化妆品。85%的消费者认为是正品,10%的消费者表示怀疑,5%的消费者表示不清楚;对于中档次化妆品,90%以上的消费者认为来自正规厂家,60%的消费者愿意选择这种综合商场购买;对于普通化妆品,90%的消费者表示综合商场的可信度大,也有60%的消费者表示不挑剔消费场所。 化妆品批发市场:假冒伪劣问题突出。记者走访了天意、万通和安安化妆品批发市场。对于高档次化妆品,90%以上消费者认为容易买到假冒伪劣产品,5%的消费者认为产品可能是从厂家直接拿过来的真货;对于中档次化妆品,70%的消费者对产品质量表示怀疑;对于品种繁多的普通化妆品,消费者表示六成以上的品牌都没有听说过。美容院:进货渠道复杂,品牌冒用严重。调查显示,部分化妆品是直接从厂家购买原料配制,再高价卖给消费者。一部分是“水货”和“行货”,还有一部分是冒牌货。 据调查,目前消费者对化妆品质量的满意率仅为两成;对化妆品使用效果的满意率则不足两成;四成以上的消费者认为目前化妆品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虚假宣传;四成消费者有过因使用化妆品导致皮肤受到伤害的经历。[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在国内大型高端商场的化妆品柜台上,我们看到的往往是一些国外的知名品牌。我们不禁疑问:我们中国品牌就不能唱主角吗?为了实现“让中国自己的品牌成为化妆品柜台主角”的梦想,10多年来,浙江艳庄化妆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杜洪良呕心沥血,致力“打造中国民族彩妆第一品牌”。目前,  相似文献   

4.
化妆品消费是女性消费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又被称为“面子经济”。在购买化妆品时,多数消费者往往因承诺产品使用后的理想效果而被蛊惑消费。近日,北京的李女士看完某新闻报道《**化妆品涉嫌当药品宣传》,想起当时买过一款某品牌眼霜,  相似文献   

5.
1992年,羽西女士以“专为亚洲女性设计”为主题,推出羽西系列化妆品,时隔8年,她又以“从娃娃抓起”为主题推出了“羽西娃娃”。羽西作为化妆品在中国已经享有很高的知名度,现在用于娃娃品牌,虽与原产品毫无关系,但由于其品牌已深入人心,故很容易让人们接受羽西娃娃。这一点在品牌进入市场初期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品牌拓展策略。……  相似文献   

6.
“欧莱雅”和“宝洁”都是多品牌家族,在中国市场上,它们旗下的品牌都可谓“星光灿烂”。目前,“欧莱雅”旗下的高端化妆品品牌有“兰蔻”“赫莲娜”“碧欧泉”;中端化妆品品牌有“薇姿”“理肤泉”“欧莱雅”;低端化妆品品牌有“巴黎欧莱雅”“羽西”“美宝莲”“卡尼尔”“小护士”等。  相似文献   

7.
化妆品营销是一项推销“美丽”的事业,它必须在高品质的基础上,致力于完美形象的塑造。完美体验的制造。完美体验源自于化妆品品牌文化的魅力。这些魅力充分体现在企业的广告传播、产品包装、柜台展示、导购服务等能够给消费者带来体验的环节。  相似文献   

8.
从食晶到服装、从玩具到化妆品,从产品质量到技术标准、从售后服务到危机处理,国际品牌近来在中国屡屡遭受诟病,被指采用“双重标准”。这些品牌在中国采取“双重标准”是否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中国又是否存在让国际品牌有机可乘的标准“洼地”?  相似文献   

9.
在上世纪80年代,北京大宝化妆品有限公司还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福利小厂。然而,经过20多年的发展,大宝已成为专业生产化妆品的大型国有骨干企业,大宝商标被国家工商局评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在开拓市场的同时,北京大宝向总部设在瑞士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注册了“大宝”商标,大宝牌系列化妆品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多次被中国轻工行业总会评为优质产品。“大宝”牌化妆品在中国化妆品市场上的销售已覆盖了几乎整个中国,223个销售专柜遍布全国27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根据国家统计局信息发布中心公布的数字,大宝牌化妆品从1997年起连续4年荣列中国市场护肤品销量第一名。  相似文献   

10.
1997年,在国内高端化妆品牌近乎空白的情况下,韩庆平进入美容行业,成立了广州傲之美化妆品有限公司(下称“傲之美”)。高端品牌的定位让傲之美在前期开拓市场上困难重重,韩庆平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最终使得傲之美在中国化妆品界异军突起,成为中国化妆品市场经营高级品牌的一匹黑马。  相似文献   

11.
张建 《企业研究》2002,(5):17-18
女性的美丽是现代都市不可缺少的一道风景线。于是,化妆品市场也随着女性“求美”需求的不断显现、提升而飞速发展,各种新品种化妆品层出不穷,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进入90年代以后,化妆品币场竞争日益激烈,各种品牌的化妆品纷纷打出诱人的口号来招揽顾客。而羊胎素类化妆品以其使皮肤“美白、柔嫩、有弹性”的突出特点,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独获女性消费者的“芳心”。羊胎素类化妆品主要是通过必要的生物蛋白等来调节、启动人体内环境,使人体酸碱度平衡,加强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美的追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对化妆品的需求在持续增长。在此背景下,化妆品市场竞争也越发激烈,对企业的品牌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提出率先在化妆品等消费品领域培育一批高端品牌,化妆品产业发展迎来新需求、新机遇,同时也面临转型升级挑战。对此,本文对我国化妆品企业进行访谈、调查、研究,总结并深入剖析我国化妆品自主品牌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剖析,并运用品牌理论、创新理论和质量理论等相关文献,从理念、格局及发展三个维度进行研究化妆品自主品牌建设新范式。首先,践行新发展理念,焕新品牌文化;其次,构建新发展格局,打造品牌价值;最后,推进高质量发展,提升品牌美誉度,点亮中国品牌、引领世界、赢得尊敬。综上所述,为我国化妆品企业创建自主品牌提供新路径、新方法、新模式,也为妆品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3.
品牌是企业的灵魂,产品是品牌的载体,而消费者则是品牌和产品的最终检验者。2005年,中国制冷界的老牌企业华凌,在重庆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活动——寻找华凌“品质大使”,授予一批长期使用华凌空调的消费者“十年用户”的称号和证书。活动中,现场掌声如潮,气氛热烈。对于华凌产品,这些“品质大使”给予较高的评价。这表明,华凌以其优良的品质,通过了用户长达十年的“检验”。  相似文献   

14.
<正>从品牌译名到口味调整,从同消费者“玩在一起”到汲取奇思妙想的DIY创意,从小饼干到引领消费潮流的“社交必备品”——美国亿滋国际旗下食品品牌奥利奥(Oreo)在中国市场实施本土化经营策略,通过对品牌名称进行本土化命名,根据中国消费者需求进行品类拓展,开展贴合目标市场本土文化的品牌主题活动,赢得消费者青睐,在东方快消品中心发布的“2022年中期线下TOP金品榜”中名列饼干类第一。  相似文献   

15.
《监督与选择》2004,(7):B003-B003
炎炎夏季,是防晒类化妆品销售的旺季,各商家将众多品牌的防晒化妆品摆在了柜台最显眼的地方,以利于消费者购买。那么,消费者在选择防晒化妆品时应注意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16.
说起资生堂,相信爱美人士都知道这个赫赫有名的化妆品品牌。进人九十年代,资生堂的产品开发已完全发展为“消费者导向”,从“人”、“装饰”和“科学”这三个关键词中,展现出资生堂致力于提升生活品质的企业特质及追求美学、健康和幸福的理念。  相似文献   

17.
美即是中国化妆品市场一个长于“专注”的楷模,这种专注于源其对消费者的准确定位,以及深谙消费者沟通之道,在让消费者获得其所期望的使用价值的同时,引起消费者的感情共鸣。  相似文献   

18.
“农药残留”、“速长催熟”、“非法添加剂”……这些让人谈虎色变的名词,总会让市民心有余悸。于是,主打“有机”的产品日益受到消费者青睐。新《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从4月1日起实施已有半年,在最新版的目录中,“化妆品”一项未被包含。换句话说,市场上打着“有机”旗号的化妆品就有“违规宣传”的嫌疑。如今那些打着“有机化妆品”的现状如何呢?  相似文献   

19.
《福建质量管理》2005,(1):17-17
江西消费者吕女士听信宝洁公司的化妆品品牌SKⅡ关于“连续使用28天细纹及皱纹明显减少47%”的广告宣传,购买了一支SKⅡ紧肤抗皱精华乳,结果使用28天后非但没有出现上述效果,反而导致皮肤搔痒和部分灼痛。为此向法院提起了诉讼。  相似文献   

20.
品牌拓展应紧系价值核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2年,靳羽西女士以“专为亚洲女性设计”为口号,推出了羽西系列化妆品,时隔8年,她又以“从娃娃抓起”为口号推出了“羽西娃娃”。羽西牌化妆品在中国已经享有很高的知名度,现在用于娃娃品牌,虽与原产品毫无关系,但由于其品牌已深入人心,故很容易让人们接受羽西娃娃。这一点在品牌进入市场初期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品牌拓展策略。 国内外许多企业都采用过这种策略。如海尔,最初的产品是冰箱,后来逐渐涉足彩电、空调、手机及家用电脑等家电产品,并仍继续使用海尔这一品牌,原因就是为了利用“海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