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买房是人生一件大事.不能不谨慎考虑,而期房因其“雾里看花”的特征让许多购房者疑虑重重.近年来因期房而产生的纠纷更是成上升趋势。因此,作为购房者在作出购房决定之前,了解一些关于期房购买的注意事项是避免日后发生纠纷的最简单也最为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2.
一平 《中国房地产》2005,(10):29-30
央行《2004年中国房地产金融报告》建议:“可以考虑取消现行的房屋预售制度,改期房销售为现房销售。”  相似文献   

3.
一、期房的由来 1.什么是期房 在中国内地,期房作为一个法律名词却从来没有被法律所定义。2005年7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草案)》第21条采用了“期房”一词:“当事人约定买卖期房或者转让其他不动产物权的……”,却没有给出“期房”的定义:其他任何一部法律也没有对“期房”的概念加以规定。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买房子选择期房似乎已经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而开发商提供的也大都为期房。直到近期,杭州市场上开始纷纷冒出现房和准现房销售的房源。其实,在南方部分地区的房地产市场上,现房销售早已成为潮流。那么,现房销售能否在杭州房地产市场撑起自己的一片天空呢。开发商提供期房是我们选择期房的主要原因,而现今大部分的开发商都青睐期房是一种现实需要。对开发商来说,期房销售能大大提前开工建设项目的资金回笼周期,提高资金周转效率。特别是宏观调控的金融环境下,选择期房销售几乎是一般开发商的自然选择。而运作一个项目至少要一两年以…  相似文献   

5.
“房屋抵押”以不动产作为抵押标的物,其性质稳定、保值、安全,一直是我国传统的融资担保方式。“按揭”则是舶来品。改革开放后,这种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较为流行的“融资购房方式”经香港传入我国,之后经市场演义,已不是香港地区立法定义的“按揭”。目前在我国,“按揭”通常被定义为预售商品房“期房抵押”。  相似文献   

6.
最近闹交付纠纷的楼盘突然如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给陷入僵持状态的杭州楼市增加不少谈资。有人说,“业主集体拒绝收房,标志着杭州楼市已经进入买方市场”,听着挺让人振奋。细想想,集体拒绝收房事件的增多对今后开发商开发楼盘是一种警示,对现在市场上买卖双方的力量对比有所改变,但这么急匆匆地说进入了买方市场实在有点讨巧之嫌,买方市场是指供大于求,既然如此,那一遇到开价低的楼盘,人们为什么还是照样不顾房子未来究竟会怎样,先“抢”了再说呢?从今年下半年开始,杭州将迎来交付的高峰,据统计,杭州今年下半年就有1.4万多套新房交付,光滨江的交付量就达到了93万平方米,预计同时会迎来交房纠纷高峰。其实交房纠纷一直以来都没中断过,以前市场形势好的时候,消费者看在房子不停增值的份上多半也就“得饶人处且饶人”了。但现在形势不同了,对于投资客来说,“期房限转”,好不容易盼到现房的曙光,却又一下子多了那么多的税“,东边损失西边补”,自然在收房时对房子要求就严格起来了。开发商这边呢?因为房子太好卖,才盖了那么几层就卖光了,如果开发商缺少长远发展的目光,偷工减料也在所难免。期房销售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还会是杭州一手楼盘的主要供应方式,只要期房销售这种模式存在,纠纷就不可避免。等到现房销售成为风气的那一天,有大量的现房等着消费者去挑的时候,再让我们一起欢欣鼓舞地说进入了买方市场也不迟吧。(王欢)  相似文献   

7.
在记最近的采访中,有业内人士把目前楼市中存在的一些怪现象归纳为“五大怪状”,并同时提醒广大购房在选房时一定要考虑全面,谨慎行事。这五大怪状具体是指“起价房买不到”、“样板房常走样”、“期房等于‘欺房’”、“购房面积不是使用面积”、“物业管理只管不理”。  相似文献   

8.
林达 《东南置业》2011,(2):72-72
房产也是商品的一种,交易中难免出现“退货”的问题,尤其是商品房期房,买家在房屋建成之前并没看到实物,在签订合同之后,履行合同的过程中可能遇到各种情况,导致买卖双方解除合同情形的发生,也就是老百姓所说的“退房”。对于发生退房纠纷时与开发商协商不成,需提起诉讼该注意些什么事项,也是很多百姓所关心的,本律师根据多年来代理房产纠纷案件经验,结合以下具体案例,对此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上海房地》2004,(4):1-1
限制期房转让的政策终于出台,就好比一辆急速行驶的车辆,被制动器刹了一下,让过快的速度慢下来,以保证车辆继续安全、平稳地前进。限制期房转让政策出台的目的,也就是想让房价过快的涨幅能够降下来,以保证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池庭艳 《东南置业》2005,(93):16-21
央行《2004中国房地产金融报告》,8月15日发布至今已经2个多月,“取消期房预售制度”建议,让买楼人叫好,却遭到开发商强烈反弹。8月24日国家建设部新闻发言人明确指出,国家近期不会取消商品房预售制度。 然而,精明的开发商一边嘴里骂骂咧咧,脑子里却已在盘算真的“取消期房预售制度”怎么办:近月来.福州房地产广告不断出现“准现房”甚至“现房”销售的爆炸性字眼,云里雾里间,让人匪夷所思——福州一下子怎么多了这么多的“现房”、“准现房”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省市消息     
上海出台“期房限转令” 我国省级城市中房屋均价最高、涨幅最快的城市上海,日前通过一项新的立法,授权政府可以出台“期房限转令”,以进一步增强政府调控房地产市场的能力,实现有效控制上海房价上涨过快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2005年出台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使得京城房地产市场经历了一次阵痛,据“链家地产”统计资料分析,2005年3月的期房预售率达到了157.6%,出现明显的供不应求行情,但是,自6月七部委新政实施后,期房的预售率急剧下降,7月仅为46.6%,房地产市场出现了根本性的短期逆转,由之前的“卖方市场”迅速变为“买方市场”。同样,京城二手房的成交量也由5月的7789套下降到7月的4483套,降幅达到42.5%。面对房地产市场出现的瞬时改变,  相似文献   

13.
《东南置业》2005,(87):44-45
“现在买旁子.就像买白菜”.有人曾经选样评价2004年部分城市的商品房销售市场。在这种房子一片热销的大好形势下.期房买卖成为一种必然的现象。但是.由于期房与现房相比有其特殊性,消费在购买期房的过程中更容易遇到一些困惑,为此,我们特地点燃了四味真火.以帮助消费炼就购买期房的火眼金睛。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民银行在其《2004年中国房地产金融报告》中,提出“由于很多市场风险和交易问题都源于商品房新房的预售制度,目前,经营良好的房地产商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实力,可以考虑取消现行的房屋预售制度,改期房销售为现房销售。”央行“取消期房预售”的建议一出台,立刻在房地产业内引起强烈反响,许多房地产开发商担心这一建议一旦变为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将完全打乱他们的资金安排计划,使原本已经十分脆弱的资金链雪上加霜。正因为如此,几乎所有的房地产开发商都反对央行的这一建议,认为全国人大、国务院不应采纳。但与开发商的极力反对形成鲜明…  相似文献   

15.
一、预告登记的范围 在《物权法》颁布之前,一些规定了预告登记制度的地方性法规的规定也有所不同。有些地方性法规规定只有期房的转让和抵押可以适用预告登记,例如,《上海市房地产登记条例》第49条第1款规定:“房屋尚未建成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申请预告登记:(一)预购商品房及其转让;(二)以预购商品房设定抵押及其抵押权的转让;  相似文献   

16.
社科院“一石激起千层浪”,“期房预售制会否取消”被炒作得沸沸扬扬,各方表态五花八门,令人目不暇接! 大致的意见是长期来看“取消”是趋势,但现况不宜,因为此举势将因供给量瞬间锐减,进而导致暴涨,而这不符合中央调控的目标云云。  相似文献   

17.
“闪跳族”是一个新词汇,形容一年到头不断跳槽换工作的人,也有人将之形象地称为职场上的“跳跳糖”。其实.跳槽本无可厚非,但动辄跳槽却让人难于理解,不仅往往苦了用人单位,也常常伤了自己。  相似文献   

18.
结婚13年,孩子已10岁的二姐,最近想买个解困期房,让我去参谋参谋,并帮着解决部分资金。这个解困期房的地理位置不佳,但面积有90多平方米,因此也就有了两种房价:解困面积是平价,超出面积是市场价。按照这价,整个房价近12万元。这个数目可不小,我怀疑他们的承受能力,他们却一脸幸运地告诉我,这个指标是托关系找人买到的——捡了个大便宜啦!  相似文献   

19.
延迟交房、货不对路、偷工减料……所有这些令消费者愤怒、令政府为难的情况,都是在所谓“期房销售”的情况下才最有可能发生。消费者先交钱、后取货的期房销售模式,正是制约了房地产产业化步伐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0.
同期声     
《北京房地产》2005,(9):40-41
央行提出取消期房销售只是建议,不是政策。央行在《2004年房地产金融报告》中建议,取消期房销售,引起业界的强烈关注。SOHO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潘石屹对焦点网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人民银行提出取消房屋预售的建议只是一个建议,这不是政策。许多媒体和记者把这条建议理解成了一项新的政策,在社会上造成了很大的混乱。在把这条建议理解成政策的前提下,推断未来中国房地产发展的趋势、房地产价格的走势对哪些房地产发展商有利,对哪些房地产发展商没利,但其实因为前提不存在,这些推测都是多余的。不能都搞大房,年轻人买房应量力而行。“我们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