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德尔福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汽车与汽车电子零部件及系统技术供应商,在全球32个国家设有技术中心、生产基地和客户服务中心。其产品系列包括动力、推进、热交换、内饰、电气、电子及安全系统等,这些产品几乎涵盖了现代汽车零部件工业的主要领域,为客户提供全面的产品与系统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南国国际汽贸城是花都汽车城的贸易功能区.规划总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总投资额超过8亿元人民币.是一个集汽车销售、汽车配件用品批发、二手车交易于一体的市场园区。该项目首期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主要由三大子项目组成:全球汽车零部件采购中心、华南汽配用品批发市场和现代汽配物流基地。其全球汽车零部件采购中心和现代汽配物流基地,填补了广州及华南地区的空白。  相似文献   

3.
《汽车观察》2009,(8):58-58
中国国际汽车零部件博览会是商务部按照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原则举办的唯一国家级国际汽车零部件博览会,已于2007年、2008年成功举办了两届。目前,面对金融危机,全球汽车业正在酝酿着新一轮产业转移,中国汽车市场逆势上扬,连续5个月销量保持全球第一,成为汽车界瞩目的焦点。2009中国国际汽车零部件博览会在此形势下,招展招商工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前不久,该博览会组委会向全球采购商发布了一封鼓舞人心的公开函,本刊特予以刊登。  相似文献   

4.
一辆显示德尔福7大汽车系统的透明车,数十种德尔福本地化生产的汽车零部件及系统,在’99上海国际汽车展b亮相。作为世界最多元化的汽车零部件和系统供应商,德尔福此次精。乙布展,旨在展示其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领导者的地位,并表明为中外汽车厂商提供极具竞争力的产品与系统的能力。该车以国际汽车模型为设计基础,用丙烯材料制成,由不同的颜色生动直观地介绍了德尔福零部件和系统在一辆汽车内的组装和构成,显示了德尔福电气系统、发动机管理系统、转向系统、底盘系统、热系统、内饰系统以及电子系统在汽车b的应用。与此同时,德尔福…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受中固巨大市场和良好投资环境的吸引,德国博世、美国德尔福、日本电装等跨国汽车零部件公司纷纷大举进军中国,建立合资企业或独资企业,基本实现了合乎其全球利益的战略布局。我们收集整理了12家跨国汽车零部件公司在华资本布局的最新资料,制作出《跨固汽车零部件公司在华资本布局图》(简称《布局图》)。《布局图》中12家跨国汽车零部件公司属于国际汽车零部件行业主流企业,其投资动向在所有跨国汽车零部件公司中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布局图》清晰反映了跨国汽车零部件公司在华资本布局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汽车零部件工业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已形成了一批初具规模,面向市场,为多种车型配套的零部件骨干企业,其技术水平有些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部分关键零部件产品基本能满足引进车型的国产化配套要求,并开始进入国际配套市场。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中国加入WTO后,整车制造产业将受到世界汽车跨国公司的强烈冲击,汽车零部件工业受到的冲击将比整车更严重。虽然我国的汽车零部件工业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将它置于全球开放的市场中去,我们就能够明显地发现与国外零部件产业的差距还相当大,这些差…  相似文献   

7.
九级地震,对日本汽车工业造成重大损失,并影响到日本全球汽车生产和销售,影响到零部件供应,有记者曹在采访中问:这是不是中国汽车的机遇。  相似文献   

8.
《中国汽摩配》2007,(10):35-35
在目前举行的中国国际汽车零部件博览会上.通用汽车集团副总裁BoAn—dersson表示.未来3年内.全球首席采购官们的当务之急便是进行“低成本国家采购”.在全球采购趋势下,以中国为首的低成本国家将成为全球买家的采购中心,包括通用、克莱斯勒等国际汽车巨头也必将与越来越多的中国零部件厂商建立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9.
10月28日,汽车零部件全球采购信息发布会在宁波凯洲大酒店隆重举行。美国NAPA(中国蓝霸)等国际著名跨国采购集团、近百家宁波及周边地区汽车零部件生产厂家、经销商及业内人士、新闻媒体约200人参加了这次盛会。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正处在新一轮的发展高峰期。国际采购商对中国汽车零部件的青睐,国家“十一五”规划对全面提升汽车零部件行业竞争力的定位,为我国汽车零部件的发展带来了大好机遇,另一方面,原材料的价格不断上涨、成本压力加大,以及跨国巨头的强势竞争也使很多本土零部件企业变得十分艰难。因此,如何与全球接轨,如何在挑战中…  相似文献   

10.
《中国汽摩配》2006,(10):28-28
“没有一个强大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就不可能有一个强大的汽车工业”这句话已经成为行业的共识。然而,汽车零部件如何才能做强做大,中国汽车零部件目前面临哪些机遇、挑战,出路何在?目前全球零部件行业面临大洗牌,对国内零部件企业而言.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国内零部件企业须抢抓这  相似文献   

11.
2007年11月29日-12月1日.首届中国国际汽车零部件博览会(以下简称:CIAPE)将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隆重举行。展出面积逾5万平米。这个由国家商务部举办的唯一国家级国际汽车零部件博览会.将荟萃中国及境外主要汽车零部件及后市场企业。涵盖全国、面向世界的国家级、国际性、专业化的博览盛会。它对于提升中国汽车零部件的影响力,促进中国汽车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 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急剧扩张, 与日本汽车零部件产业贸易往来也日益密切。 通过整理相关数据发现中国与日本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中国长期从日本进口大量高附加值的汽车零部件, 而出口日本的汽车零部件却以低附加值和低技术含量为主。 本文通过 2002~ 2017年中国与日本汽车零部件贸易的相关数据, 实证研究进口日本汽车零部件所产生的技术溢出对中国出口日本汽车零部件的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 进口贸易技术溢出可以有效促进中国对日本汽车零部件的出口。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球各大汽车零部件厂商在中国的布局,汽车零部件售后市场的格局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在开拓传统的零部件销售渠道的同时,很多零部件厂商正在进行新的产品销售渠道的探索,零部件销售渠道正在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汽摩配》2007,(10):36-36
蓬勃发展的中国汽车市场.让全球的汽车业零部件巨头都将淘金的目标瞄准中国。首届中国国际汽车零部件博览会目前在京落下帷幕.来自美国、德国等88个国家和地区的近6000家专业客商到会采购。而大众、通用、丰田等世界8大汽车整车企业.以及博世、德尔福等43k:汽车零部件集团悉数到场。  相似文献   

15.
把握趋势     
张静 《汽车观察》2011,(10):26-28
2011年9月7日,第五届中国国际汽车零部件发展高峰论坛期间,博格华纳在北京召开传动技术发布会,带来了现今在中国大力推广的传动产品:湿式双离合器,适时四驱TOD分动器,电子驱动变速桥。实际上,提高燃油能耗经济性、降低排放、提高汽车驾驶性能一直都是汽车产业发展的一个趋势。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制造国和汽车消费市场,其关键的零部件产业将如何利用全球科技成果和智力资源,转型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汽车观察》倾听  相似文献   

16.
宁波是国内汽车零部件制造业重要的生产基地,现有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30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24家,2008年,宁波汽车零部件产业产值307亿元,其中出口交货值72亿元。据宁波海关的统计显示,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尽管全球汽车市场持续低迷,但宁波汽车零部件出口仍将超过13亿美元。汽车零部件产业对于宁波对外贸易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汽摩配》2007,(7):12-14
“中国国际汽车零部件博览会”是中国商务部举办的唯一国家级国际汽车零部件博览会,展览周期每年一届。首届“中国国际汽车零部件博览会”于2007年11月29日-12月1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隆重举行.展出面积逾5万平米。  相似文献   

18.
《中国汽摩配》2006,(6):59-59
汽车产品是一种大件耐用消费品,由上万件零部件组成,在我国制造的汽车尤其是轿车很多零部件是通过全球采购进口的,随着中国加入wto的临近,将会有更多的零部件产品通过全球采购进行,同时我国汽车企业也将为国外汽车工业企业提供零部件,参与国际分工。正因为如此,世界汽车制造商纷纷拓展电子商务,中国汽车工业正在追赶世界汽车业的步伐,并在电子商务领域开始了积极探索。目前,汽车上市公司有宇通客车、东风电仪、三爱海陵、一汽四环、上海汽车等宣布挺进电子商务领域。其中,三爱海陵拟投资1200万元控股60%组建中汽汽配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重点建…  相似文献   

19.
通用正在通过出口零配件从中国获得越来越多的利润。近日,通用汽车全球采购主管博安德森明确表示,由于美元疲软已令美国汽车零部件恢复竞争力,因此,将不会再增加从中国的零部件采购。与此同时,通用向中国的零部件输出却在不断增长,而其中,上海通用是最大的客户和利润源。  相似文献   

20.
《轴承工业》2010,(3):40-40
欧洲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舍弗勒集团近日表示将在印度建立一家研发中心,但未透露研发中心的具体选址及其投资金额。舍弗勒印度分公司主要为印度塔塔汽车、马亨德拉、铃木和利兰等汽车制造商供应零部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