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河南为样本,戴尔正展现出凶猛的攻击性。 挖人.再撬人家墙角。原来戴尔在郑州办事处只有1个人。 现在已经增至8个人。这些人员都是戴尔从联想、惠普、神州数码、浪潮、IBM挖过来的——这些厂商都是做渠道的高手。  相似文献   

2.
《中国新时代》2006,(10):20-20
戴尔:财报造假,惠普“电话门”谢幕,宜家:20年的贿赂旧案,东南汽车换帅,华为迎来昔日“叛将”。  相似文献   

3.
服务器领域每年有500亿美元的市场,IBM、惠普、戴尔等众多IT巨头进行着激烈的竞争。思科为什么要一头扎进这个自己并不熟悉的领域?  相似文献   

4.
张辰 《中外管理》2005,(4):58-59
过去多年,在全球PC.尤其是中国的“白领”市场,IBM一直保持着领先地位。去年年底,中国的联想公司收购了IBM的个人电脑业务.想借此冲击全球电脑阵营。可两个月来,戴尔、惠普的反击非常严厉。  相似文献   

5.
霍晓宁 《总裁》2003,(9):68-69
在IT行业,渠道培训早已是IT厂商的流行做法。此种做法最早是从IBM、惠普等国外厂商开始的,国内厂商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尝试,其中联想的“渠道培训”就是个典型的案例。  相似文献   

6.
《企业世界》2005,(8):30-32
“蛇吞象”的交易动因 1981年,是IBM开创了个人电脑市场,并成为行业领头羊:但随着戴尔和惠普的崛起,IBM电脑PC销售额不断下滑,连年亏损,在1998年PC部门的亏损额就已达到了9.92亿美元。以前赖以成名的旗帜性业务如今已日薄西山,成了阻碍公司发展的包袱。  相似文献   

7.
王悦承 《英才》2005,(2):40-43
就热闹程度来说,没有哪一年初的台湾惠普零售商例会,能跟2005年的这一届相比。会场内外,“Evaporate IBM(蒸发 IBM)”的标语随处可见,零售商群情汹涌, 他们巴不得一口把IBM原有PC业务吞进肚子里。类似的景象,也可以在戴尔零售商身上看到,据称他们已经从戴尔台湾公司领到了新年意见书《IBM has gone(IBM已经消失)》。是默契也好,巧合也罢,反正惠普和戴尔发出的信号显而易见,他们正张罗着把蓝色巨人从台湾PC市场上赶出去。这背后更大的阳谋,是借着IBM把PC甩给联想的时机,把IBM在台湾的企业客户,悄悄地勾引到自己家里。  相似文献   

8.
<正> 1983年,一个年仅18岁的美国德州大学医学预科班学生迈克尔·戴尔,以1000美元的注册资金创办了戴尔电脑公司。令人惊奇的是,戴尔以一套与众不同的营销理念和不同于以往的直销模式,使戴尔公司在短短的近二十年时间内飞速发展,势头直逼电脑业巨头IBM、惠普、康柏等公司。在2001年个人电脑销售量和价格都大幅减少的情况下,戴尔公司是唯一实现销售额增长的个人电脑厂商。2002年其销售额达到了319亿美元,利润达到了23亿美元。  相似文献   

9.
惠普公司自从更换CEO以来,成为2006~2007年最抢眼的公司之一。它不仅超过了戴尔,重新成为PC行业第一,而且还一举超过了IBM历史性地成为全球最大的IT企业。伴随惠普的成功,惠普现任CEO马克·赫德的经营思想备受瞩目:“好的公司要么善于增长,要么精于效率,要么取胜于资本市场。  相似文献   

10.
雨木 《英才》2007,(10):41-41
8月28日,宏暮收购了美国第四大PC厂商Gateway,成为继惠普和戴尔之后全球第三大PC厂商。这对联想来说显然是个考验,宏暮一直在与联想争夺全球PC行业的老三位置。  相似文献   

11.
和全球最大、最具影响力的金融服务机构之一摩根士丹利公司(Morgan Stanley)以及全球最大的日用消费品公司宝洁(Procter&Gamble)一样,翠微大厦、燕莎商城这样的地区性百货零售商也是IBM的客户,而且翠微大厦和燕莎商城所在的中小企业市场(Small and Middle Business简称SMB)恰恰是IBM、甲骨文、惠普、SAP、SUN等IT巨头最为看重的下一个利润来源。  相似文献   

12.
在戴尔最鼎盛的时候,为了迎合投资者一再提高的预期而四处出击的它丢掉了对市场变化的感知能力,结果陷入泥潭。惠普能抵制住这种诱惑和压力吗?自从先后超越戴尔(Dell)和IBM成为全球营收最大的PC和IT公司后,惠普(HP)的高层们就开始感受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烈的持续增长(营收和利润)欲望和压力。  相似文献   

13.
美国,纽约。深冬的一个清晨,杨元庆这个刚刚“插队”美国不足一年的中国商人,在异域打了一个精心准备的喷嚏,再一次惊醒了大洋彼岸仍在熟睡的国人。这一次,联想换帅。送走IBM的遗老沃德,迎来戴尔的新贵阿梅里奥。杨元庆几乎用一转身的速度,完成了联想最高层的权力变更。柳传志在换帅后表示:联想并不甘于做全球PC厂商的老三。但问题是,联想凭什么剑指当今全球PC厂商的老大——戴尔?有人说,联想正离IBM越来越远,而与戴尔则是越来越像。事实上,在这句话的含义深处,隐藏着联想一个无间道式的惊天玄机:偷“师”戴尔,学习戴尔,干掉戴尔。而玄…  相似文献   

14.
在联想收购IBM PC部门之后,引发了整个行业的战略调整,狙击联想成为行业竞争者的首要目标2005年,IT行业大戏的主要剧目就是“围剿”联想,无论是国际巨头还是国内厂商,趁联想收购IBM PC部门整合之际,纷纷调整策略趁机扩张。2004年12月8日,联想将IBM的PC业务收入囊中,惠普时任CEO卡莉·菲奥丽娜就预言:“联想的并购不仅牵涉到惠普,更是PC厂商们都关心的事情。”  相似文献   

15.
王俐琼 《英才》2005,(9):36-36
两大豪门,中场争夺异常激烈。不久前.惠普用挖来戴尔首席信息长CIO兰迪-莫特(Randy Mott),来报复之前惠普服务器部门的一位顶级高管“叛逃”戴尔。戴尔和惠普在PC、服务器和打印机等多个领域都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对人才的争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双方“人才交火”时有发生.但同此前的大多数人相比,莫特投奔惠普对于戴尔的打击要大得多。  相似文献   

16.
资讯     
联想与戴尔的“礼尚往来”尽管社会各界对联想换CEO的事件有各种各样的看法,但应该承认作为一个中国人,该事件还是大快人心的。正如贵刊说的那样,自从联想整编了IBM的PC部门,戴尔就很不高兴,戴尔不怕惠普,惟独惧怕联想,因为联想太想当老大,而戴尔又太不愿意走下神坛。联想自2005年5月完成对IBM个人电脑业务的收购以来公司已经取得了很多业绩:客户保持稳定,出货量创新高;盈利性增长,每股溢利比上季度增长1%……联想集团成功地把IBM业务从收购前的亏损扭转为盈利;充足现金储备,至2005年9月30日,联想的净现金储备为78亿港元。其次联想不…  相似文献   

17.
在华尔街对戴尔冷眼相待之际,戴尔的竞争对手惠普却在冉冉升起。多年来,惠普的PC部门持续亏损。但从2004年,惠普将侧重点从占领市场转移到提高盈利后,PC部门逐步复苏。今年2月,惠普宣布PC业务的运营利润率达到39%;而过去,该业务的利润率通常不到1%。  相似文献   

18.
企业的市场定位对企业战略的制定和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专注于某一领域并始终不渝地坚持下去是一个企业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在IT领域,IBM专注于信息技术与业务解决方案;英特尔专注于半导体芯片、微处理器的研发与创新;惠普是打印机领域的佼佼者;戴尔专注于独特的直接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9.
3月26日下午,由《计算机世界》主办的“2004年中国IT教育产业发展趋势高峰论坛暨2003年度优秀IT教育品牌评选活动”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信息产业部、教育部等领导出席会议并做重要演讲,HP、新东方、SUN、华为、CEAC、神州数码等国内主流IT教育厂商共400余人出席了此次会议。在专题研讨中,与会者们探讨了2004年IT培训行业的发展趋势。其中,Prometric中国区总经理陈岱宗先生在《认证在中国》的主题演讲中,阐述了处在转型期的中国IT教育与培训的现状,并指出认证必须与人才市场挂钩,成为人才市场的标准;SUN公司服务与培训事业部总经…  相似文献   

20.
王勇 《中国企业家》2008,315(9):30-30
自2007年起,廉价笔记本电脑风暴就开始席卷全球。2008年,惠普、戴尔、宏暮、联想等主流PC厂商也纷纷加入战局,笔记本价格雪崩初现端倪。市场研究机构雷曼兄弟公司预计,2009年全球笔记本销售数量将首次超过台式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