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我国2006年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谨慎地运用了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属性。本文分析了公允价值的含义,介绍了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在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的运用,指出了应用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提出了应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会计制度的改革,会计制度和税收法规之间的差异呈现出逐步扩大的趋势,特别是稳健性原则的引入直接导致了我国会计制度和税收法规的分离程度的进一步扩大。公允价值会计在我国的应用,势必会对会计稳健性造成影响。通过论述公允价值会计的发展以及在我国的应用情况,对公允价值和稳健性进行实务比较,分析信息差异,提出完善公允价值和遵循稳健性的原则策略,公允价值会计和会计稳健性在现阶段和今后应当协调发展,以便进一步优化会计信息质量结构,实现会计目标。  相似文献   

3.
债务重组新旧规定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与原准则及会计制度相比,新准则对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原则和方法作出了较大的变动,尤其是对债权人债务人债务重组时涉及的相关非现金资产、股权(或股本)入帐价值进行了重大调整,新准则将“公允价值”作为与债务重组相关的非现金资产或股权的计价基础,提高了“公允价值”在债务重组会计处理中的作用,从而保持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有用性。  相似文献   

4.
公允价值会计在相关准则中的应用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几年,我国具体会计准则陆续颁布施行,公允价值计量被摆到重要位置。但在2001年1月,财政部发布实施的五项修改准则中,其主要修改方向却是尽量避免公允价值计量的使用,这无疑使公允价值会计再次引起关注。本文拟就与公允价值会计有关的几个问题作以下探讨。一、公允价值会计的含义与发展概况公允价值,国际会计准则对其所下的定义,即“指公开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我国和英、美、加等国,对公允价值所下定义虽不尽相同,但基本上都采用了这一“公平交易”前提,可见,关于公允价值的定义,在国际上并无实质性争议。公允价值会计,即指以公允价值作为资产和负债的主要计量属性的一种会计模式。公允价值会计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其历史背景是80年代美国2 000多家金融机构因从事金融工具的交易而陷入财务困境,但建立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基础上的财务报告,却给外界传递了相反的信息,因此导致了美国会计界和金融界对金融工具、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计量及披露等问题的激烈争论。1990年9月,美国证券交易管理委员会主席理事首次提出应当以公允价值作为金融工具的计量属性。后来经过协商,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于1991年10...  相似文献   

5.
财政部颁布的新会计准则把公允价值重新引入了会计实务,公允价值观成为新准则体系中的一个亮点.回顾债务重组准则重新启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现实背景,新准则应用公允价值需关注和解决以下问题:公允价值的获取和使用;是否可能成为会计造假工具;可能增加财务报表项目波动性;可能引起会计人员的排斥.  相似文献   

6.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很重要的变化是重新引入和使用公允价值会计计量,这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文章对我国会计准则中的公允价值定义、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的定性以及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的定位等几个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我国我国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定义陈旧过时,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的定性不准确、定位不合理,因而需要进行修改完善。  相似文献   

7.
公允价值应用的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允价值问题是近年来会计前沿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当前,在会计准则制定上,无论美国的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还是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都正在由传统的历史成本会计向公允价值会计转变。我国的新会计准则大量地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与国际准则趋同的过程中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本文首先梳理国内外公允价值应用的历史脉胳,在厘清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下我国企业面临的诸多应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难题后,就相应的问题提出了综合解决思路和可操作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胡冰 《全国商情》2009,(9):73-76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我国企业纷纷在海外融资上市等会计客观环境的变化,按照公允价值编制会计报告成为大势所趋.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正式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其中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本次新准则变化的一大亮点便是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广泛使用,这一变化使得相关会计要素从确认、计量到报告与以往相比产生较大的差异.这意味着新会计准则对我国现行的会计计量属性做出了重大调整,不再单一使用历史成本为基础计量属性,必要时可使用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标准.这将给会计实务带来计量方法上的重大变化.本文就新的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展开一些分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9.
汤慧 《企业家天地》2007,(11):174-175
2006年2月,财政部颁发了新《企业会计准则》,要求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新准则的出台标志着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中国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这在我国会计发展史上将成为新的里程碑。新准则大量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的内容体系,包括公允价值的充分应用、所得税会计、职业判断的运用等方面。新准则下会计原则与税收原则在可靠性、谨慎性、实质重于形式、对公允价值的处理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在衍生金融市场高速发展的今天,关于衍生金融工具计量标准一直是会计界所关心的问题.以公允价值作为衍生金融工具的计量标准,已被列入我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那么公允价值又如何确定呢?本文就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及其运用作一些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财务会计中,采用历史成本计量资产是一条重要的基本原则,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从而成为主导的会计计量模式.在我国,会计计量也一直遵循历史成本原则.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颁布的我国最新《企业会计准则》,最引人注目的变化之一,就是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广泛应用.从历史成本理论和公允价值理论产生的背景和基础以及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发展历程的分析看,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都有各自的优点和问题.从其发展趋势看,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将会长期存在,虽然在以公允价值计量为主的前提下,将是多种计量属性并存,但其重要作用将会更加突出.本文将重点探讨如何保证公允价值在新准则执行过程中能被正确使用.本文将两种计量属性从定义及它们与会计目标和会计原则的联系等几方面进行了比较.经过比较,本文认为相比历史成本计量,公允价值更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反映资产及其它会计要素的内在特征;相比历史成本计量,公允价值计量更能满足会计目标——决策有用观的需要;相比历史成本计量,公允价值计量更符合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公允价值在金融资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财政部出台的系列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导入是个亮点。在存在活跃市场和不存在活跃市场条件下,公允价值有三种存在先后级次的确认方式。新准则将金融资产分为四类,而不同种类的金融资产其公允价值的确认和计量具有不同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财政部2006年2月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把公允价值计量重新引入了会计实务,公允价值现成为新准则体系中的一个亮点.文章讨论了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背景和可行性及必要性,阐述了公允价值在会计准则中的具体运用,并对其在我国的应用中需关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公允价值计量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会计准则正式实施后,引入公允价值计量,这对上市公司业绩产生诸多影响,并由此引发许多问题。对此,应通过证券监管和财政等政府主管部门加强监管,规范资本及资产市场,建立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及其框架体系,提高公允价值计量可操作性,以及加强上市公司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增强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规范公允价值计量的信息披露等方式来解决。  相似文献   

15.
2006年国家财政部颁布的新会计准则在很多方面采用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可企业在具体使用公允价值时还存在着模糊。公允价值应用能够合理地反映资产价值,能够增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信息。可以通过创造和完善公允价值应用的市场环境,逐步完善现值计量方法等手段来规范公允价值计量。  相似文献   

16.
公允价值概念管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上个世纪90年代,“公允价值”概念被引入中国以来,在国内会计界产生了不少影响。有的把它看作是一种综合的计量属性;而有的则把它与历史成本,现行市价等计量属性并列,视为一种新的计量属性,还有的则认为它根本不是一种计量属性。从而导致会计计量理论和实务的混乱。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是对“公允价值”概念的理解存在差异。因此,有必要对“公允价值”概念进行深入的研究,以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公允价值应用矛盾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会计计量是财务会计系统的核心问题,主要包括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公允价值是目前国际会计界盛行的计量属性。本文将公允价值界定为狭义的概念,将其作为历史成本相对应的计量模式。由于公允价值的应用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在我国目前应用公允价值的经济条件尚未成熟,未来公允价值应用的前提条件是与经济环境相适应。  相似文献   

18.
公允价值会计不应成为金融危机的替罪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对公允价值会计的批评不绝于耳。然而分析表明,公允价值会计不但对于2008年金融危机的“贡献度”有限,相反还起到了抑制金融危机恶化的作用。忽略导致金融危机爆发的核心因素,把“罪责”强加于公允价值会计是避重就轻,舍本逐末。不能否认公允价值会计存在“盯模”等不完善的制度缺陷,但是一味否定公允价值会计也不是明智的选择。最大限度发挥公允价值会计的优势,改进其劣势,应是金融危机爆发后完善会计准则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