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我国央行三次加息的动态、背景厦其政策意图,并进一步指出,央行的这三次加息都是具有方向性的举措,目标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宏观调控成果,发挥经济手段在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中的作用。与此同时,三次加息也标志着我国央行释放紧缩信号,开始步入新一轮的宏观调控周期。  相似文献   

2.
2007年5月19日,央行再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将一年期贷款利率上调0.18%,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相应上调百分之0.09%,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也相应调整。此次加息,已是央行自2004年10月29日第一次加息以来,不到3年时间里的第6次加息。  相似文献   

3.
2007年5月19日,央行再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将一年期贷款利率上调0.18%,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相应上调百分之0.09%,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也相应调整.此次加息,已是央行自2004年10月29日第一次加息以来,不到3年时间里的第6次加息.  相似文献   

4.
自1995年7月以后,我国央行9次调低利率。2004年10月29日,央行首次上调存贷款利率。此次加息新政策的出台,将对寿险行业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面对可能出现的加息周期,保险企业将采取怎样的措施予以应对?加息预期形成后,保险消费者也有了新的思考,到底如何购买保险才算理性消费?本文将对加息对我国寿险业的影响及各方的应对措施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辞旧迎新之际,央行再次丢下一枚重磅炸弹,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1年2月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5年以上贷款基准利率由此前的6.4%上调至6.6%。加息向来都是有人欢喜有人愁,本次加息选择在春节长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前,对市场的影响更大,那么此次加息究竟影响了谁呢?  相似文献   

6.
随着2007年央行频繁加息,商贷基准利率不断上调。在还款高峰期到来之际,提醒买房人:提前还款虽然能够节省利息支出。但四类买房人不适合提前还款。  相似文献   

7.
今年以来,CPI的持续上涨,在8月份创下近22各月以来的新高,引发各界对央行加息可能性的热议,本文正是在分析CPI持续上涨因素的情况下,探究央行加息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7年我国货币政策应"保持稳健中性",但是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相当于隐性加息,其加息的主要依据是中国经济企稳回升,加息防止经济过热;加息可以抑制房地产泡沫;美国进入加息周期,中国加息可以防止资本外逃.但我国货币政策尚不具备加息条件,原因在于中国经济企稳态势事实上并不稳固,加息将加大经济下行压力;应采取宏观审慎政策而非选择加息,用加息手段抑制资产泡沫可能效果不明显,反而可能导致中国经济陷入债务通缩;加息不是防止资本外逃的有效手段,应通过适度加强资本管制.  相似文献   

9.
中国利率调整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前,央行是否加息的争论是媒体与业界关注的热点。2003年底至今,我国实际利率已连续9个月为负.这造成了居民储蓄存款增幅持续下降、商品房价格快速上涨、房地产业虚假繁荣、大量资金脱离银行体系“体外循环”、金融风险加大等诸多问题。因此,央行加息与否不能仅考虑宏观经济指标如CPI的高低、经济增长的快慢、货币供应量的大小等,重要的是应通过利率调整逐步形成国内金融市场的价格机制。就当前的经济形势看,加息是势在必行的事情。调整越早,越能把握住有利时机,促使金融市场的价格机制形成。促成宏观调控中一系列难点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0.
浅析加息对百姓生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央行自2004年10月29日加息以来,频频启动紧缩政策,2006年8月19日再一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这一重大金融政策会影响到与百姓经济生活密切相关的房地产、储蓄、消费及股票市场,对此百姓应采取相应对策以规避风险,提高收益。  相似文献   

11.
李彤  兰兰 《新智慧》2007,(4):46-46
2006年4月28日和8月19日,央行两次上调房贷利率。从2007年1月1日起,五年期以上个人住房贷款基准利率为6.84%。新增的还款负担令“房奴”们郁闷不已,更让人担心的是不知还会有多少次加息……[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2006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继续怯速增长,货币信贷居高不下,我国经济过热的风险仍然存在。央行在将近4个月的时间里先后两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两次提高利率以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本次货币政策的目的将限干通过抑制信贷过快膨胀来平滑经济增长,其理想效果是防热但不致冷,“稳健”仍会是央行令后货币政策的基调。继续加息不是央行的最优选择,高固定资产投资、高经济增长速度仍将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正>过去几年,亚洲央行始终面临一个难题:是把利率保持在创纪录低点、吹起可能导致危险的信贷泡沫,还是要提高利率、任由热钱流入推升货币汇率?在危机期间,部分央行曾被迫做出选择。2013年底,在市场出现美国加息预期、资金大举外流之际,为避免货币崩溃,印度央行和印尼央行都曾推出紧急措施。  相似文献   

14.
汪华 《新智慧》2007,(12):49-49
CPI的不断上升,使人们惊呼:“你可以跑不过刘翔,但一定要跑过CPI。”2007年央行第五次加息,从某种程度上表明通胀还在继续,钱越来越不值钱。如何使资本不缩水、不贬值?可以听听浦发银行财富管理部总经理郭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国内     
《企业家天地》2006,(11):3-5
我国外汇储备首破万亿美元,保持全球第一。;个税自行申报范围扩大,12万1年以上须申报。;工资改革解读:高收入者补贴将遭削减。;国旅总社计划2007年年内实现整体上市。;央行行长周小川宣称加息压力正在缓解。  相似文献   

16.
2004年10月29日央行调高了一年期存款利率,立刻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各界褒贬不一。本文从实际利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出发,选取改革开放至今的宏观经济数据,利用回归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研究了实际利率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得到了实际利率与经济增长之间在不同阶段有着不同方向的相关关系,以及实际利率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的结论。并进一步说明了加息对遏制通货膨胀和防止经济过热会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2021年春天以来,面对持续上行的通胀压力,全球货币政策开始分化.一方面主要发达国家中央银行坚守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维持零利率和"负利率"不变;另一方面,一些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中央银行率先加息,启动了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本文将通过对三个主要发达国家央行,以及五个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央行的货币政策分析,说明此轮全...  相似文献   

18.
我国央行一年内连续几次调高银行利率,但收效甚微,投资依然过热,资金流动性过剩,物价、房价涨幅加快。分析原囡,在于每次加息幅度过小,市场有所适应。面对火热的股市、房市、不断上涨的物价和存款的负利率,只有加大利率调控的力度,调控效应才能显现。  相似文献   

19.
文章论述了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以来菲律宾的金融改革措施,分析了菲律宾金融体系发展的状况与趋势并进一步讨论了菲律宾金融体系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相似文献   

20.
当前央行正通过提高准备金率、定向央票发行、人民币升值加快等手段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增速,并以此防止经济从偏快走向过快。如果这些手段配合严格控制土地、提高投资准入门槛的措施能够奏效,则即便加息也只是作为紧缩的信号而出台,并不会具有持续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