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阶段一:刺激需求,加大投资自1998年至2006年,我国采取的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在这段时间中,有效需求不足,居民储蓄逐年增加,毫无衰减的现象,而相应地,投资与储蓄呈反方向变动,投资不足,仅在房地产等几个少数的行业中出现了“热投资,”但是这种“热度”,呈现出来的是只是经济泡沫现象。  相似文献   

2.
一、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l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转型的税收政策。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刺激需求的作用相比,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有效,同时反周期的效应更大。积极的财政政策将再次成为刺激需求的主要角色。我国近年来财政收支良好的状况以及较轻的政府债务负担,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提供了空间和基础。  相似文献   

3.
1 十年回顾 阶段一:刺激需求.加大投资自1998年至2006年,我国采取的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在这段时间中,有效需求不足,居民储蓄逐年增加,毫无衰减的现象,而相应地,投资与储蓄呈反方向变动,投资不足,仅在房地产等几个少数的行业中出现了"热投资,"但是这种"热度",呈现出来的是只是经济泡沫现象.政府为了增加国民收入,刺激需求,实现民间的繁荣投资,采取的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政府拨款建设了许多工程,并且央行连续八次降息.但是,从2006年10月份开始,我国储蓄存款出现了自2001年以来的首次下降.  相似文献   

4.
我国居民金融资产结构的变动及其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化,通货紧缩、需求不足成为制约我国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为了扩大内需,尽快启动经济,走出通货紧缩的困境,党中央、国务院适时做出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内需的战略决策。为配合这一政策,1996—1999年6月共实施了七次降息,1999年11月起征收个人利息所得税,2000年4月起又实行了个人存款账户实名制的规定。这些措施的出台,淡化了居民储蓄意向,但储蓄仍为居民首选,反映在居民储蓄余额仍有增长,但增幅降低,分流速度加快,居民金融资产结构由单一性向多元化转变。  相似文献   

5.
家庭储蓄的规模反映了人们的储蓄需求,反映人民对政府的信赖,多种因素使人们的储蓄需求转化为储蓄动机和储蓄行为。  相似文献   

6.
淡出扩张性政策强化供给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实行市场经济伊始,就出现供给过剩和需求过剩并存的局面:一方面是商品仓储增加,另一方面是银行储蓄增加。存在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低水平的不良供给抑制有效需求的结果。淡出积极的财政政策,强化供给管理是必须的。现在所说的扩大内需,实际就是供给管理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1998-2001年积极财政政策效果评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1998-2001年的积极财政政策,增加了公共产品投资,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供人结构,补充了企业投资需求的不足,但积极的财政政策没有在政府投资支出与市场内生需求之间建立有效的渠道从而没有在总体上启动市场内生需求,积极的财政政策总体效果不显。为此提出了提高积极财政政策等效果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增税与发债都是为财政支出融资的方式.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二者对经济影响的差别.在中国近年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过程中,税收收入出现较快增长,但实际税收负担的增长低于统计显示的水平.在分析这一情况时,要看到税收收入增长的深层原因.而发行国债,则能将居民储蓄转化为公共投资,改善基础设施现状,因而是较为理想的融资工具.  相似文献   

9.
1998年以来,为了应对通货紧缩的经济形势,政府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运用财政"反周期调节",刺激国内需求,拉动经济回升.但是,积极财政政策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发挥治理通货紧缩的积极作用,同时也会带来负面影响,如果运用不好,将会产生很大的财政风险.为了确保国家财政安全与稳健运行,有必要对积极财政政策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把握,并积极采取措施加以防范和化解,避免潜在的财政风险转化为财政危机.  相似文献   

10.
从理论上分析,当经济低于潜在增长率水平时,才存在增发国债的必要性;从可操作层面分析,国债发行的最优规模应该等于满足各种投资需求并扣除了"消费基金"之后的银行储蓄余额.我国急剧增长的国债发行量已经超出了最优规模.持续多年的积极财政政策由于未能及时作出调整,政策效果已经不明显,反而加剧了我国经济的波动,造成国民经济出现过热趋势.所以,必须对财政政策作出调整,合理控制国债发行规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