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上市公司是区域经济发展中最富活力和制度优势的微观经济实体,对现代区域经济发展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京津冀区域经济要协同发展,区域产业结构要优化,区域内上市公司要发挥带动作用。本文采用2003~2016年京津冀十三市的面板数据,在验证通过京津冀十三市产业结构存在空间自相关性的基础上,构建空间杜宾模型进行上市公司对区域产业结构作用关系的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目前京津冀区域产业结构发展水平差距较大,未能形成有效的产业协同;总资产对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呈现负效应,而上市公司的数量、投融资数额、上市公司产业结构层次系数对区域产业结构升级有促进作用。本文在研究基础上,从上市公司角度提出了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先决条件。 本文利用熵权 TOPSIS 法来衡量城市基础设施水平, 基于 2005~2017 年间我国30 个省市的面板数据, 采用中介效应的分析方法对城市基础设施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研究, 运用面板门槛模型对两者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进行探讨。 结果表明: 城市基础设施并非直接影响区域经济发展, 技术创新在城市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过程中起到了完全中介效应的作用, 中介效应值为 46.3%; 随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提升, 其对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边际效应递减的规律; 财政支出、 人力资本、 固定资产投资及城镇化水平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外商直接投资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抑制作用。 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 以期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3.
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对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结构优化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一大引擎,本文从测度产业结构优化入手,把我国分为东中西3个区域,从产业发展的角度,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对比不同区域以及不同经济规模下的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在经济比较发达的东部区域,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是产业结构合理化;而在经济发展处于中游的中部地区,主要是产业结构高级化促进了经济增长;对于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西部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均不明显 。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技术创新、供给动力、需求能力、对外贸易、结构因素和政策推动等方面,构建出区域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江苏省各县市的产业结构转换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发现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由南向北逐步递减;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对江苏省各县市的产业结构转换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相关分析,得出产业结构转换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测度区域经济差异的变量指标,通过泰尔指数的地理分解,结合地理分区的方法,探讨了产业结构转换能力对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演变的影响,发现产业结构转换能力强弱两类区域逐渐分离,认为产业结构转换能力是造成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扩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一、产业政策与区域政策双向调控的必要性 产业发展与区域发展是一定经济活动过程的纵横轴,相互交叉渗透构成国民经济发展的座标体系。从产业发展的序列来看,国民经济的发展过程表现为产业结构演进和调整的过程,国民经济的发展规模、速度、效能及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业结构的性质、状况及运行机制。国家通过制定产业政策,重点支持和限制某些产业的发展,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素质,实现社会资源的产业优化配置,以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的高级化;从区域发展的序列来看,国民经济的发展过程的表现为区际间经济发展水平从不平衡到平衡发展的过程,国民经济的发展规模、速度、效能及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区际分工和区际利益关系是否合理。国家通过制定区域政策,调控区域经济运行,推进和协调区域经济发展,实现社会资源的区域优化配置,以引导区域经济健康发展。由此可见,产业政策和区域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政策的两个不同方面,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只有将产业政策和区域政策有机结合起来,实施产业政策与区域政策双向调控,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才能有效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泛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协调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跨行政区划的经济合作发展很快,区域互动发展已成为新世纪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2003年,广东省政府提出泛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合作计划,得到其余省份的共识和支持。因此建立协调的泛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合作关系,谋求各地区经济的长期持续发展,是泛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本文选取相似系数分析、聚类分析方法,分别分析产业结构对地区差距的影响、地区产业结构趋同等问题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2013~2020年中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通过构造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指数与新型城镇化指数,研究数字经济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并引入新型城镇化,分析新型城镇化对数字经济驱动产业结构升级的调节效应和门槛效应。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更明显;新型城镇化对数字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通过进一步的门槛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存在显著的新型城镇化门槛效应,新型城镇化水平越高,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正向作用越大。  相似文献   

8.
本文选取2000~2014年中部地区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静态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了中部地区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与城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与产业结构升级对中部地区城镇化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交互项对城镇化存在阻碍作用;工业化对中部地区城镇化作用不显著,工业化滞后于城镇化发展;“人口城镇化”是中部地区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动因之一。最后,基于已有研究结论提出深化城镇化发展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区域能源经济协调发展成为部分省份经济发展的重点。随着经济的发展,区域创新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其中区域创新是区域能源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可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优化;与此同时,区域能源经济的不断发展,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提供经济支撑以及创造更好的环境,二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通过介绍陕西省区域能源经济的发展现状,分析区域能源创新与区域能源经济协调发展的互动作用机理,对该省区域能源经济协调发展的评价与结构优化展开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新发展理念和“双碳”背景下,绿色金融如何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重要的理论与现实议题。从能源利用效率和绿色创新的新角度,采用2010—2020年间的省级面板数据,研究绿色金融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通过异质性分析探究其边界条件。研究发现:(1)绿色金融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效应;(2)能源利用效率和绿色创新是绿色金融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潜在机制;(3)异质性分析表明,绿色金融对产业结构更新兴的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更明显,同时说明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变革是绿色金融发挥积极影响的边界条件。绿色金融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可为各地区绿色金融和经济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利用偏离——份额分析模型对昆明市各县(区)域GDP及第一、二、三产业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昆明市各县(区)域具有相似产业结构模式的县(区)域趋于集中;昆明市各县(区)域经济增长中第三产业起到主要推动作用的有盘龙区、官渡区、西山区、宜良县、石林县,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起到主要推动作用的有五华区、东川区、安宁市、呈贡县、晋宁县、富民县、嵩明县,第一、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起到主要推动作用的有禄劝县、寻句县;昆明市各县(区)域经济发展可分为发展绝对优势区、发展优势区、发展平衡区、发展劣势区4种类型,本文对不同发展类型,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2.
合理的产业结构是区域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它有利于充分利用区域资源。发挥区域优势,提高区域产业经济效益,增强区域经济实力。产业结构在整个经济结构中居于主导地位,它的变动对经济增长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定量化的研究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产生的效益是一项非常困难的工作,而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可以大致分析出各产业变动对经济的贡献。因此。文章运用偏离——份额法对全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区域的产业结构进行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2006~2015 年丝绸之路经济带中道10 省(市)区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为依据,构建耦合评价模型和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丝绸之路经济带中道10 省(市)区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关系问题。结果表明:丝路中道10 省(市)区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协调性不断加强;物流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有显著空间集聚性,整体呈“东强、中柔、西弱”的分布态势,地区分异化明显。建议推进均衡化发展,优化物流业自东向西辐射机制、大力增强中西部省区物流基础功能和产业带动能力,着力提升丝绸之路经济带中道物流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协同水平。  相似文献   

14.
以中国A股主板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生命周期不同阶段企业规模、债务水平、国有控股、股权集中度、管理层持股、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设置状况与R&D投入的关系,研究结果证实:大企业比小企业更有利于R&D投入;负债对R&D投入具有制约作用;股权集中有利于R&D投入。国有控股、管理层持股、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设置状况与R&D投入的关系受企业生命周期的调节,在企业成长和成熟阶段,国有控股不利于R&D投入,而在企业衰退阶段,国有控股有利于R&D投入;在企业成熟阶段,管理层股权激励不利于R&D投入,而在衰退阶段,管理层股权激励对R&D投入有促进作用;在企业成长阶段,“两职”合一可能有利于R&D投入,在成熟和衰退阶段,“两职”分离更有利于R&D投入。  相似文献   

15.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产业结构密切相关,而资源结构优化又直接影响着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新疆产业结构长期处于初级阶段,究其原因就在于资源结构的滞后。本文分析了资源结构和产业结构间的互动关系,并结合新疆产业结构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得出了通过优化区域资源结构进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路径,并给出新疆产业结构优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自近代工业产生以来总共经历了四次较大规模的区域产业转移,呈现了特有的规律特征。作为区域资源配置的重要载体,我国区域产业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既有正面的积极效应,也有负面的消极影响。在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和我国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推动下,以及一系列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大规模的区域产业转移正在酝酿之中,未来的区域产业转移规模越来越大,层次越来越高,呈现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产业结构调整是加快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经济高速增长的基本推动力量。因此深入研究地区产业结构趋同问题,对于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东北三省合并后23个工业产业2001~2014年的工业总产值数据,通过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区位熵以及β趋同系数多角度分析东北三省工业产业结构趋同问题。从发展方向看,我国东北三省合并后23个工业产业相似系数最高的是辽宁和黑龙江省,最低的是吉林和黑龙江省,从专业化水平及总量和发展速度关系看,东北三省工业产业在农副食品加工业、交通运输和通用设备制造业形成了区域优势,但在低附加值、产业链低端的开采业以及劳动密集型产业上还存在不同程度趋同,并提出东北三省工业产业在转型升级中应当重点发展高加工度、高附加值等产业,避免产业间的低端雷同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产业聚集度是衡量某一区域产业集聚程度的重要指标,分析某一区域产业的聚集度,对于正确把握该区域的优势产业,促进区域产业的优化升级,提高区域产业的竞争优势具有重要作用。在此从区位商的角度对河北省产业聚集度进行深入分析,以期对河北省产业的聚集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既有区域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测度研究仍主要以静态分析为主,动态分析尚显不足。本文基于最新研究进展,通过构建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截取2005~2014年各区域统计年鉴相关指标数据,并借助STATA统计分析工具,运用动态因子分析法测度研究我国区域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变化趋势,从横向和纵向两条线分析我国区域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并提出相关对策及建议。实证研究表明:(1)从空间分布状态来看,我国区域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自东向西逐步降低,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呈现高度相关关系;(2)从时间维度动态趋势变化来看,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呈现V、倒V、M、W 4种变化趋势,同时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规律性。基于实证结果提出扩大内陆地区全方位开放格局及协调产业体系建设和进一步完善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体制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