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新常态是一种集约型、质量型的经济模式,发展创意农业要遵循经济新常态的发展模式,符合农业的发展规律,同时借鉴荷兰、德国等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因此辽宁的创意农业应因地制宜,利用高产的粮食资源建立酒厂、酒窖,建立特产果制品及蜂蜜加工厂,建立组织平台,方便采摘、div制作等创意农业形式,拉动旅游业。遵循经济新常态下创意农业的发展规律,可以实现技术进步与文化、创意、市场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
创意经济,是创意走向市场的开始。时下创导的创意文化产业正是我们现代鞋类设计的新契机。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跨越过程中,需要借助创意的力量,把文化、科技融合到现代鞋类产业当中。从多方面探讨文化消费意识及生态、环保产品的开发理念及市场需求,为中国鞋类企业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和绿色生产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创意农业作为现代农业的新型发展方式,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创新之路。文章分析了目前我国创意农业企业面临的现状和问题,阐述了高校开展创意农业校企科研合作的优势,并提出了校企科研合作的几种模式,旨在对促进创意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文化创意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四大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等新型高端服务业的发展,促进其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培育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大举措。在文化创意与工业的融合发展中,要推动设计服务与工业的纵向产业链延伸与横向服务链拓展,激发产业升级的动力;在文化创意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中,要打造旅游魅力的智核,营造丰富的内容、多元的主体和动态发展的框架;在文化创意与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业的融合发展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的统一;在文化创意与农业的融合发展中,要结合中国农业发展的阶段性要求,以休闲农业项目为突破口,建立具有生态文化价值和现代服务业意义的农业形态。  相似文献   

5.
农业现代化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广大农民梦寐以求的,传统农业的发展模式已难以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要求。作为拥有最多人口的农业大国,发展创意农业、创新农业经济的发展模式不仅能够高效的解决"三农"问题,还可以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契机。从信任机制的角度,结合我国传统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故乡农园"发展信任型生态创意农业为例,提出我国发展新型创意农业的条件,并分析创意农业在我国推广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创意产业源于文化产业,是产业融合发展的结果,是一种新的产业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创意产业的核心价值,关键是基于现有科技水平,营造创意氛围、更新产业发展理念,努力实现创意产业化并重视文化和创意对具体产业的渗透和融合。在产业政策实践中,应重视将创意产业的发展理念运用到具体产业发展、提升其增值能力,聚焦于挖掘地域文化的经济价值,有助于完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创新传统产业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以提升产品或服务的观念价值并获得高于一般产品的价值增值。  相似文献   

7.
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江西经济发展中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之一,是江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主力军,是江西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重点战略之一.需求与供给的不足、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缺乏以及经济政策环境有待改善,成为阻碍江西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政府应从管理体制、思想观念、合作平台的搭建、人才的培养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入手,集中打造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传统制瓷工艺国际奖品瓷研制基地和御窑历史文化博览园的陶瓷文化创意产业.  相似文献   

8.
随着创意经济时代的到来,如何吸引、培育创意人才,促进创意产业发展,已经被提到了发达国家或地区发展的战略层面。在界定创意人才、创意产业内涵的基础上,对两者相互作用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以图为国内创意人才、创意产业的共同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9.
具备高知识性和高附加值特征的创意产业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和地区的推崇和重视.发展创意产业是一个国家和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保证.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是创意产业的典范国家,通过分析这些国家发展创意产业的模式特点与成功经验,为我国发展创意产业提供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0.
论点摘编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 马俊哲:榭北京发展创意农业的若干思考》指出,创意农业是创意产业的一个分支。创意农业是对农业生产经营的过程、形式、环境、工具、方法、产品进行创新型设计,使之赋予新的意境和理念,从而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的新型产业。创意农业有环境设计、生产创新、产品赋寓、循环利用、科技展示、文化开发等形态类型。近年来,北京郊区的都市型现代农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但是为促进其进一步健康发展和实现历史性跨越,有必要依托北京的科技和文化优势,大力发展创意农业,为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相似文献   

11.
文化创意产业与农业融合发展的动力机制分为内源动力机制与外源动力机制,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文化创意产业与农业融合发展。文章通过构建C-D模型分析文化创意产业与农业融合发展的动力机制,在此基础上采用2005—2014年江苏省各地级市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江苏省文化创意产业与农业融合度较低,且农业发展的现状不利于推进文化创意产业与农业融合发展。因此从政府、涉农企业和农民这三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促进江苏省文化创意产业与农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2.
对产业融合和创意农业的概念与内涵以及国内外文化产业与农业融合的方式与典型模式作了简要阐述。对广东农垦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管理体制变迁以及产业优势和主要问题等作了综合分析。基于传统文化产业面临严峻的市场挑战,农垦传统农业面临发展新机遇,产业融合发展成为新趋势的时代背景,分析了广东农垦文化产业转型发展的路径选择,提出"发展文化创意农业,促进文化与农业融合发展"的农垦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发展路径模式。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代信息社会,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人力资本的价值已成为一个国家实现快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共识。现阶段郑州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既有困惑,又有优势,应利用信息化手段,树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郑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理念,促使政府、企业、学研机构、社团、媒体网络、创意人群之间开展对话与协作,让信息化为郑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全面支持,在信息化条件下将无限的“创意”产业化,并形成完整、良性的价值链,促进社会经济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创意经济时代的到来,发达国家和地区提出了创意立国或以创意经济为基础的发展模式。创意阶层(Creative Class)作为创意经济的动力之源也备受关注。本文首先讨论了创意阶层兴起的背景,然后剖析了创意阶层的概念内涵,以图为我国培育和吸引创意阶层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渭南市创意农业发展状况及金融支持路径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创意农业蓬勃发展,有力推动了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笔者对渭南市"创意农业"进行实地调研,深入分析创意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并从金融视角,认真研究推进创意农业发展的途径和措施,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熊彼得是创意思想的先驱。由于各国、各学者对创意产业的理解不同,创意产业的特征和所包括的内容是不尽相同的。创意产业与文化产业、内容产业的关系理论界也是众说纷纭。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无不重视创意产业的发展和研究。我国创意产业发展开局良好,但由于创意产业目前仍是一种新型产业形态,对其进行理论研究和积极实践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中国创意农业(北京)发展论坛于2009年12月15—16日在北京举行。大会就创意农业的概念与内涵,创意农业与观光休闲农业、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关系,创意农业的经营管理,创意农业的支撑体系,北京市加快创意农业发展的建议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达成了一定的共识。  相似文献   

18.
创意是城市建设发展的一个永恒的主题,是在满足城市居民经济、文化、社会、安全等最低需求的基础上追求社会生活的多样化、生活更舒适、出行更便捷、街道更有情趣、市民更有生气而出现的一种城市再开发的建设理念,也是不断完善不断提高的一个城市建设方式。因为城市是人们居住、活动的场所,除了保证居住者、活动者的舒适和安全以外,还要保证城市有序的运作,因此创意城市必须纳入法律的框架之中,以保障城市的舒适、安全和秩序。  相似文献   

19.
发展都市农业、生态旅游和文化创意融合产业,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美学价值及生态价值。房山区青龙湖镇具有其天然优势和良好机遇,正在积极铸造融都市农业、生态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于一体的新产业体系。为此,必须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现代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并寻找其结合点。  相似文献   

20.
创意产业是文化产业发展到新阶段的产物,它与科技创新具有极大的关联性。在创意产业发展演化的过程中,科技创新作为技术后盾和催化动力,把文化生产力要素和技术条件的新组合纳入到文化大生产过程中,形成了创意产业发展的周期运动,构成了科技创新与创意产业发展的内在机理,即创意产业的周期性演化机理、创意产业与科技创新的协同循环机理以及科技创新与创意产业发展的悖论。基于创意产业的内在机理,发展创意产业应注重创意需求的开拓、创意人才队伍的建设以及创意产品的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