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模具专业“工学交替”课程为例,阐述了实施校内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与过程,对高职院校同类专业实施校内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于兰 《价值工程》2010,29(31):20-21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是目前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本文以近几年宁夏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讨为例,从办学思路、教学过程、双师素质等方面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行探讨,用以培养旅游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3.
史恩静 《价值工程》2011,30(5):263-264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一种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较大程度的提升了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率,促进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本文分析了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过程和取得的成效,希望与同行一起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案例入手介绍了新乡市职业教育中心与新航集团等大型企业走出的一条"校企合作"的丝绸之路,通过"顶岗实习"这种教学模式实现了"工学结合"、"产教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对新乡市职业教育中心机械专业学生近几年的专业技能培养过程分析,总结出学生实习实训过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制定一系列的校企合作方案,从而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  相似文献   

5.
宁夏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材料工程系在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路子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工学结合"2+1"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果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王策 《价值工程》2010,29(15):243-243
结合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探讨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道路桥梁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张俊 《价值工程》2012,31(31):260-261
本文在分析印染行业发展的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高职染整技术专业"工学交替"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和建议,并总结了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个案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8.
《价值工程》2013,(16):272-274
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定位是培养实用型人才。为了实现高职教育的目标,教育部提出了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的重要指导。课题组通过对以往高职高专保险专业人才培养过程进行剖析和对保险公司、保险市场的调研总结,提出了高职高专保险专业工学结合的多种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9.
高职餐饮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本文以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尝试探索适合高职院校特点的工学结合的"1256"人才培养模式,并且实施"四进二出"工学结合的六段教学组织,实现校企人才共育.  相似文献   

10.
徐平均 《价值工程》2011,30(26):236-237
文章阐述了以就业为导向,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措施,提出了通过分析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职业工作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引入企业真实项目,校企联动共同构建"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对地方性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课程建设一直是高职教育的热点问题。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在科学分析人才培养定位的基础上,从对中小企业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岗位群工作任务分析入手,将会计相关职业证书的要求融入教学内容,重构了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专业课程体系,形成了课证深度融合、四环双轨递进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突出了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应用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12.
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课程建设一直是高职教育的热点问题.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在科学分析人才培养定位的基础上,从对中小企业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岗位群工作任务分析入手,将会计相关职业证书的要求融入教学内容,重构了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专业课程体系,形成了"课证深度融合、四环双轨递进"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突出了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应用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13.
阮志刚 《价值工程》2012,31(34):259-260
结合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道路桥梁专业"工学结合"的教学实践,提出高职教育"工学结合"的教学思路,阐述了"引工地进校园"教学模式的基本形式、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安全地实现工学结合的教学思路。论文同时总结了"引工地进校园"教学模式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14.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部在2005年提出的,就是要求学生把学校学习与企业实践结合起来,理论联系实际,从而促使学生工学相长,成为高素质技能型的人才。这种模式既具有国际职业教育的普遍规律,又具有中国职教特色。本文以建东职业技术学院"学费自立"项目为例,从其内涵入手,着重阐述该项目的特点及优势,并结合学生成长成才的实际,进行可行性分析,研究其背后成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于光田 《价值工程》2011,30(17):237-238
神州数码专班是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与神州数码公司共同协商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而成立的专班,是企业、教研室与班主任三位一体教育教学的成功运行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尝试。  相似文献   

16.
樊润慧 《价值工程》2011,30(18):206-207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的办学方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而学籍学历管理工作是高职院校中一项政策性,责任性和服务性很强的工作,如何做到既能适应高职教育的特点,又能搞好学籍学历管理工作。文章以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阐述了在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籍学历管理工作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7.
为了适应市场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以"学校、企业、行业"为主体,创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以测绘新技术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建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工学结合的"三融合、四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8.
王玉湘  赵晓芳  石馨  宋杨  顾莹 《价值工程》2013,(12):253-255
本文阐述了精品专业的建设过程。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精品专业教学方案设计到"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沈阳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精品专业团队作了大量工作,结合学院"育人为本、工学结合、创新发展、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按照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要求,完成了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的修改及编写,建立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建立了理实一体化实训基地,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9.
何海军 《物流科技》2012,(10):46-48
目前对接行业企业需求进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之一已经得到广泛认可。通过多年的实践,发现选择合适的行业企业是保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文章根据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对接行业企业的情况,总结了一套从对接企业的经营能力、管理能力、财务实力及企业信用等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以保证对接企业选择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工学结合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但怎样切入,怎样从点、线、面逐步展开,怎样从简单到复杂,全方位立体化实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长期的实现过程.本文主要对北京农业职业学院“校企结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探索过程,进行了实践性总结,以期理论性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