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总结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的几种主流观点,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沈阳市制定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提供借鉴,对沈阳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和制造业竞争力提升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
辽宁要实现产业结构由工业主导逐渐向服务主导的转变,不能脱离制造业单纯地发展服务业,应加大对知识和科技的投入,加深与制造业的互动,在推动制造业的产业升级中不断深化发展。文章论述了世界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的趋势,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提出了以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互动发展提升产业结构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辽宁要实现产业结构由工业主导逐渐向服务主导的转变,不能脱离制造业单纯地发展服务业,应加大对知识和科技的投入,加深与制造业的互动,在推动制造业的产业升级中不断深化发展.文章论述了世界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的趋势,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提出了以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互动发展提升产业结构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刘冬凯 《企业导报》2011,(19):91-92
本文根据我国2000~2008年的职工人数、固定资产等经济数据,文章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ataEnvelopmentAnalysis,DEA)构建了能够反映各地区制造业综合竞争力的效率评价指标。然后利用效率指标以及生产型服务业的外延数据构成面板数据(Panel Data)建立模型。通过实证分析,得到以下结论: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将有利于提升制造业竞争力,其中金融保险业较能发挥提升制造业竞争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张军 《企业导报》2012,(16):143
采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分析了贵州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状况。研究显示:贵州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不足,部分原因在于贵州省制造业发展不足,生产性服务业特别是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业发展滞后。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伴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迅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在中国传统制造业迈向先进制造业的道路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突出表现在回归分析模型中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存在的较高相关性。目前中国先进制造业正处于跳跃式快速发展阶段,但是互动机制不完善、体制束缚、高端复合型人才缺乏等问题仍在制约着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互动发展。因此,中国应完善互动发展机制、创建互动发展环境、强化互动发展的政策支持、建立高端人才独立引进培养体系等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的背景下,都市圈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问题尤为重要。考虑政府作用的情况下,都市圈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机理表现在制度协同、结构协同、空间协同、质量协同,推动都市圈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集聚要建立政府间制度协同机制以构建都市圈创新生态系统,以创新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化解都市圈产业结构失衡,都市圈政府间要协同规划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园区和不断强化两个产业产出的质量协同。  相似文献   

8.
在对产业协同集聚进行综合测评的基础上,以长三角城市群3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5—2014年相关数据为例,利用空间面板模型对影响产业协同集聚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机制进行检验,结果显示:产业关联、知识溢出、商务成本、中心城市辐射、政府干预、FDI以及市场因素都具有显著影响,但影响程度和作用方向迥异;产业协同集聚具有产业与空间的交互属性,而制度协同则是实现两大维度有效衔接的关键所在。为此,要切实推进城市群产业协同集聚必须综合考虑行业特质、空间诉求及制度导向,实现城市间的整体统筹协调以及城市内细分行业的差别化指导。  相似文献   

9.
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渊源深厚,互动融合已成发展趋势。通过对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与关系进行梳理和分析,进而对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互动模式深入剖析,探索装备制造企业与生产性服务企业协同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王友军 《企业导报》2012,(22):127-128
作为一个经济总量庞大的资源型重化工业城市,推动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对淄博经济转方式、调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把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作为推动工业发展的战略举措,促进制造业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的转变,把淄博打造成为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辐射区。  相似文献   

11.
采用2015年和2014年26个细分制造业和5个细分生产性服务业的数据资料,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对中部地区的六个省份的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耦合协调度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部六省的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耦合协调度较高.而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制造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生产性服务业不再像之前研究一样落后于制造业而是赶超制造业的发展.所以要提高制造业的智能化,加快制造业结构改革.  相似文献   

12.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联动发展行业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产业关联视角,本文首次尝试运用灰色网格关联度模型测算中国2003—2013年制造业不同子行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关联程度。实证结果表明两产业在时间演化趋势上总体呈现M型的波动形态,两者的关联度存在阶段性变化,整体关联度不高,各细分子行业间内部关联发展存在差异性。鉴于此,应积极调整和优化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产业结构,提高两行业关联度,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积极互动发展,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3.
京津冀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应与其内在发展规律有效结合,方能事半功倍。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作为城市群发展的两大主要产业门类,其协同集聚水平决定了城市群发展的质量和成熟程度。以京津冀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对其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联系和空间互动进行定量分析,发现两者的供需关系是它们形成空间集聚的基本动因,但非唯一因素,知识溢出和劳动力池共享等外部性也是两者空间集聚的原因。未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理顺本地区产业分工链条,充分发挥北京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区域辐射作用,进一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14.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已日益成为影响制造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文章以天津为研究对象,采用序列DEA和面板数据的计量方法实证研究了生产性服务业对天津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这种影响效应显著存在,且对于产业链较长、工艺技术相对复杂的装备制造业促进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探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升级影响的理论机制的基础上,应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建立固定效应模型,对中国大陆30个省份2003年~2010年间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回归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产生规模经济效应降低了制造业的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其知识溢出效应和创新效应为制造业企业的升级提供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从而促进了制造业的升级。据此,文章提出了促进制造业升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动态匹配是二者之间密切互动的表现,也是二者协同发展互动升级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常州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动态匹配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进而从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中间组织的培育与促进、市场环境营造、匹配程度提升两个维度,九个方面,对两者动态匹配路径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17.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试图从产业共生角度对这种关系进实证研究.为此,我们把长三角地区作为研究对象,在对苏、浙、沪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特点分析和归纳的基础上,通过指标设计引入产业共生思想;进而运用1997年和2002年三地投入产出表,通过动态比较,揭示三地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共生关系的基本特征,并对其共生状况进行评价;最后,归纳三地共生关系差异的原因,并提出若干结论性判断.  相似文献   

18.
19.
信息技术的扩散和应用能够便利地区和企业之间的联系与沟通,突破资源配置的地域隔阂和刚性约束,增强知识和技术溢出效应,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和服务型制造业发展,进而提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本文基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分析信息技术扩散推动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作用机制,构建测度信息技术融入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衡量指标,利用DEA方法测度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情况,并采用2003—2016年中国30个省级区域的面板数据对信息技术扩散、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信息技术扩散能够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信息技术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融入程度越高,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就越高,二者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加快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网络互联互通,普及计算机知识,提升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程度,能够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进而提高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发展生产型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相互关系分析入手,阐述了辽宁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意义及加速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