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球财经》2010,(10):16-16
加州州长阿诺德·施瓦辛格刚刚访问完中国,乘坐了中国新一代高铁,并且在访问沿途介绍加州的商品和旅游资源。 目前加州背负了190亿美元的赤字,施瓦辛格希望能在亚洲寻找到“创新融资”,以降低政府开支,让计划中的加州高铁项目上马并顺利开通。产业专家称,加州将资金充裕的中国放在最佳投资者的位置,  相似文献   

2.
中国大片又来了。再一次,它们又惊人的相似:故事都发生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白鹿原》、《金陵十三钗》、《一九四二》,王全安、张艺谋、冯小刚不约而同将视线投向同一时代,这是一种偶然的巧合,还是中国大片又在谋划一次集体转型?我更倾向于后者。从野性萌动,到刀光剑影,再到后宫争斗,中国式大片的发展,实际上是在朝一条绝路上走。到后期,"中国式大片"简直  相似文献   

3.
今年早些时候,那里的律师互相交流这样的事情:一家西方律师事务所同意仅以10美元的价格来操作一个新股公开发行项目。据GreenburgTraurig事务所的章锦竺(音译)说,这只有通常此类项目价格的1/10。这可能只是一个传闻。但是其传播速度恰恰显示了在飞速发展的中国法律市场上竞争的律师事务所正承受的打折压力。“中国人现在都被宠坏了。”美国海陆国际律师事务所北京代表处主席卡森?温说。“他们或者要求固定收费,或者要求打折。这就是这个市场的现实。但是人人都愿意接受这些项目,因为市场太大了。”一些事务所在面临诸多竞争时会大幅度降价…  相似文献   

4.
中国企业并购的20年历史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这个时期.中国的并购呈现半行政化的特点,是以"保定模式"和"武汉模式"为典型的政府干预下的企业合并.第二个阶段.从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中国大规模的重组并购,大体上是半市场化的运作.第三个阶段.从90年代一直到现在,股份制的推出,资本市场的建立,都给企业兼并搭建了平台,中国的并购开始进入全市场化的转型整合期,中国的所有企业,在这一时代,都在进行大规模的产业重组.  相似文献   

5.
孙玲 《中国报道》2012,(9):46-47
中国的贫富差距令我印象深刻 这是我第一次在中国工作。我在上世纪90年代来过北京,如今这座城市已经面貌一新。在我上任的头3个月,我用88天访问了8个中国城市。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中国的贫富差距,是从东部到西部、从国际化的大都市到几乎与世隔绝的贫困地区之间的对比。  相似文献   

6.
最近建立中国“硅谷”的热潮正在兴起 ,十几个城市先后提出建成“中国硅谷”的目标。理由是当地聚集了相当数量的高技术人才 ,或者当地有可能吸引来相当数量的高技术人才。以北京中关村地区为例 ,根据段永基提供的数字 ,中关村的技术人员有50多万人 ,比美国的硅谷和中国台湾的新竹都要多。硅谷的技术人员充其量只有30万人 ,新竹加上在校生也不过8万人。的确 ,高技术产业是一种“人本经济” ,在它的各种生产要素中 ,人力资本(智力资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大量专业人才集聚是发展高技术产业的一个重要有利条件。但是需要明确的是 ,这只…  相似文献   

7.
全世界各地有着数不胜数的各种蜡像馆,新加坡、北京、纽约、巴黎、东京等城市都有着号称量大或者最具特色的蜡像馆,大都以名人为体验主题,为何唯有杜莎夫人蜡像馆能够长盛不衰?细腻把握游客心理、不断创新、精益求精,使每一个参观者都获得独特体验,让每一个游客感觉是与一个有生命的,"活"的名人在互动,这就是杜莎夫人蜡像馆的成功之道。  相似文献   

8.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特别是中国经济在国际金融危机中的良好表现,都使得中国的发展模式成为国内外高度关注的一个焦点。究竟什么是中国发展模式?中国发展模式的目标和内涵是什么?美国人所说的北京共识是否就是中国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9.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端产业园区作为一种新的空间经济形式和新的产业发展模式,已成为世界城市新经济的增长引擎。在像纽约、伦敦、东京这样的世界城市,或者是新加坡、中国香港这样区域性城市,都出现了众多的高端产业园区,它们推动着世界城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升级和功能空间的转换与提升,并与低碳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有诸多契合点,因而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0.
产业转型不是不出口或者减少出口,而是变低附加值为高附加值的服务贸易。多年来,我们都在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但何谓产业转型?很多人以为,产业转型就是少出口、多消费,以内需高增长来拉动经济。其实所谓产业转型,主要是指要逐渐提高劳动力附加值。我最近在调研页岩气革命的过程中,对此体会很深。举一个例子,中国很多地区现在都发现有页岩气,但  相似文献   

11.
郭焱亚 《宁波经济》2011,(11):53-53
刚到美国不久的中国人大概都会惊讶地发现:纽约附近的"富人区",房价比北京六环外还要便宜得多。纽约长岛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富人区"——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石油大亨洛克菲勒、好莱坞导演斯皮尔伯格都在这里安家。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讨论和分析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的基本国情。我们着重要搞清楚在当时中国社会中有哪些因素有助于中国走向现代化?哪些因素在阻碍着现代化?中国发动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初始条件,与那些已经工业化了的西方国家在工业化初期的条件有什么不同?与日本和前苏联工业化的初期有哪些相似,有哪些不同?有哪些条件制约了中国领导人工业化模式的选择?就这些最重要的现代经济发展的初始条件,作者利用大量的经济数据来分析和说明中国开始发动工业化和现代化所具有的特殊的国情背景,这些背景影响和决定了中国领导人的初始选择。当然许多国情背景并不是当事人都能够认识的或有意识认识到的,但是那些发动工业化、推动现代化的中国领导人都不会直接照搬或照抄其他外国现代化模式,即使在20世纪50年代模仿苏联模式时,中国领导人已经意识到要突破这一模式,走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通过考察中国现代化的历程,我们希望能够判定中国在哪些方面遵循了其他进行现代化的国家所经过的基本路线,在哪些方面又闯出了自己的独特道路。  相似文献   

13.
90 年代以来,东亚各国(地区)间出现了比较优势趋近、贸易依赖度加强、产业内贸易不断扩大的趋势。这是由于东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以后出现的新现象。这一趋势出现的原因主要是东亚地区的供求关系、产品多样化与规模经济的矛盾、以及区内直接投资等出现了新的变化。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贸易的扩大及产业的升级都是有利的,因此我国应重视并发展产业内贸易。  相似文献   

14.
中国10年后的经济会走向哪里?依笔者之见,中国经济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一定是无法阻挡的大势,除非在这10年间发生战争(不过这种可能性几乎为零)。为什么这么说?要说明这个问题,得先来看看在未来的10年里世界或中国经济发展最有活力的东西是什么?一是高科技产业,特别是与互联网有关的产业。网络不仅改变了我们整个世界,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而这种改变必然会带来整个社会商业模式的根本变革。同时,与此相关的商业模式可以成为世界经济最具活力的部分。在这方面中国有相当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5.
是不是只有动漫游戏和旧厂房艺术化才是创意产业?如果有兴趣查看一下中国各个城市的创意产业发展意向,你就会发现中国所有城市都是这么认为的,它们几乎不约而同地同时开展这两个发展方向。这是一条大家都不知道往哪里走的路,唯一知道的是大家必须赶快上路,否则就会被抛下。于是,我们的城市们在创意产业的路上匆忙前行。被北京市政府列为创意产业的6个中心,多是自发形成再由官方认可的,一度成为艺术朝圣地的798也在其列。文艺演出、出版发行和版权贸易、影视节目制作和交易、动漫和互联网游戏研发、文化会展、古玩艺术品交易6个中心,毫无疑问…  相似文献   

16.
蔚蓝 《中国经济信息》2011,(20):80-80,F0003
从纽约、伦敦到东京,从温哥华、悉尼到新加坡,黄皮肤黑眼睛的购房团正在以远超国足的速度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对于中国新富阶层来说,去国外购买豪宅并不是件困难的事。“理论上,居住在二环以内的北京人民都具备了移民美国的条件。”北京因私出境中介机构会会长齐立新的这一句话,被各大媒体广泛引用。  相似文献   

17.
职业经理人也许是当今中国打工一族最为艳羡的职业和最执著的追求。那么职业经理人究竟价值几何呢?这种价值又是依据什么定位的?这涉及到的就是薪酬体系问题。自1998以来,有关社会调查公司对中国职业经理人的薪酬状况和总体生存状况进行跟踪调查,每年一次,到目前为止已经进行了4次,调查范围是北京、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大片又来了。再一次,它们又惊人的相似:故事都发生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白鹿原》、《金陵十三钗》、《一九四二》,王全安、张艺谋、冯小刚不约而同将视线投向同一时代,这是一种偶然的巧合,还是中国大片又在谋划一次集体转型?我更倾向于后者。从野性萌动,到刀光剑影,再到后宫争斗,中国式大片的发展,实际上是在朝一条绝路上走。  相似文献   

19.
稀土永磁在全球永磁材料产业中的比重持续增加,其地位的重要性日趋明显。就产值而论,稀土永磁已和铁氧体相近。预计到90年代末其产值将居各类永磁材料之首。中国稀土永磁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挟原料、人才与劳动力的优势,乘第三代稀土永磁——NdFeB 问世并迅速商品化之东风,10年来,中国的稀土永磁产业从微不足道的地位,跃升到世界第二,将美国、欧洲远抛在后面,直追日本。总之,今日的中国稀土永磁产业已令世人刮目相看。连对中国持有偏见或一贯以老大自  相似文献   

20.
重庆悬念     
城市?农村?库区? 美国记者约瑟夫·比奇上个世纪20年代来到重庆时,曾拿这座"一山起伏,双江环抱"的城市与纽约做比较.由于地势局限,重庆与纽约一样不可能向四周进行开放式拓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