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跨界新"视"野——乐视的创新互联网思维》2013年,互联网界最热门的关键词是什么?不是"并购",不是"上市",而是"跨界"。"跨界"这个词,在传统硬件业并不陌生,行业的频繁整合,使硬件厂商纷纷横向跨界,创新的硬件产品层出不穷,无论是三星推出手机电脑,还是苹果创造Apple TV,每次创新都掀起一波话题浪潮。  相似文献   

2.
刘桐 《光彩》2014,(5):40-42
正版权分销、乐视盒子、超级电视等创新让乐视几乎成了近几年网络视频行业的"弄潮儿",不断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这和其掌门人贾跃亭喜欢挑战和颠覆的个性有着极大的关系在中国的众多视频网站中,乐视绝对是一个另类,这个充满争议的个性化公司在网络视频行业一直野蛮生长。它掠夺资本市场、网络视频、影视制作、智能电视等市场份额,它以产业链垂直整合的模式,立足网络视频行业,又上下深度整合、跨界创新,每新进一个行业便迅速成为颠覆者。掌门人贾跃亭表示,乐视的颠覆还将继续。乐视创始人、CEO贾跃亭喜欢穿黑色衣服,这与他  相似文献   

3.
《成功营销》2013,(10):5-5
互联网公司”跨界”进入硬件行业由来已久.小米的成功.让这些互联网公司找到了“跨界”的标杆与信心。乐视近期推出的超级电视看似模仿小米手机的模式,但实际上却大不相同。手机与电视的用户消费行为不同,导致互联网公司跨界电视行业无法达到”小米”式的增长。其主要原因包括:  相似文献   

4.
《品牌》2014,(4)
通过参观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跨界"课程教学作品展览,感受"跨界"及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跨界"课程教学改革,调研了艺术设计"跨界"课程教学改革的价值,以及其对校企合作共同培养艺术设计创新人才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crossover"思想已从时尚界转移到企业界,成为创意时代背景下指导企业转型升级的一种崭新经营理念。近几年来,建筑卫生陶瓷行业的一些知名企业也纷纷"跨界",从原来的简单跨界合作,到今天的跨界经营,"跨界"已成为建筑卫生陶瓷产业的必然发展趋势。本文以跨界经营概念分析入手,以LH公司为例进行全面分析,为其他企业进行跨界经营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对于设计与搭建的企业而言,利用跨界技术、材料打造全新的展台,不仅是一种趋势,也是一种必然。混搭,实为一种创新。如何能搭得更好?需要的不仅是谋略……中国会展:您怎么定义"跨界"?其重点和难点主要是什么?吕玉贵:"跨界"不是一个新概念,在我国最早兴起于工业设计领域。作为展览服务商,我们将"跨界"这一概念引入会展业,首先基于展品、展具的设计研发是从属于工业设计的。更重要的是,会展是一种综合性文化创意产业,几乎任何一种行业都在通过会展活动展示企业成果和参与市场竞争,要求展览与产业性质、行业特征相结合,符合企业的发  相似文献   

7.
陈静 《成功营销》2014,(6):71-71
正电视综艺节目在电影大银幕上轮番轰炸,掀起一阵"跨界打劫"的风暴。"不会唱歌的厨师不是好医生"、"不会烹饪的导演不是好老师"等一系列跨界流行风劲吹,而这股风也吹到了品牌综艺节目的头上,其中有两部电影引起广泛关注,一个是《中国好声音之为你  相似文献   

8.
超极本只是IT跨界大战的导火索,真正的战争是其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在争夺控制万物互联的云战争的主动权,在这场个人云争夺战中,其实硬件是起点而不是终点。  相似文献   

9.
康敬伟 《创业家》2015,(3):94-95
IOT开放了一个崭新的世界,每个人都有机会胜出。去年初,谷歌花费32亿美金收购智能家居公司nest,两个月后,Facebook花费20亿美金收购了虚拟现实技术公司Oculus,这两起收购都传递给大家一个信号:IOT(万物互联)时代已经来了。IOT并不是简单的硬件,而是"软件+硬件+互联网"。你会发现,一开始进入IOT产业的大部分是做互联网和软件的人,因为硬件连上网之后已经不是单纯的硬件了,它有了"头脑",而且  相似文献   

10.
《中国广告》2007,(10):168-169
时下,"跨界"正在成为一种时髦的人生概念,打破旧有的框框,穿梭于不同的领域,跨界也就意味着创新。正当人们还在慨叹框架传媒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内的成绩时,它们已经悄然驶向了下一站。前不久,框架传媒在北京发布了创新的数字化户外媒体框架2.0,"平面广告 IT技术"新模式,框架2.0让我们见识了"跨界改变世界"的力量。  相似文献   

11.
跨界营销(crossover)正在成为全球大品牌热衷的选择。所谓""跨界营销",其实就是营销传播的"杂糅"与"混搭"。即品牌的营销传播跨越了传统的广告与传媒领域,主动整合具备营销力与影响力的各种社会资源。跨越的方向取  相似文献   

12.
滕斌圣 《商界》2015,(3):81
BAT以及小米用事实告诉互联网市场,品牌定位是企业成长基础,跨界创新是企业扩张方向,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按照定位理论,小米模式就是低成本直销手机。如今,小米四面出击,比如与美的联姻进入智能家居领域,投资"爱空间"进入家庭装修领域。特劳特中国区总经理邓德隆表示,这种扩张战略已经严重偏离定位理论。其实,互联网企业似乎一向不遵守定位理论,他们更偏好跨界创新,并倾向于认为,定位思维会限制企业的创新和成长。在互联网时代,到底是定位竞争还是跨界创新?  相似文献   

13.
金错刀 《中国市场》2011,(12):43-43
<正>围绕乔布斯有N多标签,那么对中国CEO而言,什么才是乔布斯最重要的东西?课程1:深度理解"人性",而非技术近10年来并不是技术派先驱的苹果基本都踩对了点,乔布斯靠的不是技术导向,而是基于深度理解"人性"后的殊途同归。乔布斯的哲学是"做正确的事",这个正确是基于"人性"。乔布斯靠着对消费者心理的"深潜",不断制造颠覆。乔布斯认为钱不是创新的关键,他实际上走的是一条应用创新的路径。乔布斯信奉"烤面包机"哲学——抛弃繁杂的技术路线,寻找打动消费者内心的最直接路径。  相似文献   

14.
徐乃真  祝平 《中国市场》2013,(25):11-14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行业与行业的相互渗透相互融汇,已经很难对一个企业或者一个品牌清楚地界定它的"属性",跨界(Crossover)现在已经成为国际最潮流的字眼,已代表一种新锐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方式的融合。跨界营销就是指依据不同产业、不同产品、不同偏好的消费者之间所拥有的共性和联系,把一些原本没有任何联系的要素融合、延伸,彰显出一种与众不同的生活态度、审美情趣或者价值观念,以赢取目标消费者好感,从而实现跨界联合企业的市场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的新型营销模式。跨界营销其本质的核心,在于通过创新解决新的营销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实现合作双方的共赢。跨界营销和品牌传播结合,可以实现资源整合,激发品牌热爱,助推活动影响,提升客户体验感知,从而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5.
"T2O"是指电视与电商跨界合作,将产品从电视端转移到线上销售的创新性的商业模式。本文以《女神的新衣》的运作模式为"T2O"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探讨"电视+电商"的"T2O"商业模式如何实现跨界合作和"即看即买",并具体分析了"T2O"商业模式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制造企业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仅凭借自身优势和资源很难获得长期的可持续发展。互联网跨界思维下制造企业需要借助内外资源为自己所用。如果产品是企业"硬"实力,服务就是"软"实力,况且制造业和服务业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服务为企业提供有力的竞争手段。本文从服务创新的概念入手,分析影响企业服务创新的因素、消费者期望价值,最后提出制造企业跨界服务创新的策略,希望能给正在摸索中的制造企业一点启发。  相似文献   

17.
在硬件设施日趋雷同的情况下,服务质量已经成为区别酒店差异化的—个重要因素。随着酒店行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同星级酒店之间硬件设施日趋雷同,硬件设施作为顾客吸引力要素的分量在逐渐下降,而服务质量正日渐成为影响顾客选择酒店的重要因素。与此同时,酒店各项成本攀升之势不减,酒店利润不断被稀释和摊薄,经营压力越来越大,酒店管理者已意识到了服务对利润的影响。依笔者之见,酒店服务质量的高低,最终取决于是否用"心"。只有"心到"(真心愿意为顾客服务),才会"口到"(主动问候和帮助客人)、"手脚到"(迅速行动);反之,即使"口到"、"手脚到",而"心未到",这样的服务就不是优质服务。所以,笔者认为,酒店服务当用"心",至少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品牌》2005,(1):44-45
<正> 在日益趋同的电信市场环境下,单纯围绕网络,硬件、价格进行竞争已很难制胜。以客户为中心,以服务创新、品牌营销创造差异化优势满足用户体验价值,正成为电信运营商们的共识。像中国移动的"全球通"、"动感地带",中国联通的"联通无限",中国电信的"互联星空",中国网通的"天天在线"等。作为国内电信市场上时间最长的品  相似文献   

19.
2014年,互联网视频行业竞争风起云涌。各大视频网站纷纷通过追求内容的差异化来抢占行业高地,优秀的视频资源版权费屡创新高,多屏联动、自制、版权、并购成为了互联网视频行业的关键词。一时间,互联网视频的客厅大战揭开序幕。乐视网以其独特的"大生态模式",开创了互联网视频行业的创新发展,轻松实现了公司全媒体战略的转型及盈利。本文尝试对"乐视模式"进行分析,进而发掘中国互联网视频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现代物流对浙江实施"一带一路"倡议促进包容性增长的政策效果日益显著。为抢抓"一带一路"带来的物流发展机遇,物流企业需创新商业运营模式,这给物流服务外包的发展拓展了新空间。本文在分析嘉兴发展物流服务外包的现实基础上,指出嘉兴物流服务外包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强抓"硬件",打造实力物流;深挖"潜件",打造效益物流;升级"软件",打造智慧物流三方面提出"一带一路"背景下嘉兴创新发展物流服务外包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