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妍  王勇 《中国报业》2014,(14):18-19
电影作为文化产品,在推广中开始了向新媒介的转移。回顾近年来的国内电影市场,《泰囧》、《北京遇上西雅图》、《第101次求婚》以及最近热映的《致青春》,都不同程度地创造了票房奇迹。本文以最近在各地热映的电影《致青春》为例,从一个侧面来解读庞大的宣传体系。根据国产电影在社交网络中的独特营销行为,重点探寻营销形态中的传播模式。从国产电影网络发行模式、营销团队培养的讨论,进而引出在社会化网络环境中国产电影行业面临的改革。  相似文献   

2.
佘骊飞 《中国市场》2013,(45):40-41
成本仅2000多万元的电影《小时代》取得了近5亿元的票房成绩。超过20倍的高额投资回报率无疑让《小时代》成为这个夏季票房上的大赢家。这与影片的发行方利用大数据分析为影片量身定制的营销策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营销模式让《小时代》成为一部"现象级电影",一路刷新多项中国影史的纪录。  相似文献   

3.
在筹备电影《小时代》宣发的过程中,从CEO张昭到乐视影业的每一个人都显得信心满满。"如果《小时代》第一部的票房没有达到预期怎么办?"在采访时我曾经问乐视影业负责社会化营销的经理。"不可能达不到预期!"他的回答斩钉截铁。随后乐视影业宣布和导演张艺谋合作,如此一来,这家电影公司在刚刚成立两年后,在这个国产电影崛  相似文献   

4.
陈也白 《商》2013,(13):81-82
今年的中国电影市场,在郭敬明的《小时代》上映并且获得几亿票房之后,就像引起了一场风暴一样,在电影业界内外都引发了非常大的讨论和争议对于这部电影或者这部小说的价值观好坏,本文不作过多的评论,而是从他的这种独到的市场培养和营销方式入手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5.
正"小时代、土豪金、阴道说、"炫"营销",这四者之间看似风马牛不相及,暗地里却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小时代》,是由青春文学作家郭敬明自编自导的一部电影,没人想到,这部被《人民日报》评论定性为"商业包装的伪理想"的电影,在2013年成为中国电影产业的一个特殊案例,它的票房收入竟超5亿!这部电影《小时代》,肆意挥洒的消费符号,有人形容"就像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看了电影《小时代》,我从中看到了一个词:"炫"!  相似文献   

6.
本文梳理了电影《三枪拍案惊奇》的营销手法,从整合营销的角度分析为何这些手法只够令人拍案却不足以让人惊奇,从而引发对国产电影未来营销之路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苏落 《成功营销》2013,(7):84-88
2008年之后,很多观众的观影目的就已经不再是为了看一部"某个导演的好电影",而是想要观看的是"自己需要的那一类电影",这也代表着电影从"产品时代"正式迈入了"营销时代"。曾几何时,国产电影票房过亿就是天大的事,而现在,票房不过亿,都不好意思出来吆喝了。电影票房市场在短时间内的迅速膨胀,有人惊呼:中国电影的  相似文献   

8.
越烂越精彩?     
一直都不知道,原来每年6月10日到7月10日是电影圈内人士心照不宣的"国产片"档期.据说这段时间内,领导上不鼓励引进海外分账大片,要为国产片上映腾出空间. 这把"保护伞"到底为国产电影带来了什么积极作用暂且不说?但在我这圈外人士看来,今年的这个档期着实让人无语.号称"富二代"的三部影片:《富春山居图》、《不二神探》、《小时代》相继刷新了人们对烂片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高筱筱 《致富时代》2016,(4):413+415
近几年来,在我国电影市场上,青春题材的电影掀起了一波又一波观影与评影热潮,观众将更多的目光开始聚焦到国产电影身上。在社会上形成了广泛的话题效应,由此引发了一股国产青春电影创作热潮。本文从青春电影的叙事模式、营销手段、主题表达等方面分析该类题材电影的热映和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李亢  安国山 《中国市场》2014,(52):20-21
近二十年间,伴随着数字化、信息化技术的普及与应用,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已经引发了一场新的媒体革命,新媒体已经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新媒体环境给中国电影营销带来巨大发展契机。在大数据时代到来的今天,基于数据分析基础上的针对性营销模式越来越重要,对于电影工业同样如此,在新媒体环境下,面对传统的电影营销模式,应该如何改变并结合新兴社会资源做到成功转型,使电影营销取得更好的成绩。本文试着通过对《后会无期》营销模式的解读,归纳在大数据分析下如何利用新媒体资源进行电影推广及营销。  相似文献   

11.
李佳澄 《光彩》2014,(9):68-68
正《爸爸去哪儿》《后会无期》与《小时代3》因粉丝捧场收获的数亿票房与其惨淡的口碑形成鲜明对比电影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单片票房过亿元已经不算个事儿。根据某产业论坛的统计,如今中国市场影片的默认"成功"标准已经是4亿元起跳。按照这个标准,今年有8部影片成功,除了《大闹天宫》独霸春节档、《分手大师》凭口碑效应等营销方式收获高票房,更值得一提的是年初《爸爸去哪儿》狂揽6.6亿元,以及至今硝烟弥漫的《后会无期》与《小时代3》票房擂台。《后会无期》已入账5.8亿,排片量高居不下,《小时代3》以5亿人民币完美收官,加上《小时代》前两部,票房总量达到惊人的13亿,成功让导演郭敬明腰杆倍儿直,郭导身材都显得高大了些。这3部"成功"的电影,真的是好电影吗?以豆瓣网评作为  相似文献   

12.
陈静 《成功营销》2014,(6):72-72
正每年的五月,迎来毕业季的同时,也迎来五一电影档,不管是怀旧还是感伤主题,都不乏出现小成本逆袭的青春系电影。这些影片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营销秘诀?在各种类型的电影中如何实现突围?如今小成本电影逆袭已经不是新鲜事儿了,回想当年的《失恋33天》、《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以下简称《那些年》)、《小时代》、《致我们终将逝去的  相似文献   

13.
《品牌》2015,(12)
电影是对人们现实生活的一种展现,往往是取材于人们的现实生活。国产电影虽然与好莱坞电影存在一定差距,但在近几年国产电影票房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主要原因在于大多国产电影忽略了营销过程,或缺乏有效的营销策略。近几年来,国产电影对营销的重视也有了普遍的觉悟,认识到电影营销的重要性,所以,营销策略成为一部电影能否取得高票房的关键,也是一部电影的重头戏。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长尾理论为基石,结合电影营销的具体特征,分别从商品长尾、媒体长尾、受众长尾以及地域长尾四个方面入手,以电影《人再囧途之泰囧》的营销策略及营销效果为例,剖析国产电影在电影营销中所处的现状及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15.
作为大众传播媒介之一的电影,常常蕴含着独特的地域性,广泛地传播着本土文化和价值观,所以国产电影对于我国文化传播尤为重要。但是由于我国对电影营销的关注不够,导致国产电影长期以来只顾我国观众"自娱自乐",而没有实现国际传播,为了使国产电影走向世界,近年来我国开始重点关注电影营销问题。  相似文献   

16.
智颖 《中国广告》2015,(4):37-39
粉丝,在社交媒体上掀起无可估量的狂澜,也让所有的品牌急欲加入这场疯狂的淘金热潮。案例一:两部影片的粉丝PK盘点2014年影片,我们发现,最有争议话题的还是《小时代3》和《后会无期》两部电影。有的网友把《小时代3》说成是脑残才会看的电影。而徐静蕾说,如果她是初中生,她也会喜欢这样的电影,因为演员美、场景美。而《后会无期》则被标榜为文艺电影。很多人都会说,就这两部电影来说,韩寒比郭敬明高出  相似文献   

17.
2012年末,被誉为"大数据商业应用第一人"的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在新书《大数据时代:BigData》中前瞻性地指出"大数据带来的信息风暴正在变革我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大数据开启了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成功营销》2月刊封面文章《搜狐营销变法》对构建大数据矩阵和大数据价值漂移进行了重点解读,这引发了我对大数据课题的进一步思考。作为一个拥有30多年传统制造和零售经验的服装品牌,2012年度是波司登谋求变革的一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电影业的日益繁荣,国产电影的营销逐渐成为电影能否获得高票房和大众认可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互联网基因渗透入各行各业的今天,社会化媒体营销凭借着自身的社交属性受到了电影营销行业的青睐。本文针对国产电影社会化媒体营销的现状和特点,对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做了梳理和分析,希冀能对国产电影社会化媒体营销的发展和探索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成功营销》2008,(6):16-19
春阳煦煦,咖啡香浓。这样的情景无疑使人心醉,《成功营销》沙龙活动也在这样的环境中再次举办,但是,此次讨论的话题却并不令人感到轻松。最近,家乐福、可口可乐等品牌相继爆出了负面新闻,而这些新闻最初并不是出现在传统媒体上,而是由互联网曝光。在Web2.0时代,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媒体传播力量在不断增长。这为诸多企业主敲响了警钟:Web2.0时代,企业的危机公关预警系统该升级了!《成功营销》本期的封面文章就旨在讨论企业如何应对新媒体时代下的危机公关。  相似文献   

20.
通过运用市场营销学中市场营销组合理论,指出电影产品的营销重要性和我国电影产品市场营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别从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四个方面,分析电影产品市场营销过程中的多样化营销战略,并以电影《小时代3》和《后会无期》为例进行比较分析,提出针对中国电影产品市场营销策略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