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磊 《中国报道》2012,(4):44-44
在瑞士,政治不只是管理民众之事,还是由民众决定的事,无论大事或小事。直接民主的教育,从小教起。在瑞士,政治真的是民众生活的一部分。政党上街沟通政见,就像络绎不绝的观光客一样稀松平常。瑞士是少数施行“直接民主”的现代化国家。直接民主体制下,人人可投票,公民有相对大的政策决定权。所谓直接民主,是人民直接参与政治决策,集体决定公众事务.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对发展中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和国家建设提供过相当规模的国际援助,但学界较少研究这些援助项目对受援国民族建构产生的影响。通过构建一个整合时间与空间的新理论框架,作者提出中国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的基础设施援助项目起到了推动受援国民族建构的历史作用。国家认同可以作为分析一国对外援助与受援国民族建构的关键切入点。以新中国具有代表性的援外项目坦赞铁路为考察对象,利用地理信息分析方法将坦赞铁路和当地民众的国家认同进行匹配和分析后可以发现:坦赞铁路建设通过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和塑造集体记忆两条路径有效提升了受援国民众的国家认同。其中,铁路建设对国家认同的提升作用在居住在铁路沿线地区且亲历铁路建设过程的民众中尤为显著。同时,坦赞铁路对当地民众国家认同的影响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减弱。与此相对,殖民宗主国在殖民时期建设的铁路对提升非洲国家民众的国家认同则没有产生正面效果。这一发现拓展了对外援助影响的学理认识,进一步挖掘了中国在发展中国家民族解放进程中的贡献,对完善中国国际发展合作政策具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3.
中国“改革”到几时?据说:美国社会及政府与法律很少有“改革”的呼声,原因非常简单:因为美国的法律体系与社会体制相当完善,若“改革”,势必触及美国社会70.80%以上民众的利益;而中国则相反,不改革,将使80-90%以上民众失去公平的权益与权力。美国的不改革,是为了保护民众利益与国家权力不受侵犯;中国的常改革,是为了调整原来常被侵犯的公民与国家的权力,今后能够得到合法的保障。对一个国家来说:常变革,法律秩序就很难有安定的保障;不变革,社会就缺乏常新的活力。那么中国“改革”什么时候能终结呢?一是85%以上中国…  相似文献   

4.
目前,国家及各地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正处在征集意见阶段。国家各部委、各省(市、自治区)都以不同的方式征求民众的意见和建议,民众参与的热情高涨。在北京,自5月24日启动“建言十二五,共话新蓝图”公众参与活动以来,到6月底,共有6538人参与活动。  相似文献   

5.
对于欧洲普通民众来说,他们的高福利制度近年不断传来坏消息,许多国家正在进行养老金制度改革,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养老金缺口和国家财政赤字。  相似文献   

6.
锡士 《上海经济》2011,(12):47-49
2011年11月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俄罗斯圣彼得堡表示,中国下调房价是国家坚定的政策,调节后的房价将使民众能够接受,也使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7.
资讯·箴言     
市场经济的主角原本是企业和民众,企业的灵魂又是企业家,但强势政府导致企业家精神衰落,企业家精神的衰落和权势文化的兴起导致国家创新力衰退。——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许小年  相似文献   

8.
全球速读     
《中国报道》2011,(3):12-12
埃及、巴林、也门持续爆发民众示威 据中新社2月20S报道,突尼斯和埃及发生动荡以来,阿拉伯国家出现连锁骚乱,巴林、也门政局出现不稳。19日、也门民众已经连续第8天上街示威,首都萨那和另两个城市出现了游行队伍。16日晚,坦克和武装直升机开进巴林首都麦纳麦,军警和示威民众发生了冲突,至少造成3人死亡。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精神需求越来越丰富。但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电视民生新闻有责任引导民众关心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坚持正确的舆论引导始终是电视人的责任。  相似文献   

10.
房地产调控措施,大到对国家经济安全,小到对民众生活的幸福指数都是极其重要的,这次动真格的房地产调控措施,是利国利民的科学决策。我们为鄂尔多斯楼市泡沫的幻灭而高兴,这标志着中国楼市调控的成功。  相似文献   

11.
浅论环境经济政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今,环境问题可以说是我国社会生活的焦点话题。有人说,环境污染是任何一个致力于现代化的国家所必须付出的代价;也有人说,环境保护是一个后现代的命题,即富裕国度,富裕民众“吃饱了”以后提出的更高需求。  相似文献   

12.
东亚是中国对外经济联系最为紧密的区域之一,对中国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中国与东亚日趋加强的贸易和投资关系将会如何影响其民众对中国的态度?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对该问题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作者通过多层线性模型分析发现,中国和东亚国家的经贸依存度与其民众对中国的评价存在显著负相关,即与中国经贸关系紧密的国家,其民众对中国的评价反而低。我们通过建立调节效用模型并对调节模式进行分析,发现这是由于"经济发展受惠度"和"发展主义倾向"的调节作用所致:在这两项调节指标高的国家中,中国对其经济影响越大,民众对中国的评价越积极;而在这两项指标低的国家,中国的经济影响越大,民众对中国的评价越负面。研究结果提示,中国加强对外投资和贸易时应该了解对象国家的这两组民众指标,通过适当舆论引导,减少民众层面的阻力与风险。这一研究从理论上拓展了新功能主义的观念"溢出效应"模型,并从对外经济联系的角度拓展了目前有关中国软实力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国民经济动员是一种明确的国家行为,是对国家处于战争等非正常状态下国民经济生活及国家经济秩序如何维系进行推演,是在战争背景下以国防为目分配国民资源。如何树立民众的国民经济动员意识,提高民众的认识是国民经济动员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国民经济动员的宣传措施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4.
《海外经济评论》2005,(5):24-25
【台湾《太平洋日报》2005年1月19日】欧盟国家未来势必适度引进非欧盟国家民众,进入从事劳动力较大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倪琳淇 《东北之窗》2011,(Z1):52-54
当我们告别20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时,国家"十二五"规划工作仍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在与广大民众一样,关注并期盼着可能到来的各种政策变化和改革时,有关国家几类税种将发生大变动的消息无疑刺激着民众的神经,其中,有关个税将进行改革的消息无疑是这个冬天最能引起民众热议的话题了。  相似文献   

16.
欧洲的等待     
目前,欧洲一些国家的民众对欧盟领导人迟迟拿不出有效地解决方案早已失去信心,失望的情绪聚集成愤怒,已引发了欧洲的动荡。  相似文献   

17.
一、舆情的基本概念与内涵 所谓的舆情.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项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作为主体的民众对作为客体的国家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如果把中间的定语省略.舆情就是民众的社会政治态度.是对自身利益需求的一种诉求和表达.  相似文献   

18.
民众观是韩非政治思想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韩非凭着他对人性的认识,认为民众趋利避害,无知无识,所以会成为专制政治的障碍,于是就主张用各种手段严格的控制民众。并且利用民众,让民众都参与到"耕战"的行列,为统治者服务。对于难以控制、不于统治的群体要坚持铲除,甚至主张鼓动民众相互告密以达此目的。研究他的民众观的得与失,在今天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近日,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表示.国家措施和民众的信心结合起来.中国经济下半年会有一个较好的增长。  相似文献   

20.
法治需要民众具备良好的法意识。法意识的启蒙和培育是一个国家法治化进程中不可逾越的环节。我国民众法意识淡薄的现状决定了我国尤其需要启蒙和培育民众法意识,普法是我国民众法意识启蒙和培育的最佳途径和形式,具有直接有效性、快捷性和低成本、风险小的特点。普法必须以启蒙和培育民众法意识为宗旨和依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