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外贸易的增长,中国遭遇反倾销调查案件数量迅速上升。这项贸易保护措施的频繁使用使中国企业蒙受巨大损失,也成为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重大障碍。文章针对欧美对华反倾销不断增加这一严重影响我国对外出口贸易发展的问题,依据历年来我国与欧美贸易相关事实,分析了欧美对华反倾销现状及呈现出的特征,并对遭受反倾销原因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迎来了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挑战。随着贸易保护主义对新的贸易保护手段的应用,绿色贸易壁垒已经成为继反倾销之后的又一大贸易障碍,为此我国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应积极行动起来,采取相对措施维持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当今国际贸易领域,许多国家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一方面极力倡导自由贸易,其出口产品以低价在他国倾销,另一方面又竭力利用WTO反倾销的有关规定并通过国内反倾销立法的不断完善来保护本国的贸易和工业利益.我国自从1978年遭遇欧盟对我国出口的糖精和盐类进行的反倾销调查以来,每年国外对我国出口产品提起的反倾销调查呈急剧上升趋势.甚至于进入20世纪90年代,西方国家将反倾销的矛头主要指向中国,这严重地影响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反倾销已成为中国产品出口的"拦路虎",因而值得重视与研究.  相似文献   

4.
《广西经济》2005,(8):1-1
不知不觉间时间已过年中。回眸宏观经济轨迹,“对外贸易”应是2005年的高频词。继6月11日商务部长薄熙来与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达成一致后,接踵而来的欧盟就我国部分鞋类的反倾销调查和悬而未决的中美纺织品贸易谈判等事件,使对外贸易成为经济领域倍受关注的焦点。目前.我国的贸易规模是世界第3位,商务部副部长魏建国7月23日说.今年我国外贸规模有望再创新高。贸易摩擦也许正是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过渡中所必须面临的压力和挑战。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产品应对国外反倾销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农产品贸易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涉及我国的农产品贸易争端也要引起重视,以保护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正当利益。从我国农产品贸易争端案件来看,遭受反倾销的案件占主要部分,本文将着重对我国农产品遭受反倾销的贸易争端进行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贸易出口的迅速增长,欧盟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然而,日益增长的欧盟对华反倾销诉讼直接阻碍了中欧经贸关系的发展。本文在分析欧盟对华反倾销现状和特点的基础上,以欧盟对华彩电反倾销案为例进行分析,并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提出了应对欧盟反倾销的总体策略。  相似文献   

7.
在对外贸易中,经常发生倾销的现象。倾销,是以低于产品正常价值的价格,输入到他国的一种商业行为。WTO规定了反倾销措施对于外贸进口国来说是“合法”的三种贸易保护手段之一。我国由于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因此,面临着众多的反倾销调查的问题。对此,我国应对反倾销调查问题进行认真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我国面临的反倾销指控会越来越多。积极应对反倾销,争取反倾销诉讼取胜要从注重企业自身行为方式、企业间加强合作与协调、完善中国的反倾销法律制度、建立和完善反倾销预警监控机制、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学会利用反倾销武器对跨国企业进行反倾销起诉等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9.
赵航 《中国经贸》2014,(13):33-33
自2001年加入WTO以来,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对外贸易总额大幅增长,然而贸易摩擦也随之日益严重。近年来,我国企业频繁遭到反倾销调查和诉讼,在企业本身蒙受巨大损失的同时,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也遭受严重影响。因此,分析研究有关贸易反倾销的现状、原因及应对措施对解决当前贸易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入世以来,中国对外贸易迅速发展,目前已经是世界上第三大贸易国,但遭遇美、日、欧盟等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摩擦也越来越多。以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为主的贸易摩擦削弱了我国出口企业的竞争力,影响了正常的贸易环境,对我国的贸易安全造成了不良影响,进而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安全。因此,我国要采取必要措施,缓解贸易摩擦,维护我国的贸易安全。  相似文献   

11.
国外对华反倾销的经济与政治动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世界上遭遇反倾销诉讼最多的国家,以反倾销为手段的贸易保护已经成为制约中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巨大障碍。本文重点分析对华反倾销的成因,探究进口国宏观经济和政治因素对反倾销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各国对华反倾销立案的宏观经济与政治动因存在显著的差异性。本文揭示了各国对华反倾销立案的内在动因,得出了具有价值的比较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12.
俞毅 《浙江经济》2002,(11):20-21
随着关税的降低及非关税壁垒的逐步减少,反倾销逐步演化成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维护公平贸易环境、抵制不公平竞争的重要手段。WTO 允许各成员采取反倾销措施,以抵制外国产品低价倾销,这对维护各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国际贸易的正常开展起到了十分有力的促进作用。但也有些国家,特别是发达的工业化国家,滥用反倾销措施,实行超贸易保护政策,给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我国外贸出口遭受反倾销指控的情况中国目前已成为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之一,从1979年8月欧  相似文献   

13.
朱向红 《北方经济》2004,(10):25-26
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已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然而,在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增长的同时,我国企业却不断受到反倾销调查,我国已成为反倾销调查的最主要目标.倾销是一种不公平的贸易行为,如果一种产品从一国出口到另一国的出口价格低于正常的交易过程中其本国国内消费的相同产品的可比价格,则该产品将被认为是倾销.在国际贸易中,跨国公司采取转移价格或者由其所在国政府采取影子价格补贴等优惠政策来鼓励出口,即使出口产品价格低于成本,企业仍然有利润.为避免此类不公平竞争,世界贸易组织制定了相应的反倾销反补贴反规避条例来保护正当的竞争.但是,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一些国家和地区为了保护其经济利益,以反倾销为由,阻碍正常的贸易往来,使反倾销变相成为贸易保护的工具,借反倾销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  相似文献   

14.
李铮 《中国经贸》2013,(3):30-31
2012年,对于中国的对外贸易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由于全球性金融危机及欧债危机的持续,主要欧美发达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美国、欧盟等主要贸易大国和地区纷纷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以保护国内产业和国内劳工就业,对来自中国等国家的进口产品采取了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及其他措施,导致中国出口受阻,对外贸易受到严重影响,贸易摩擦频出。  相似文献   

15.
中国已于2010年上半年GDP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成为经济危机中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强劲动力,这之中进出口贸易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我国同时也各国反倾销的主要对象国,面临的反倾销形势及其严峻,严重影响着我国的进出口贸易.  相似文献   

16.
黎珊 《特区展望》2002,(5):18-19
我国加入WTO,按照承诺,我国工业品的平均关税将在2005年逐步降至10%以下,非关税措施也将在2005年前逐步取消,传统的贸易保护将迅速退出历史舞台。因此,入世后,反倾销等措施作为贸易战中的“安全阀”的作用不仅不会削弱,反而会进一步加强。中国市场曾成为国外部分产品倾销的重灾区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由于不是GATT缔约方和没有加入WTO,因而在对外贸易中经常受到反倾销问题的困扰,一些贸易伙伴从他们自身利益出发,滥用反倾销协议,对我国产品或企业开展各种反倾销调查,刻意阻碍中国产品的出口。据韩国产业资…  相似文献   

17.
《宁波经济》2005,(6):16-18
商务部公平贸易局负责人指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随着对外贸易的高速增长,中国逐渐进入贸易摩擦多发期,并成为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重灾区”,已连续9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加入世贸组织以来至2005年3月底,国外共对我国发起反倾销调查近200起,涉案金额约50亿美元。  相似文献   

18.
李玲 《港口经济》2007,(5):41-42
我国对外贸易已步入贸易摩擦多发期,对此应高度重视、积极应对. 当前我国面临的对外贸易摩擦形势主要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第一,贸易摩擦数量居高不下.以反倾销为例,1995年至2006年,我国连续12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  相似文献   

19.
新贸易保护主义下柳州企业应对反倾销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舟 《北方经济》2011,(15):88-89
目前,我国已连续15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涉案产品达4500多种,反倾销形势严峻。因此,分析对华反倾销的新趋势,辨别未来贸易发展的威胁,对于我国企业规避反倾销风险,保持出口竞争优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近年柳州对外贸易发展现状近年,开放的国际环境和优惠的  相似文献   

20.
我国对外贸易多年来一直保持着良好发展势头,但是,随着多类贸易壁垒措施对外贸影响的进一步加深,未来中国企业面临的国际贸易和投资环境并不容乐观。本文对中国服务贸易进行规模、结构、进出口差额竞争力等统计分析,提出在新时期大力发展服务贸易能够对我国对外贸易竞争力的提升产生作用,从而可以促进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