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论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时代的来临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传统环境下的思政教育观念、内容、方法和手段等已经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本文结合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实际情况,就网络环境给高校思政工作到来的机遇、挑战展开讨论,并提出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对策,旨在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发展,真正发挥思政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调查地方高校会计学专业课程,发现思政教学存在目标一体化设计不足、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缺位、教师教学模式固化等实践问题;进而从课程思政教学一体化理念构筑、金课建设试点、教学评价机制完善、校企协同育人体制构建、立体化课程体系搭建、教师教学模式优化等视角提出对策,旨在推动地方高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3.
党建工作进网络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要求。本文分析了利用网络开展大学生党建工作进行的探索与实践,对交互式网络平台的构建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对进一步推动高校大学生网上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提出了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推动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工程,也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创新。全面认识和把握“专业”与“思政”在育人过程中的融合与统一,既要从理论渊源、内在逻辑上把握价值内涵,又要结合中国问题和时代背景上创新机制与方法。文章以会计学专业为背景,剖析高校在“教”与“育”之间的错位现象,创造性地结合协同理论内涵,从才育与德育协同角度探索高校会计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必然性、紧迫性及可行性,旨在提升高校专业与思政协同育人的整体质量,达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5.
《品牌》2019,(18)
思政工作对于高等院校工作的开展具有很大的作用,现在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逐渐增多,那么思政工作就占了高校教育中的重要位置。高校思政创新教育是创新方式的一种途径,是保证本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与时俱进不落俗套的一种方式,现在各大高校都想要发挥自身的优势对思政教育工作进行创新,打造品牌思政工作是思政创新的一大路径,品牌思政工作是我们一直在努力奋斗的目标,本文将从品牌思政工作的意义进行入手,对创新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力求寻找出打造品牌思政工作的最佳路径,从而推动高校思政创新教育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邢敏  何疆 《商场现代化》2006,(21):236-237
本文从人力资源管理与思政教育的相通之处出发,厘析了思政教育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用武之地,旨在指明企业思政工作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提出新时期应以企业文化建设为载体推动企业思政教育改进与创新。  相似文献   

7.
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育人体系,要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专兼职思政教学、管理工作队伍,构建协同创新育人教学体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创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在校园文化层面搭建协同创新育人平台,建立校企合作基础上的"大思政治教育"模式。协同创新育人体系具有主动适应性,全员参与性,时空延续性与拓展性,教育教学体系的开放性与发展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在新媒体视域下的高校在校生的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科技发展推动了新媒体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应用,这一新技术为思政教育创新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本文探究了新媒体带给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革新,分析了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协同育人是当前国内高校人才培养方式的创新实践。它充分利用高校的自身优势,协同整合各方面的优质资源,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共同为高校人才培养这个目标服务。在协同育人理念的影响下,积极探索教师协同、家校协同、社会协同、媒体协同和文化协同等"五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完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10.
张丽  魏丽婷 《中国报业》2023,(12):126-128
新媒体时代正以多模态方式推动高校思政教育方式的变革,其多元化、异质化、多维度的信息传播方式给辅导员队伍建设带来了全新挑战。本文分析了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现状和队伍建设面临的挑战,并多方面地阐述了辅导员工作的创新路径,同时从工作目标、队伍类型、发展机制等切入,提出辅导员队伍建设新思路,以便综合新媒体时代特征和技术优势,打造富有时代特色的思政工作队伍。  相似文献   

11.
大数据时代不断推动着高校思政工作转变思维方式、载体形式、实践模式的变革,也推动着大数据与高校思政工作协同育人的融合创新.然而,由于高校的行政体制依然是上下垂直型,横向扁平化的行政体制尚未完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呈现碎片化、零星化和孤岛化,大大降低了大数据的效用,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同向同行的合力.因此,还需优化高校思...  相似文献   

12.
高校的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对于维护高校的安全稳定,促进和保障高校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大学文化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载俸,也是对思想政治工作主渠道的补充。高校党建思政工作,要从思想上形成党建思政工作为教学科研服务的意识、从制度上完善以党建思政工作促进教学科研发展的保障机制,从工作上着力探索党建思政工作为教学科研服务途径,积极探索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商》2015,(28)
对于高校教育来讲,学生党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当下需要严格关注的工作重点,且二者互促互进,共同发展。学生党建是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开展的组织保障,引导着思政教育工作,起龙头作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又反过来推动了学生党建发展。本文探讨了二者的互促作用,并研究了学生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困境,最后提出将二者融合的有效途径,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在互联网经济时代浪潮中,"双创"活动正如火如荼开展起来。高校,即是"双创"活动的主场所,又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阵地。课程思政视域下,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双创"教育应与课程思政教育互通融合、协同发展。本文通过挖掘"双创"教育和课程思政的内涵及关联性,浅析课程思政内涵的融入、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探索应用型本科高校加强"双创"教育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5.
针对高校党员师生和青年学生的共同特征和总体需求,定位高校党团类云平台的服务功能与互动项目。从高校具体党建和团学工作需要出发,设计高校党建云平台和高校"青年之声"平台的功能模组、拓展板块、反馈系统等,建构出高校党建云平台和高校"青年之声"平台。运用"众筹"思维和互联网思维,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延伸并深化高校党建云平台和"青年之声"平台各功能模组的思想引领功能,推进基于平台功能模组的思政工作供给侧创新。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党建工作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新形势下,传统的党建工作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党建工作发展的迫切需要,网络与党建工作相结合势在必行。课题组通过调查,发现高校大学生网络党建工作存在着重视力度不够、网络党建队伍不健全、网络平台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等问题,分析问题发现原因,提出了应该营造良好的重视网络党建氛围、建立高素质网络管理员队伍以及完善优化高校的网络党建平台等策略。  相似文献   

17.
《商》2015,(36)
党建带团建是我们党长期以来坚持的一项重要工作原则,也是新形势下促进高校共青团事业发展的重要政治保障。在高校开展党建带团建工作,是党团理论建设和实践工作的重要组成,也是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总结的成功经验和优良传统。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者利用网络新媒体平台,结合网络媒体在信息传播与使用方面具备的极速及时、海量存储、互动开放等优势,开辟专门的党建工作网络平台,时刻把握当代高校青年学生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交流方式和聚集方式等特点,为高校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更新思路、创新模式、丰富内容、求得实效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8.
苗苗  周耕 《中国报业》2012,(10):157-158
网络作为新兴媒体,对大众社会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对党的建设工作提出了挑战。在新的历史时期,应当充分利用网络加强网站建设,创新党务日常管理工作;进行网络功能模块分工,创新党务工作模式;开拓网络沟通与信息渠道,实现党的民主制度创新;建立网络宣传学习平台,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完善网络监督平台,创新廉政建设环境;发挥网络对信息资源的整合作用,拓宽党建工作的领域等方面,推动党建工作的创新。  相似文献   

19.
“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实施八年多,带动了科技创新的发展,创新创业形式多样,也催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迅猛发展。随后教育部提出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的背景下,“双创”政策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如何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课程思政嵌入路径探究越发重要。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嵌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寻找问题存在的痛点并提出探索性解决方案,以求加快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课程思政的嵌入路径。  相似文献   

20.
大数据时代网络快速发展推动信息技术的普及,信息传播呈现新特点、新形式、新内容,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机遇与新的挑战。针对大数据时代对高校思政教育影响模式,本文从坚持“创新为王”的教学方式、补足“精神之钙”的教学理念以及克服“本领恐慌”的教学手段来应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发展的掣肘,确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迈向新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