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西自贸试验区具有与东盟接壤、陆海兼具的特征,在制度创新方面应探索具有特色的措施。本文在分析了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制度现状基础上,剖析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贸易和投资制度现存的短板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从顶层设计方面提出全面深化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改革进程,聚焦广西自贸区特色、加深与东盟间的交流合作等,从具体实践上提出全面深化与推动形成的系统集成式制度创新、利用西部陆海新通道和RCEP的契机促进贸易便利化水平,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等面向东盟和兼具陆海发展的具有广西特色的制度创新建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国家先后在12个省份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2019年1月义乌获批的"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其建设很大程度上按"对标自贸区"的要求开展。参照国内外有关自贸区的研究及当前国内自贸区建设经验,义乌试验区应当在贸易投资便利化和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对标国内自贸区。同时,义乌试验区不同于国内自贸区,其本身的特点决定了义乌试验区应在小商品产业升级、专业市场转型、贸易方式创新及跨境电商发展等方面采取差异化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3.
中国自贸试验区正在进入"差异化试验"加速升级的阶段。本文以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为例,结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和国际经验,系统阐述了"差异化试验"的基本要求,初步探讨了"特殊综合保税区"与"特殊经济功能区"的制度内涵差别和联系,提出了差异化试验下的自贸区产业升级动能塑造,即通过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深化改革、创新驱动、扩大开放和制度创新等塑造产业升级新动能;同时提出了与产业升级动能塑造相应的"特殊综合保税区"重点制度突破领域与实现路径,包括确立"境内关外"的地位、允许更多形式和更大范围的自由贸易、进一步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塑造有国际竞争力的税收政策、拓展FT账户功能以及探索开放资本账户等。  相似文献   

4.
2017年初,我国已形成"1+3+7"网格性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格局,十九大为自贸区提出了进一步的改革目标,赋予自贸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然而,我国自贸区在商事登记制度构建过程中,出现诸如规范性文件多而相关法律规定少、商事登记改良措施多而创新制度少等问题,这些问题没有在制度层面予以破解,可能会成为自由贸易试验区向自由贸易港发展的制度障碍。本文对自贸区商事登记制度发展现状的诱因进行剖析,提出国家层面对自贸区商事登记进行宏观立法,使我国自贸区商事登记制度形成法律制度合力,避免商事登记制度因区域盲目创新而误入朝底竞争,同时重构商事登记理念,以私法自治为基点,进一步弱化和让渡商事登记过程中政府行政职能,使商事登记制度对标国际标准,以商事登记制度创新与突破促进自贸区向自由贸易港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2013年7月,国务院批准在上海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这是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开放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通过分析海南开展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意义与优势,提出海南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应打造临港产业区、贸易物流区、金融综合区;重点发展航空旅游、海洋经济、热带农业、离岸金融及健康医疗产业;完善海南自贸区监管制度,以增强海南经济实力,拓展区域经济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结合广西面向东盟的地域特色,对广西自贸试验区促进对东盟投资与贸易发展的效应机理进行研究,有助于推动自贸区经贸发展、加深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对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建成前后广西面向东盟的贸易与投资变化进行分析,发现较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建成之前,广西对东盟的贸易和投资发展速度出现了明显的增长。从静态与动态两个方面对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所引致的对东盟贸易与投资效应机理进行探究,发现在静态层面,广西自贸试验区产生了贸易和投资扩大效应;在动态层面则将通过加快构建面向东盟的跨境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积极推动产业协同发展,直接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与创新资源促进经济结构的动态调整与转型的技术创新与协作等进而产生影响效应。  相似文献   

7.
自贸区战略是我国以对外开放的态势主动赢取经济发展,主动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决策。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既是加快中央政府提出的自贸区战略建设的战略前期实施,又为后续推进积累经验,探索道路。目前共有1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已经或将要挂牌,深挖改革潜力、创造开放红利是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共同点,它们的最大特点就是各自的定位都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相呼应。边境省份入选自贸试验区名单只是时间早晚问题,内陆自贸试验区的数量还有继续上升的可能。投资贸易便利化改革与创新、政府改革与监管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区域合作模式创新是未来自贸实验区建设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8.
2013年8月17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上海将真正成为东北亚贸易和物流枢纽的平台。自贸区的建设,机遇和挑战并存,上海自贸区最大的突破不是对外开放,而是对内改革,阐述上海自贸区重要创新:金融改革创新,扩大人民币资本项目下的开放,税收创新,航运服务领域的创新,并对金融创新和人民币资本项目下的开放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9.
文章首先从理论上论述了自由贸易试验区促进数字贸易发展的内在机制,其次采用2007—201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和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对数字贸易发展的促进效应及其机制。结果表明,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促进了我国数字贸易发展;区域异质性分析发现,相对于西部地区而言,处于东部和中部地区的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对数字贸易发展的促进效应更显著,且中部地区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对数字贸易发展促进效应最强烈;通过作用机制与渠道分析发现,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存在一个初始制度环境门槛,当初始制度环境太差,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并不能有效促进数字贸易发展,而技术创新在自由贸易试验区促进数字贸易发展中发挥着显著的中介作用。最后,提出应将制度质量作为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与发展的关键评价指标,积极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制度创新与政策红利优势,着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技术创新推动贸易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上海自贸区")于2013年9月29日正式挂牌,标志着中国内地首个真正意义上的自贸区开始正式运行。建立上海自贸区,是我国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顺应全球经贸发展新趋势,实施更加积极主动对外开放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重点任务是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探索管理模式创新、扩大服务业开放、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上海自贸区建立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通过先行先试,使试验区形成  相似文献   

11.
自由贸易试验区(下文称"自贸区")作为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战略举措和重要试验平台,在深入探索金融开放中开展大量实践,同时也必将在本轮的深化金融开放中发挥更大作用。本文通过梳理我国金融开放历程和自贸区开放"先行先试"的实践经验,对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开放做了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12.
吴楠 《对外经贸》2023,(11):54-56+91
2020年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设立,成为湖南省重要的创新开放平台。湖南自贸试验区以“一产业、一园区、一走廊”为战略定位,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在制度创新、贸易便利、产业集群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需要加深探索和加大创新力度的领域,如服务贸易、金融领域、差异化和特色化领域等。要实现自贸试验区提升发展战略,就需要在合理绩效设计、坚持优化营商环境、加强差异化探索和加强区域联动上持续发力,为湖南自贸试验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和保障。  相似文献   

13.
自2013年以来,我国先后批准设立了三批共11个自贸试验区,自贸区建设正由点到面在全国推广.自贸区所形成的改革试点经验不仅需要在全国推广,还需要避开同质化,实现因地制宜地发展.新批准的7个自贸区中,辽宁自贸区承担东北经济破题之作,其对开放和改革的龙头意义重大.通过分析辽宁自贸区的发展条件和其面临的差异化问题,借鉴第一批和第二批自贸区建设的先进经验做法,探索辽宁自贸区适合自身条件的发展路径,努力在全国自贸区建设中走在前列,以自贸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探索东北振兴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正>2013年8月22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根据上海自贸区的功能定位,其探索的是与国际接轨的投资准入规则,探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因此,中央给上海自贸区的任务是制度创新,而不是走给特殊优惠政策以招商引资的老路。自上海自贸区挂牌以来,天津、重庆、广东等地先后  相似文献   

15.
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我国构建全面开放新平台、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基于2009—2019年我国270个地级市数据和企业工商注册信息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自由贸易试验区对城市创业活跃度的影响。研究表明: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了城市创业活跃度。从行业的角度来看,自由贸易试验区仅对生活性服务业的创业活跃度有积极促进效应,暂未对生产性服务业、工业和其他服务业的创业活跃度产生显著促进效应;从批次的角度看,自由贸易试验区对第一、二和四批城市创业活跃度具有显著促进效应,对第三批城市未产生创业促进效应。自由贸易试验区通过提升金融发展效率和降低政府干预程度这两个渠道对城市创业活跃度产生积极影响。为进一步释放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制度红利,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过程中,政府应注重完善自由贸易试验区对不同行业投资创业激励的政策设计,放宽市场准入限制,鼓励高技能人才在高附加值行业创业;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差异化改革,持续加强对影响效应相对较大的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政策支持力度,赋予影响效应相对较小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多改革自主权;深化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开放与市场化改革,提升金融资源供给规模和配置效率,加快...  相似文献   

16.
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扩大开放的重要载体,承担着制度创新的重任。基于此,本文从要素流动和经济增长视角实证探究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引起的经济效应。研究发现:自由贸易试验区对所在地GDP增长率、传统要素及创新要素的流动水平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具体来看,上海、广东和福建的自贸区都显著提高了所在地的GDP增长率,广东、福建和天津的自贸区对传统要素和创新要素的流动都起到显著促进作用;福建自贸区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随时间增长呈现倒U型态势,天津自贸区对GDP增长率的作用并不明显,上海自贸区仅促进了创新要素流动,对传统要素流动促进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董静  张毅 《中国物价》2014,(8):79-81
作为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的试验田,上海自贸区的设立旨在摸索建立一套与国际接轨的、创新型的制度体系,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推动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化。制度创新成为上海自贸区各项改革措施的重中之重。《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中首次提到的探索建立外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更是成为备受瞩目的亮点。“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是对我国新型外资管理制度的大胆尝试,是一次与国际接轨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8.
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顺应全球经济贸易发展新趋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开放战略的一项重大决策。在介绍国内外关于自贸区法律监管模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世界主要经济体自贸区监管模式,并结合中国国情对(上海)自贸区法律监管模式和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海南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之战已经打响,基础设施及引领产业项目必须先行,即政府投资项目必须加快推进且要做到高效精准投资。文章在分析目前政府投资项目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自贸区、自由贸易港政府投资项目的推进及保障措施等系列推进策略。  相似文献   

20.
实体企业是推动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厘清其研发创新行为背后的制度影响因素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本文基于契约执行环境改善视角,系统考察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对企业研发投资的影响。双重差分估计结果显示,企业所在地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之后,其研发投资显著增加,即契约执行环境改善可以促进企业研发投资。作用机制检验证实,缓解融资约束和提升人力资本是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促进企业研发投资的核心机制,具体表现为企业债务融资显著增加和高技能员工占比显著提升。异质性分析表明,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对研发投资的正向激励效应在小规模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以及资本密集型行业和竞争性行业中更为突显。本文结论不仅为国家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积极效果提供了直接证据,而且为如何有效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