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紧密的有机关联。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政育人价值,但在融入思政育人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诸暨市是一片红色文化的热土,具有丰富的红色资源、红色传统、红色实践基地等。通过剖析诸暨红色文化内涵、特征、形式等,梳理诸暨“东西南北中”全域贯通的红色脉络,挖掘诸暨红色文化为思政育人提供活教材、实践基地和立体空间的育人价值,提出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2.
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要求高校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努力营造“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氛围。“三全育人”为完善高校资助育人体系提供了思路,按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要求,高校资助工作要坚持育人导向,丰富资助工作内涵,提升资助育人水平,将资助育人切实融入“三全育人”大格局中。  相似文献   

3.
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必须突出“英雄”主题。将百年党史中“英雄”主题融入高校思政课,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树立道德建设标杆、丰富教学内容、凝聚奋进力量。需要通过构建教学体系、丰富育人内容、拓展育人形式、创新育人载体等路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4.
成渝红色资源是川渝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创造积累的富有教育意义的先进文化资源。红色资源与外语课程思政内涵联系紧密,在引领培根铸魂育人导向、严守意识形态阵地,赋能深推崇德力行方面具有重要价值。采取“上下合力+三位一体”完善顶层设计、深挖整合本土红色文化资源库、逐层逐级组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等融入路径,有助于推动成渝红色资源融入外语课程,实现协同育人。  相似文献   

5.
伟大建党精神蕴藏着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伟大品格,对于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从逻辑维度来看,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是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靶向聚焦和价值旨归,也是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的内在要求。从价值维度来看,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有助于当代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勇于担当作为、强化斗争意识、厚植爱国情怀。从实践维度来看,高校应通过完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拓展实践空间、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途径,以更好教育引导青年学生传承好、弘扬好伟大建党精神。  相似文献   

6.
延安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最具代表性的重要精神之一,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建党精神在延安时期的重要体现。本篇文章,首先分析了延安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价值,强调其对于保障信仰根基坚定,带动创新能力增强,涵养人民情怀以及强化责任担当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论述了新时代以新的视角继续解读、传承延安精神十分必要,对促进高校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丰富教学资源,提供鲜活素材、引领正确的风向都具有重要意义。最后,针对当前高校思政教育的现状,提出将延安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中,红色文化占有重要位置,汇聚了无数共产党人崇高的革命理想与革命精神,承载记录着诸多革命文化,其内涵较为丰富,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根源,红丝文化资源极具教育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为了使广大大学生们真正地将创新创业落到实处、更好地践行习总书记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结合时代特点将"红船精神"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中,既能传承革命先烈伟大的艰苦创业精神,又能更能够从中获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创新创业的驱动力量。  相似文献   

9.
地方红色文化是国家精神血脉和中华民族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丰富的育人价值。将地方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强化了大学生实践教育、革命文化教育、文化自信教育及理想信念教育,增强了新时代大学生做中国人的底气与骨气,是推动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重要举措和实践创新。同时,也进一步拓宽了传承与弘扬地方红色文化的渠道,让学生自觉成为地方红色文化的传承者,实现了地方红色文化传承与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目标的同向同行。  相似文献   

10.
通过立体的教学法以及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将新时代红船精神融入建工类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教育教学、校园活动、创新创业实践以及志愿服务社会之中,探索具体的育人价值和实践路径,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形成了以生为本、系统设计、优化资源的特色优势,激励学生“学红船精神,做鲁班人才”,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1.
八桂大地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这些红色资源所蕴含的内容、内在价值为广西民族地区高校对高职学生党员进行党性教育提供了理想信念、伟大建党精神等方面的价值内容。八桂红色资源融入高职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可以通过自媒体、虚拟仿真教学中心、360度沉浸式体验馆等方式拓展党性教育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俞舒凡 《消费导刊》2022,(15):93-96
以课程思政构建育人体系,是践行习近平立德树人重要论述的有力抓手。本文以《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为例,从思政元素、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总体设计、教学评价完善等方面入手,阐述了如何利用教学和课程建设将价值引领融入于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中,润物细无声地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为具备家...  相似文献   

13.
“课程思政”是新时期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高职医学生人文素质的根本要求和必然选择。要深入挖掘高职医学专业课中的“思政”元素,将其融入医学生思想道德和人文素质培养过程中,构建全员格局,形成协同育人模式,不断提升高职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实效性,从而培养出有仁爱之心和担当精神的新时代高质量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1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实现中华民族文化自信自强的宝贵文化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凝聚全人类共同价值、增进文化自信自强的现实回应,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实践的应有之义。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育人机理上的价值共融性,文章提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理念分层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内容、构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建立科学的“大思政课”教学评价机制,以期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亲和力和实效性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15.
陈岑 《现代商贸工业》2022,(17):217-218
新冠肺炎疫情不仅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而且对全球经济也造成了重创。在此次抗击疫情的战场上,中国所体现的抗疫精神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伟大民族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下的生动体现。这场抗“疫”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鲜活的素材与生动的案例。目前在南通科技职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中,抗疫精神尚未有效融入,其作用也未得到充分发挥。因此有必要把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从而为旅游管理专业思想政治教育课增添丰富的内容,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三信”即信仰、信念、信心。大学生“三信”教育是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重要内容。基于国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贯彻“大思政课”育人理念、新时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等方面的要求,思政课教师应当及时将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融入到“三信”教育中去。在课堂教育过程中应当分别讲清楚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时代化,讲清楚我国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讲清楚中国式现代化,以帮助大学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三信”。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遵循问题式、链接式、实践式等原则,提升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7.
王磊  郭彪 《品牌》2012,(11)
爱是永恒的教育主题,“大爱精神”与感恩教育在价值理念上是高度契合的;研究“大爱精神”与高校感恩教育的互动与促进,具有重要意义,要将高校“大爱育人”的理念深化和实施到高校感恩教育实践中.  相似文献   

18.
袁璐 《现代商贸工业》2022,(18):166-16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是筑牢民族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升课堂教学实效的重要手段。二者有机融合,发挥最大育人效应的前提是厘清关系,避免认识误区。本文从育人目标、教学内容、践行方法三方面对优秀传统文化为什么“能”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融入过程中的五个“不能”,避免融入误区。  相似文献   

19.
邓禄 《现代商贸工业》2023,(23):106-108
工匠精神是新时代职业教育的灵魂,也是高职院校思政课的重要育人资源,在思政课中发挥好工匠精神的积极作用,既有利于为国家培育更多的技能型人才,又有利于优化思政课教学体系,还有利于帮助高职院校大学生找到人生新航向。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为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到依托工匠精神,挖掘工匠精神的育人价值,将工匠精神贯穿于思政课育人的全过程之中,切实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20.
科学家精神具有丰富内涵,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药学院校肩负着培养药学专门人才、护佑人民生命健康、服务健康中国建设的崇高使命,将科学家精神融入药学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既是实现大学功能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和彰显药学生精神的应有之义。药学院校应将科学家精神融入课堂教育教学、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融入社会实践活动、融入宣传舆论工作,教育引导大学生自觉树立和弘扬科学家精神,厚植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科技报国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