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是以培养全能高校人才为核心,使课程思政理念成为全国各高校、各学科共有的教育理念共识。本文首先对管理学课程思政建设研究现状进行梳理,提出其中的难点,最后提出加强管理学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
课程思政建设是实现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重要路径之一,高等教育新发展阶段立足当下,愈来愈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对人的思政教育。自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以来,“大思政课”育人格局逐步形成,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目前各高校课程思政建设逐步走上正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作为思政项目的重要元素,其发展规划、建设进展、育人成效、示范引领等各环节仍有很大探索空间,如何建设具有育时代新人、铸强国之魂的“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仍需继续探索。  相似文献   

3.
将红色档案融入高校课程思政,可以突破“课堂教学+理论灌输”的惯性思维,让课程思政建设更具特色。文章探析了红色档案的社会价值,梳理了红色档案融入高校课程思政的现状及意义,指出要使红色档案更好地与高校课程思政相结合,就要进一步对红色档案资源进行整合与开发,加强教师素质能力建设,转变课堂讲授方式以及构建高校、政府、基地“三位一体”的红色教育架构。  相似文献   

4.
柯霜 《现代商贸工业》2022,(10):165-166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对于职业院校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对照现实发现职业院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尚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课程思政的内涵出发,沿着对建设的认识、建设的体制机制、教师建设的意识和水平、课程建设的深度、课堂建设的形式等方向展开研究,明确职业院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需要增强对课程思政建设的全面认识,健全相关体制机制,强化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及能力,深化课程的思政建设,创新课堂的思政建设。  相似文献   

5.
6.
在当前"大思政"的教育背景下,在高校体育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是体育学科落实"立德树人"教育要求的重要路径。通过文献资料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对高校体育开展课程思政建设进行研究。研究认为:现阶段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实施:加快体育学科建设,提高体育学科地位;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加快体育课堂融入课程思政进程;加快建立高效公共体育评价体系,建立合理有效的检视和督导制度;加快发挥新媒体作用,运用新技术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相似文献   

7.
随着课程思政的提出,传统的教育理念已经逐渐改变,知识储备、科学思维、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再是教育的全部内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显然更加重要。统计学课程是财经类院校必修的专业课,课程包含大量哲学思想、统计学课程思政建设对统计学理论体系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统计学人才培养成果。应用型财经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因此,课程建设必须要结合不同专业学生学科背景,设计以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反思为路线的课程建设路径,并在整个过程中贯穿思政教学元素,以此达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8.
课程思政是全方位育人的重要保障,也为专业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程思政本身蕴含着专业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思政、理论教学和思政元素两对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微观经济学本身理论教学与课程思政具有天然的内在兼容性,能够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具体体现在内容目标的一致性、教学材料的一致性和教学形式的统一性。基于课程思政视角下微观经济学教学质量提升的实现路径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基于课程思政元素挖掘视角进行中国本土化教学案例的优选,二是基于支撑教学目标进行课程思政与理论知识点融合,三是基于市场有效性统一逻辑进行教学知识点的系统化设计。  相似文献   

9.
王丽  苏玲 《对外经贸》2023,(2):139-142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重要路径。应用型本科连通“职业教育”与“学术教育”的桥梁,承担着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使命,其人才培养规格上,要求具有适度坚实的理论基础,较宽的专业适应面,能够熟练运用理论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有较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应用型创新人才。着眼于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培养的统筹规划,从升华教学改革理念,理解课程思政的价值蕴含,遵循三全育人的教育站位,在课程教学改革,教师能力提高等方面实现课程思政的有益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0.
高校在进行日语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中顺应思政育人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日本文化的了解和学习的同时,使学生具备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通过日语的方式来进行中国故事的讲解,从而有效地实现日语教学育人的理念,这种想法已经成为高校日语专业进行研究的课题之一。高校日语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并增强自身对课程思政的理解以及专业知识,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在日语教学中进行课程思政教学的融入,从而使学生在进行日语学习中可以有效地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培养,并使学生养成正确的思想观念,这样可以更加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以后的学习。  相似文献   

11.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理念,课堂教学是课程的直接表现形式。依托OBE理念对税法课程在应用型高校进行教学设计改革,探讨课程思政建设,从课程建设理念、融合课程思政确立教学目标等方面出发,致力于以学生为中心,在传授学生课程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素养、个人品质、专业知识以及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会计基础”作为财经类专业的专业入门课,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素养的养成都至关重要。要推动课程思政见实效、真融合,需教师队伍、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同步前行,任何一方滞后都会影响课程思政整体效果。“会计基础”课程从教师队伍培养、课程资源建设、课堂教学改革三方面均衡发力,推动课程思政建设,进而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3.
14.
当前开放教育课程思政育人存在着以下问题:教师传统教学思维固化,缺乏课程思政育人的关键能力;人课不匹配,教育主体间缺乏互联互动;开放教育思政育人路径单一,资源缺乏融合共享机制;教育奖励、评价、督导机制不健全;思政融入方式缺乏有效性。为增强开放教育思政育人的效能,教育主体需要突破自身观念“壁垒”,实现自我赋能;学校要做到人课匹配,畅通教育主体互动渠道,形成育人合力;技术层面要利用“多元”驱动和互联互通技术,实现教育资源共享融合;各办学单位要完善激励、评估、督导机制,激发开放教育课程思政主体内生动力,探索有效的融入方式。  相似文献   

15.
为了实现“三全育人”的根本任务,在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以成为当今各学科教育的课程改革方向。针对应用型高校,在大学物理课程中进行课程思政具有天然优势。在思政元素的挖掘上可以从物理学的发展历史、科学家的故事、物理中包含的基本原理和规律以及物理实验入手,深入探索其中蕴含的丰富思政元素。在课程思政的实施中,要进行符合思政目的的教学设计并通过各种教学手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全国高校部署推广“课程思政”,高校德育被逐渐重视。当前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仍存在思政元素选择与知识点契合度低、思政案例重复单一、思政融合缺乏柔性等问题。促进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系统性建设,从国家性、政治性、社会性、法治性、文化道德性等5个核心元素挖掘思政教育点,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设计,并分别从对比教学法、评析教学法、课程思政的翻转课堂法、混合式教学法等方面探索教学方法改进,以期促进该学科的思政建设。  相似文献   

17.
王丽  苏玲 《对外经贸》2023,(3):135-138
在践行“大思政”教育理念下,从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出发,深入开展“创业基础”课程思政建设、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实践、育人成效等方面探索与实践,以期对应用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一定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付华英 《对外经贸》2023,(4):136-139
在专业课程中自觉融入思政元素是各高校关注探讨和研究阐释的热点问题之一,让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中感受“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以宏观经济学专业课程为例,探讨设计出把思政元素自然渗入到宏观经济学课程中的实现路径,尝试对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一个可行性的框架,在“润物细无声”中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高校研究生教学致力于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专业课的教学工作中,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同向同行取得显著成效,初步构建了组织领导、课程融合、培训激励等相应体制机制及制度。但还存在着主观接受程度差异、相关机构人员协调不够、教师素质能力提升及协同育人体制机制不够健全与完善及顶层设计缺乏系统性等诸多问题。因此,要建立同向同行的长效运行机制、加强主体间有效联动、搭建思政共享平台、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建立科学多元的考核评价体系,以加强协同模式创新构建与路径改革探索。  相似文献   

20.
远洋 《现代商贸工业》2022,(20):214-215
结合课程思政时代命题及内涵,在“三全育人”教育环境下探究应用技术类高校本科生视角下的课程思政教与学,分析应用技术类高校本科生对课程思政理念的看法及原因,多方位挖掘本科生对课程思政的需求。本研究采用问卷调研法以西安部分应用技术类高校本科生为调研对象发放电子问卷并获取真实有效地数据,以问卷数据结果为分析依据,得出应用技术类高校本科生多视角对课程思政教与学看法及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