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把人力资本分为异质型人力资本和同质型人力资本,将人力资本的异质性引入新经济地理学的自由企业家模型,并适度拓展,依托此模型,采用2001—2010年间30个省级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不同类型的人力资本集聚、地区专业化与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异质型人力资本集聚在短期提高地区的专业化水平,在长期扩大地区收入差距;而同质型人力资本集聚在短期降低地区专业化水平,在长期缩小地区收入差距。说明:一方面,应在全国范围提高异质型人力资本就业者的比例;另一方面,中西部落后地区要加大对异质型人力资本的培养和吸收。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构建一般均衡理论模型,剖析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间存在最优匹配特征,理论表明随着经济发展,专业人力资本将成为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普通劳动者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逐渐减弱,企业家精神对经济发展具有强外部效应。本文采用2001~2018年省际面板数据和2016年企业数据,通过分位数面板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并从不同行业层面进行了稳健性检验,实证表明地方政府应根据本地区经济特征,精准定位人才需求,制定人才引进政策,而不是“从众性”的抢高端人才;区域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人才政策着力点应该放在激发和培养企业精神上,完善营商环境,深化市场化改革,充分发挥企业家的正外部效应;企业家受教育程度、职工培训投入、雇佣员工质量、企业资本投入对企业生产率的提高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但企业家精神对不同行业的影响存在着结构性差别。 相似文献
3.
数据要素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关键生产要素,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其理论机理:(1)数据要素作为生产要素直接投入生产促进经济增长,发挥直接效应;(2)数据要素投入后与其他生产要素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同时也会改变生产结构、促进禀赋结构变迁,间接促进经济增长,发挥间接效应。本文采用增长核算模型和发展核算模型,在对新古典生产函数以及新结构生产函数进行拓展的基础上,考察数据要素积累影响经济增长的理论机制。研究发现,在两种新生产函数下,数据要素积累均能产生直接效应;长期跨国收入差距均取决于技术差距和人均数据积累速度。此外,依据新结构的新生产函数,数据要素积累还能发挥间接效应;人均资本结构变迁差距和人均数据结构变迁差距也是长期跨国收入差距的原因。因此应该重视数据要素积累,发挥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加速实现中国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4.
5.
本文以 2004~2017 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 构建跨期经济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 从理论及实证两方面探讨环境污染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力。 研究结果表明: 基于环境的健康效应视角, 环境污染显著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且以 SO2 排放总量和 COD 排放量分别作为解释变量的计量检验结果是一致的; 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恶性累积的负外部性, 当门槛区间值越高, 即期初城乡收入越大时, 环境污染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张效应越强; 城镇化、 政府行为、 产业结构升级等因素也会影响城乡收入差距。 因此, 在均衡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定中, 政府应注重环境污染成本在城乡之间的分配及固有城乡收入差距的改善问题。 相似文献
6.
7.
本文在产业结构差异化视角下考察了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结构对地方 GDP 增长的不同影响, 试图找到产业结构与地区经济增长的关系。 研究结果发现, 从全样本视角来看, 一般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对地方GDP 增长的效用不显著, 而税收返还可以有效促进地方GDP 的增长; 当利用产业结构的差异将样本进行分类后, 回归结果出现了明显的差异化, 在第二产业占主体的地区, 一般转移支付和 专项转移支付具有促进地方GDP 增长的作用; 第三产业占主体的地区, 一般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对地方GDP 的增长形成了抑制作用; 税收返还在不同产业结构下对GDP 均具有促进效应, 但效应大小仍受产业结构的影响。 上述研究发现为中央财政资金分配的现有研究引入了地方产业结构的视角, 结合各地区不同的产业结构来制定适合的转移支付结构模式将更加有助于地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