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促进我国风电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从全球气候变化和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高度来看待当前风电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我国风电开发及消纳相关重大问题研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风电大规模发展对温室气体减排、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介绍我国风电的初步开发规划和布局特点,提出促进我国风电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建立一套完整的电力系统风电消纳能力研究方法,研究适应风电大规模发展的电源结构及布局、风电的开发规模及消纳市场等重大问题,最后分析风电等清洁能源大规模开发对我国优化能源结构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贡献度。  相似文献   

3.
科学有序发展风电是实现我国能源和电力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风电具有优质能源劣质电的属性,其消纳既是技术问题,更是管理机制问题,需要从电力系统各环节进行系统分析。统筹风电科学发展的核心是切实贯彻落实《可再生能源法》。  相似文献   

4.
科学有序发展风电是实现我国能源和电力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风电具有优质能源劣质电的属性,其消纳既是技术问题,更是管理机制问题,需要从电力系统各环节进行系统分析。统筹风电科学发展的核心是切实贯彻落实《可再生能源法》。  相似文献   

5.
科学有序发展风电是实现我国能源和电力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风电具有优质能源劣质电的属性,其消纳既是技术问题,更是管理机制问题,需要从电力系统各环节进行系统分析。统筹风电科学发展的核心是切实贯彻落实《可再生能源法》。  相似文献   

6.
梁枫 《中国机电工业》2006,(12):100-101
风能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积极促进和发展风能是中国政府的主要能源战略。随着近期我国风电的发展规划和国家2006年1月1日起《可再生能源法》的正式实施,风电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强力支持下,风电产业必将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根据相关发展规划,风电装机到2020年达到3000万千瓦。  相似文献   

7.
黄怡  张义斌  孙强  李隽 《电力技术经济》2010,22(3):18-21,39
近年来,风电作为应对能源短缺和气候变化双重挑战的重要手段,在全球范围得到迅猛发展。在深入剖析我国风电发展历程及现状的基础上,解析实现我国风电规划目标所需的风电发展速度,就风电高速发展给电网、电源、各相关配套行业带来的不适应问题,从加强宏观调控、加快配套电网和电源建设等角度提出了保障我国风电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风电产业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如何整合优质资源,增强创新能力,促进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的重要课题。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理事长刘振亚在中电联第五次会员大会的讲话中明确指出,中电联及各电力企业要主动配合政府做好清洁能源发展规划研究及相关工作,统筹制订电力工业科学发展规划。要针对我国清洁能源发电规模大、分布集中、远离负荷中心等特点,深入分析影响和制约清洁能源发展的关键问题,提出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促进我国清洁能源持续健康发展。为此,本期特刊出一组关于"促进风电可持续发展"的文章,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我国风能资源到底有多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风电产业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如何整合优质资源。增强创新能力,促进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的重要课题。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理事长刘振亚在中电联第五次会员大会的讲话中明确指出。中电联及各电力企业要主动配合政府做好清洁能源发展规划研究及相关工作。统筹制订电力工业科学发展规划。要针对我国清洁能源发电规模大、分布集中、远离负荷中心等特点,深入分析影响和制约清洁能源发展的关键问题,提出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促进我国清洁能源持续健康发展。为此,本期特刊出一组关于“促进风电可持续发展”的文章,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我国风电大规模开发面临的规划和运行问题分析   总被引:20,自引:17,他引:3  
风力发电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在我国已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介绍了我国的风能资源及开发条件,风电开发规划及布局特点。分析了我国风电大规模开发所面临的风资源详查与评估、风电与其他电源和电网的统一规划、风电并网后系统的协调控制与运行、风电开发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促进我国风电大规模开发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1.
我国风电发展相关问题分析   总被引:24,自引:15,他引:9  
风电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清洁、可再生、无污染的特点,也是目前最具规模化开发和商业化发展前景的新能源,对减排温室气体、保护环境和实现电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我国风电发展现状及风能资源入手。对未来我国风电发展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分析,介绍了我国风电技术发展现状,提出加快风电设备制造国产化、近海风电技术研发和大型风电场接入对电网的影响等问题的研究,为风力发电及风电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2.
海上风电作为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构筑新型电力系统的一种清洁能源,日益受到各国重视。我国海上风电累计投产装机居全球第一,但是与欧洲国家相比,我国海上风电行业发展仍有一定的差距,还需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我国海上风电集中连片规模开发和全产业链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我国与欧洲国家海上风电行业发展现状对比发展速度对比得益于技术进步、商业模式创新和政策支持,全球海上风电行业得到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近年来一直是全国"两会"关注的焦点。今年"两会"召开前夕,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国家能源科技"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未来我国能源发展将向绿色、多元、低碳化转变,向生态环境保护和能源协调发展转变,风电、光伏、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是未来调整能源结构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给风电一个合理的价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能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风力发电技术已日益成熟,可以形成产业。发展风电对于改善能源结构、保护环境、保障能源安全、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中国要大力发展风电,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然而,我国的风电开发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不少障碍,有待于解决。在发展风电面临的许多问题中,最关键的是风电的价格问题。笔者认为,近年来我国在风电发展中,对风电的成本和价值的认识出现了偏颇,过分追求风电低电价,过早地出现了过度竞争,这些都不利于风电事业的健康发展。一、风电的成本构成风电场…  相似文献   

15.
西班牙风电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班牙近年来通过实施风电溢价制度、调整电源结构、强化系统调峰能力、应用风力预测技术、建立可再生能源电力控制中心、加强电网建设规划等手段,在推动风电快速发展的同时,保障了电网的稳定运行。对西班牙风电发展情况、电源结构和电网特点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其在促进风电消纳和保障电网安全运行方面的举措,提出了推动我国风电与电力系统协调发展的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以煤炭等化石能源为主的传统能源结构已难以支撑未来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就发展清洁能源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已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尤其对保障能源安全、调整能源结构、促进节能减排等具有重要作用。重点分析了清洁能源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系统调峰能力、跨区输电通道建设、清洁能源统筹规划、配套政策体系等;针对不同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建议与思路。  相似文献   

17.
新闻点点评     
《中国电业》2011,(6):4-5
《中国能源报》:“十二五”风电进入战略转型期 国家能源局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总结风电发展经验,未来我国将不再一味发展大型风电基地。也鼓励分散式开发。  相似文献   

18.
从当前对风电发展的基本认识存在的误区和问题出发,总结国外促进风电与电网协调发展的主要经验和做法,提出实现风电与电网协调发展的基本思路与策略,以及实现我国大规模风电并网的措施和建议,为破解我国未来风电大规模发展难题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卢强 《电力技术经济》2011,23(12):1-4,9
能源问题是我国发展方略的首要问题。为了阐明新时期我国能源发展问题,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分析了我国化石能源利用的危机,阐述了水能利用是能源发展方略之首,大力发展具有固有安全性的核电,大型风电与小风电同时并进,积极推进太阳能发电等问题。分析了当今煤电存在的“市场煤,计划电”的矛盾,并给出了煤炭与发电企业逐渐融合的解决方案。最后总结出实现我国电力的科学发展应该坚持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正>分析市场趋势和资源潜力,制定海上风电中长期发展规划,引导海上风电健康有序发展,健全完善政策机制,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推进海上风电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随着新型能源体系的构建,带动了我国海上风电开发建设的加速增长。按照《“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海上风电规模化发展的重点是山东半岛、长三角、闽南、粤东和北部湾五大海上风电基地,同时要推动深远海海上风电技术创新和示范应用。新形势下,准确把握海上风电产业发展的政策导向,分析市场趋势和资源潜力等相关问题,对于电力企业把握市场机遇,精准投资,推进海上风电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