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研发既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基础,也是其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江苏省企业科技投入与科技产出之间的关联程度。结果表明,科技经费支出、技术改造费用支出对于科技产出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企业通过灰色预测,可提前合理安排资金,从而促进科技投入与科技产出和谐发展。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从而更加有效地推动科技发展,不断增强企业发展动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课题,文章从狭义科技投入出发,选取2001-2008年福建省相关数据,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福建省科技经费投入总量、财政科技经费拨款、R&D经费投入、企业科技经费投入与福建省GDP之间的关联性,井据此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课题,文章从狭义科技投入出发,选取2001-2008年福建省相关数据,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福建省科技经费投入总量、财政科技经费拨款、R&D经费投入、企业科技经费投入与福建省GDP之间的关联性,并据此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经济发展在带来城乡消费水平提高的同时,城乡消费分层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当前,扩大居民消费、提高居民消费结构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明显增强。由于城乡居民在消费理念、消费习惯和消费环境的不同,山西城乡消费水平差距较大、消费结构呈现差异性。文章以2013—2021年山西城乡消费结构数据为研究对象,以可支配收入为切入点运用灰色关联法分析其特征并进行对比分析,并提出持续促进城乡居民致富增收、推动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一体化建设、促进生活服务消费升级、改善城乡消费环境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服务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科技投入对服务业经济增长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依据山东省2001—2008年的统计数据,以灰色关联度分析作为工具,对科技投入各指标与山东省服务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山东省科技投入与服务业经济增长呈现比较显著的相关关系,并且科技人员比R&D经费支出对山东服务业经济增长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6.
利用灰色系统理论,以环保投资外部效益内化为前提,对企业优化环保投资规模进行综合评价与决策,以提高企业的环保投资效率、激励企业的环保投资行为。认为,在相关环境标准和法律约束的框架下,应该使用经济杠杆赋予企业一定的污染治理选择权,促使其综合考虑、权衡利弊,开拓和寻找既切合实际又具有良好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污染治理方案,环保投资活动才有经济基础,才有可持续的动力。  相似文献   

7.
艾建玲 《当代经济》2008,(8):110-112
文章系统分析了长沙科技投入的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计算了长沙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度,结果表明R&D经费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联度达到了0.86,说明长沙科技经费投入成效显著,但研究与开发活动人员对经济增长的关联度只有0.52.表明长沙应重视科技人员的投入,不断扩充科技人员数量。提高科技人员素质:在高校内将产、学、研有机结合,在企业内大力开展科研活动.调动企业科技人才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综合分析评价各种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赫希曼的主导产业关联度标准,采用关联分析中的灰色关联分析法,以各层次产业对目标产业的贡献关联程度为基础,综合确定区域主导产业,并通过具体实证研究验证所用方法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了制造业与物流业存在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内在联系,物流业的不断发展使两者的相互联系增强。利用浙江省10年来的统计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分析,对浙江省制造业与物流业协调性进行分析,提出了促进制造业与物流业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河南省农民增收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凌 《当代经济》2009,(19):164-166
近年来,河南省农民收入增幅趋缓,增收难度加大,成为河南省解决三农问题的最大困扰.文章对1997年至2006年影响河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六个主要因素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显示河南省农民收入与农业总产值关系最为密切,其余依次是乡村从业人员、农作物播种面积、粮食产量、GDP和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村劳动力比例等因素,本文在对此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河南省农民收入增长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李影 《技术经济》2010,29(3):95-99
本文基于灰色关联度理论,对我国煤炭、石油、天然气、水电等常规能源与经济增长的关联程度进行了量化。结果显示,煤炭消费依然是我国的能源消费主体,其次是石油、水电、风电、核电及天然气。这意味着目前我国能源利用的主要矛盾并不是能源的总量约束,而是能源的结构性约束。  相似文献   

12.
我国区域能源效率收敛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师博  张良悦 《当代财经》2008,106(2):17-21
基于变异系数的分析显示,我国整体视角的能源效率是趋异的.但就区域层面而言,西部能源效率表现出发散的迹象,东部显示出趋同的特征,而中部则呈现出逐渐向东部收敛的态势.在西部地区,西北能源效率具有明显的发散特征,西南能源效率的变异系数处于频繁波动状态.通过借鉴经典的收敛回归模型检验发现,中部能源效率和经济发展水平越低,能源效率向东部水平收敛的速度愈快,具有β收敛的特征.通过对省际能源效率影响因素的分析,我们认为,西部要实现能源效率向东部、中部的收敛,必须弱化政府对经济的直接干预,并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  相似文献   

13.
传统区域划分方式多从地理区位的角度出发,缺乏对拟解决问题的针对性.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区资源条件、发展状况以及能源效率水平差异悬殊,对各地区进行更为科学的聚类分组将有利于节能潜力的合理挖掘,同时可为针对性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针对能源效率问题对中国30个省级地区进行聚类分析,并对新分组后各组内地区能源强度变异系数的收敛性进行检验.根据选取的指标,将30个地区分为6组,重新分组后,各组均具有明显的特征;能源强度表现出了显著的收敛性;能源强度变异系数曲线总体上呈倒U型变化规律,说明在组内能效差异水平到达峰值后,组内各地区的能源强度开始进入收敛期.  相似文献   

14.
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增长方式不同,能源利用的效率也存在差异.能源利用效率的改善对于地区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数据分析法(DEA)规模可变模型在个体差异、相对效益评价上的优势,对我国30个省市区能源利用效率有效性进行评价,以期为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石油消费对外依存度与各个产业比重的关联度的基础之上,选取关联度最大的第二产业比重建立GM(1,1)模型,引入二阶软化算子调整第二产业比重数列,然后在此基础上建立石油消费对外依存度和第二产业比重的GM(1,2)模型。结果表明,我国石油消费对外依存度以年均1.51%的速度增长,到2018年将达60%。依据石油消费对外依存度指标等级分值表可知,届时我国石油安全处于高度危险的水平,因此,针对如何降低石油消费对外依存度给出了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17.
中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进程中,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中国走低碳发展的道路,要改变以往的高消耗、高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文章通过对中国近9年来的能源生产结构进行了灰色关联度分析,发现原煤、原油、天然气、新能源与总能源的关联度分别为0.873 5、0.608 3、0.725 1、0.762 9.结果表明,中国经济的发展是以消耗原煤为主要能源手段,这种能源结构不利于建构低碳经济.为了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设"两型社会",必须大力调整产业、能源结构,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8.
以2005-2007年各省区的工业能源效率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外资企业进入对工业能源效率所产生的影响。进行检验后发现,由于普遍整体的技术水平要高于国内企业,外资进入总体上会提高省区的工业能源效率;而由于企业性质不同,即港澳台企业相对于其他外资企业来说规模偏小、环保意识较差、生产和环境技术较差等,导致港澳台外资对能源效率的影响要小于其他外资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基于SFA模型的科技环境对中部地区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随机前沿分析(SFA)模型对1990-2010年中部六省的能源效率进行了测算,并重点研究了科技环境对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各省区的能源效率均呈现波动趋势,山西、安徽、河南、湖北和湖南5个省份的能源效率总体上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而江西呈现明显下降趋势;科技人力资源与能源效率显著负相关,地方财政科技投入和高科技产业规模与能源效率显著正相关.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不完全契约理论下企业间的交易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不完全契约理论分析框架,利用拓展和延伸了的不完全契约理论模型,在分析归纳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引入私下执行资本(PEC),并进一步深入到自我执行机制的内在因素和作用机理.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正是重复博弈下的未来收益、声誉溢出和诱因底线等因素影响了PEC,进而影响企业间交易效率.分析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上下游企业间交易行为乃至更广泛的企业关系,对于解释和改善我国企业目前管理现状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