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德国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现状分析秦晓钟90年代德国跨国公司扩大对华投资规模的原因1德国国内经济环境与国际竞争迫使德国跨国公司扩大对外直接投资。德国经济在二战以后迅速恢复并得到了快速发展,在造船、汽车制造、电子、冶金、化工、核能利用和航空航天领域具备...  相似文献   

2.
徐彬 《当代经济》2016,(30):116-118
应用科学大学是德国政府改革高等教育结构和促进教育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结果.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的大力发展对二战后德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的办学模式对于我国地方性本科院校如何走特色之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3.
问题提出农业产品除了供给人们饮食以外,作为工业生产原材料被广泛应用也不足为怪,但“新生农业原材料”(德文:Nachwachsende Rohstoffe)在德国重新受到重视不能不说具有重要意义。在德国历史上,农业原材料在传统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农业和工业供需的市场协调和平衡在德国经济腾飞以及战后经济恢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德国经济的上升、现  相似文献   

4.
城市及河流被污染、土地沙漠化、废弃物排放已经成了环境恶化的大问题,河流被污染,这些情况在很多地方触目惊心.即使发达国家德国也不例外,德国用25年才恢复过来.德国电厂旁边水被污染了,经过30年时间才恢复到现在的状况.即使发达国家要恢复一个地区原来的生态都要花大量的时间和资金,更何况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文章针对一些节能设计中的常用策略作以归纳总结,并简要阐述这些设计策略是如何与最终的建筑形态有机结合到一起的,从而增进对可持续性与生态建筑设计实践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目前德国的科技实力与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相当。但是,多年积累的科研和教育体制缺陷已逐渐暴露。德国统一以来,其高科技产业有一个先下降后恢复的阶段。1993年,德国的高科技产业各项指标都跌落到最低点,以后到1997年,一直处于平稳增长期。其主要表现在以下...  相似文献   

6.
德国科研体系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21世纪来临之际,德国政府对其20世纪科研体系的建立和发展进行了总结。从德国科研体系建立、不断完善、调整的几个阶段可以看出,国家对科研的掌握和资助是德国所获得的最重要的经验。在当前经济和市场全球化大趋势下,德国科研体系也面临新的挑战,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科研体系改革是大势所趋。科研政策回顾二战后由于大部分科研机构被毁以及人才大量流失特别是在尖端技术领域驱逐犹太科学家,造成科研广度和质量严重下降,直至20世纪70年代初德国科研体系恢复和重新规划。在重建研究和培训体系中德国各州承担了主要任务。50年代后期,州政府承…  相似文献   

7.
刘国芬 《经济师》2006,(7):45-46
德国经济在二战后的迅速恢复是有目共睹的。路德维希·艾哈德(LudwigErhard)领导的经济改革的有效实施,在物价稳定的前提下实现了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充分就业的双重目标,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至20世纪60年代,德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经济学界和社会各界多把战后西德的经济成就主要归因于弗莱堡学派的社会市场经济理论。文章重点分析德国经济快速复苏的内在原因———弗莱堡学派的社会市场经济理论,并从中提炼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50年来,大规模的军备竞赛和对抗,拖垮了原苏联、消弱了美国,战败国日本和德国却抓住机遇,集中人力、财力恢复和振兴经济,分别成为世界第二和第三经济大国。大国地位和实力的变化,提供了三点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9.
所谓福利国家制度就是由国家立法而建立起来的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7世纪英国的《济贫法》和18世纪80年代德国俾斯麦政府的工人社会保障计划。二战后,为安抚民众和恢复经济,英国率先开始了社会保障制度的恢  相似文献   

10.
德国煤矿区景观生态重建/土地复垦及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采矿业对矿区环境的破坏是不可否认的,但并不意味送这是对生态永久的破坏。德国的成功经验证明,通过合理的整治和复垦规划,这种损害是可以恢复的。文章对德国矿区景观生态重建/土地复垦的历史变迁、实施手段、理论研究等方面作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并对中国进行矿区景观生态重建时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进一步健全法制、明确职责、建立健全规划体系,加强公众参与并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是中国矿区生态重建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1.
刘向林 《经济师》2006,(10):80-80,82
有限责任公司人合性与自然人继承权的冲突是股权继承中的永恒主题。新公司法采取股权自由继承的做法,以协调这一冲突。但与国外立法相比,其对继承人权益的保护仍显不足,需借鉴德国立法加以完善。另外,因股权继承导致公司人合性丧失后,在公司未陷入僵局时,尽量恢复公司的人合性。在公司陷入僵局时,强制解散公司。  相似文献   

12.
一、无价的人力,是不竭的资源 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和日本变成了一片废墟,不仅丧失了大片国土,国内经济也惨不忍睹,处于瘫痪状况.可是,在短短的二十多年时问里.他们不但恢复了国力,而且还迎头赶上了美国,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奇迹.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战争虽然破坏了它们的厂房、机器、交通等硬件设施,但并未破坏它们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力资源.它们都能动员它们的人力资源,恢复国力.充足的、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是其经济飞速发展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3.
进入90年代以来,海外汽车企业来华推销人员急剧增加。日本、美国、德国以及法国、意大利,几乎世界各大汽车厂商都纷纷来中国展示自己的产品和技术,争取顾客。这一新动向的背景是:90年代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而带来的对交通工具旺盛的需求以及中国即将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将降低关税并放宽对汽车进口的各种限制。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计划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过渡,即将恢复我国“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等外部环境的变化,国内外不锈钢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从1991年有关资料统计数字中我们看到,日本年产不锈钢产量(粗钢)354.9万吨,南朝鲜41.7万吨,美国170.4万吨,德国115.4万吨,中国只有31.9万吨。国际上人均不  相似文献   

15.
本文宏观考察了19世纪德国法理学发展的思想史轨迹。19世纪的德国法理学围绕统一德国的主题而展开,经历了面对统一问题的自由主义法理论与民族主义法理论间的复杂争论。19世纪的德国资产阶级要求的民主问题与地方封建邦的自主要求混杂在一起,从而又危及着德国的统一问题(德国自由主义法理论的困境);同时,德国的统一问题又与维持德国封建君主制关联在一起(德国民族主义法理论的困境)。这是德国法理学不同于自然法理念的历史法理学特征。可以说,以历史法学为象征的19世纪德国法理论丧失了现代性的普遍品格,成为一种德意志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6.
1.中医在德国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中医的针灸开始进入德国。几十年来,中医药在德国有了较快地发展。接受中医治疗的人越来越多,医学界对中医药理论的科学性和临床效果也表现出越来越浓厚的兴趣。很多德国有识之士和华人医生为推动中医药国际化做了大量的艰苦和有成效的工作,使较多的德国人对中医学和中医药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中医防病治病的疗效逐渐被承认。目前,在德国所谓中医主要是指针灸,在德国针灸普及得相当广泛。据了解,全德国目前有20%的私人诊所都在用针灸治疗。中医在德国的发展主要有两个原因:德国的医生对有些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7.
浅析德国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特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二次大战结束后 ,德国大地一片废墟 ,国民经济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而且还要支付巨额的战争赔款。但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 ,德国不仅医治了战争的创伤 ,还一跃成为仅次于美、日的世界第三大经济强国。德国经济的重新崛起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德国的高素质人才和丰富的人力资源。所以 ,探索德国的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模式是十分有意义的。一、德国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1、实施“双轨制”的职业培训。德国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一个很有特色的地方就是它的职工培训和考核制度 ,这一制度在德国企业已形成体系化、网络化。在德国 ,职工培…  相似文献   

18.
随着安徽省与德国下萨克森州交流与合作的不断深入,"中国安徽德国中心"应运而生。在全球化和国际化不断发展的新时期,"德国中心"有许多发展机遇也面临很多挑战。以德国中心为例,探讨加强对外联络,为自身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树立"德国中心"品牌,增强社会影响力,是不断发展完善"德国中心",使之发挥更大作用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服务,为科技和教育发展服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德国颁发1997年未来奖史缅纳德国未来奖——即德国总统技术创新奖1997年颁奖仪式于1997年11月28日在柏林举行,德国总统赫尔佐克出席了颁奖仪式并为获奖者颁发了奖状。德国未来奖是在德国总统赫尔曼·赫尔佐克的倡议下设立的,其目的是在德国范围内,对技...  相似文献   

20.
陈涛  李廉水 《技术经济》2005,24(5):35-37
德国是世界制造业强国,在制造业发展过程中高度重视“高级蓝领”培养。注重技能的文化传统是德国高级蓝领培养的坚实基础;健全的法律法规是德国高级蓝领培养的重要保障;分权式的管理体制是德国高级蓝领培养的体制动力;完善的教育体制是德国高级蓝领培养的效益保证;多元化的经费投入是德国高级蓝领培养的重要支撑;产学合作培训是德国高级蓝领培养的重要特色。现今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第四大国,“高级蓝领”严重短缺,德国高级蓝领培养与培训体系的经验对我们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