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劳动合同法》于2008年1月1日正式实施,为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提高劳动用工的基础管理水平,以适应新形势下对劳动用工管理的规范化要求,营造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针对哈二局劳动用工管理复杂、多元化的特点及临时工、农村电工用工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从2007年8月开始,哈二局人资部在全局范围内实施劳动用工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各项劳动用工管理制度,根据管理需要和用工性质,建立各级各类用工的审批和备案制度。根据劳动定员标准,控制企业用工规模,优化企业组织机构,加强岗位管理,建立企业岗位分类体系,完善岗位动态管理制度,提高劳动用工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健全劳动用工信息数据库,使企业用工真正做到可控和在控。  相似文献   

2.
随着<劳动合同法)于2008年1月1日正式实施,为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提高劳动用工的基础管理水平,以适应新形势下对劳动用工管理的规范化要求,营造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针对哈二局劳动用工管理复杂、多元化的特点及临时工、农村电工用工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从2007年8月开始,哈二局人资部在全局范围内实施劳动用工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各项劳动用工管理制度,根据管理需要和用工性质,建立各级各类用工的审批和备案制度.根据劳动定员标准,控制企业用工规模,优化企业组织机构,加强岗位管理,建立企业岗位分类体系,完善岗位动态管理制度,提高劳动用工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健全劳动用工信息数据库,使企业用工真正做到可控和在控.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企业劳动纠纷频繁出现,不规范的劳动用工和劳动组织管理不仅会影响到企业经济效益,更会影响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建立起科学规范的劳动关系,采用统一的劳动用工和劳动组织管理,提高劳动组织中岗位定员的合理性,处理好发生的劳动纠纷势在必行。文章从企业劳动组织的内涵及意义入手,分析了现阶段企业劳动用工和劳动组织管理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新时期的劳动用工和劳动组织管理提出了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4.
浅谈供电企业规范劳动用工管理实践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加强和规范供电企业劳动用工管理,积极推动供电企业劳动用工管理走向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探讨供电企业规范劳动用工管理的工作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我国社会经济正处于转型期,劳动纠纷问题频繁出现,企业在劳动用工与劳动组织的过程中要建立起科学规范的劳动关系,通过统一的劳动用工管理,完善劳动考勤等制度,提高劳动组织管理中的岗位定员的合理性,进一步明确岗位责任,处理好发生的劳动纠纷,是进一步提升企业劳动用工与劳动组织管理工作水平的重要措施。本文就当前企业如何进一步加强劳动用工与劳动组织管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随着《劳动合同法》于2008年1月1日正式实施,为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提高劳动用工的基础管理水平,以适应新形势下对劳动用工管理的规范化要求,营造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针对哈二局劳动用工管理复杂、多元化的特点及临时工、农村电工用工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从2007年8月开始,哈二局人资部在全局范围内实施劳动用工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各项劳动用工管理制度,根据管理需要和用工性质,建立各级各类用工的审批和备案制度。根据劳动定员标准,控制企业用工规模,优化企业组织机构,加强岗位管理,建立企业岗位分类体系,完善岗位动态管理制度,提高劳动用工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健全劳动用工信息数据库,使企业用工真正做到可控和在控。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不断的深入发展,企业和员工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因此劳动用工和劳动组织管理也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在劳动纠纷严重的这个社会中,所以正确处理好劳动用工和劳动组织管理不仅有利的处理好企业和员工的关系,更有利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促进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本文将以企业的劳动用工和劳动组织管理为主进行讨论,探讨其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完善和健全《劳动合同法》。虽然从一定程度上,规范了企业的用人管理,保障了劳动人员的合法权益,但也带来了诸多弊端。笔者以供电企业为例,探讨《劳动合同法》下供电企业存在的用工风险以及解决措施进行详细探究与讨论。  相似文献   

9.
劳动用工规范化管理是企业资源、战略、行动和业务有机结合的管理体系,是新形势下企业寻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论述了劳动用工规范化管理的内涵,并从劳动合同管理、员工权益维护、劳动定员管理、用工风险规避、用工纠纷化解方面对新形势下劳动用工规范化管理的实践措施进行分析,以为现代企业劳动用工规范化管理的实现提供支持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善待员工     
“事业在人”、“以人为本”是近几年在我国企业界较流行的说法。但是,从温家宝同志亲自为民工讨工钱,到每年发生的众多的劳动争议事件,我们都看到了我国企业在对待员工的问题上还存在很多不足。不久前,中国企业联合会课题组对我国企业用工状况作了个调查(见本期“我国企业劳动用工面面观”一文——编者注),调查折射出了我国企业劳动用工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和障碍,其中,从企业角度看,主要是如何在守法的基础上善待员工的问题。企业善待员工,从大的方面来讲就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善待员工,才能使员工安居乐业,进而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1.
在企业的用工过程中,要充分做好劳动用工风险的分析和应对处理工作,在劳动合同法的指引之下,进一步有效明确劳动用工的相关风险,具备应有的风险识别、判断和管控能力,这样才能进一步有效提升劳动用工的效能和价值,为劳动者权益的有效维护和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结合企业劳动用工的具体情况,本文重点分析了劳动合同法下的企...  相似文献   

12.
戴德清 《人力资源》2014,(11):23-25
随着企业劳动用工环境的变化以及劳动法规的日趋完善,社会、企业和劳动者自身对劳动用工风险的有效应对措施也日见成熟.但如果企业防范风险的意识淡薄,对风险控制不当,仍然会带来许多不必要的纠纷和经济损失.所以,把控劳动用工管理过程中的危险点,运用相关法律知识及恰当的风险防范方法,避免和减少纠纷的发生,对企业来讲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既处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机遇期,又处在劳动关系矛盾的凸显期。文章结合国家劳动法规的调整和要求,针对当前形势下企业劳动用工中现状和主要问题,就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出了一些理念和建议,旨在为企业提高用工管理水平,实现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非标准劳动关系主要包括劳务派遣和非全日制用工两种形式。由于《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这一用工模式进行了超标准劳动关系的规范,使得用工单位在采用这种用工模式时,存在了巨大的劳动用工风险,承担超标准劳动关系的劳动管理义务。因此、基于对《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的诸多法律规定的梳理,提出企业在采用这种用工方式时应采取的应对措施,并提出企业应探索采用外包这一新的劳动用工模式。  相似文献   

15.
《劳动合同法》的实施,进一步完善了企业的用工管理法规。目前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终止、企业管理制度制订、劳务派遣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与《劳动合同法》不协调的地方。文章针对这些问题,结合企业实际,从员工招聘、制定劳动合同条款、拟定劳动报酬、员工培训、岗位变动、完善管理制度、劳务派遣等方面提出对策。提供借鉴通过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完善企业管理制度为企业。  相似文献   

16.
<劳动合同法>的实施,进一步完善了企业的用工管理法规.目前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终止、企业管理制度制订、劳务派遣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与<劳动合同法>不协调的地方.文章针对这些问题,结合企业实际,从员工招聘、制定劳动合同条款、拟定劳动报酬、员工培训、岗位变动、完善管理制度、劳务派遣等方面提出对策.提供借鉴通过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完善企业管理制度为企业.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分析当前我国电力集体企业劳动用工现状及用工管理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电力集体企业的劳动用工进行规范管理的对策建设。  相似文献   

18.
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对高端技术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企业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对企业员工进行整合的过程,例如企业招聘、人员流动、职工分配等都属于人力资源管理的范畴。规范劳动用工,强化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企业招纳人才、培养人才的关键。笔者从企业劳动用工和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两方面入手,对如何规范劳动用工体质从而强化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对策做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9.
利益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核心,只有得到足够的利益,才能保证企业平稳运行,促进企业发展。在提升企业利益工作中,规范劳动用工管理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是提升企业利益的重要指标,通过规范劳动用工管理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达到人力资源的最合理利用,降低人力成本投入,提高企业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因此要把规范劳动用工管理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工作作为提升企业效益管理中重要方面,通过规范劳动用工管理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升企业效益。  相似文献   

20.
企业用工制度的阶梯式结构模式邱国栋科学合理的劳动用工制度,应该是既能保证职工个人能力的充分发挥,又有利于实现企业群体能力的最佳组合。在世界现存的诸种劳动用工制度中,美国模式和日本模式最具代表性,二者分属于“两级”,美国模式注重于职工个人能力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