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1 毫秒
1.
在不同时代,人权问题始终是一个政权问题,它依赖于在社会生活中统治阶级的宗教、道德伦理、哲学思想。而宪法则是在一定时期的社会生活中建立的,并且公民权力和自由是不断补充的,但是宪法并不能保障整个社会都具有充分享有权力的生活,而只是一部分人,这一部分人就是所谓的“上层统治集团”。  相似文献   

2.
王海燕  许靖寰 《经济师》2005,(11):68-69
宪法的效力,是指宪法的法律强制性和约束力,是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对整个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进行调整所具有的最高法律效力。具体而言,它是指宪法在属时、属地、属人、属事四维度中的国家强制作用力。宪法效力问题,是宪政实践和理论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立宪和行宪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对宪法效力的研究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研究宪法效力的目的是更好、更充分地实现宪法的效力。  相似文献   

3.
执政安全是指执政党在对国家权力的掌握、控制和行使过程中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中国共产党执政安全的基本内涵是:在与国内其他政党的关系中,党处于执政地位并受国家宪法保护;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事务中,党是领导核心并坚强有力.  相似文献   

4.
信访制度的存在不仅有着深刻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有着现实的宪法依据,是将公民的宪法性权利予以落实的一种制度安排。信访权利属于救济权的范畴,信访制度作为一项中国特有的制度,具有政治参与、权力监督以及权利救济的功能。正确的功能定位,是信访制度得以在社会生活中发挥好重要作用的前提。  相似文献   

5.
宪政经济学(Constitutional Economics)是经济学方法在宪法领域的推进,侧重的是宪法规则的经济学分析。“宪政经济学”这一名称最早出现在由理查德·麦肯齐编辑的《宪政经济学:包含政府的经济权力》(1984)的论文集中。宪政经济学是分析宪法和宪政的经济后果的经济学(罗森鲍姆,2001)。它着重研究在社会共同生活中制约和影响经济和政治行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法治发展是与社会结构转型、体制转轨和大国崛起等进程复杂交织在一起的社会总体发展战略的一部分,法治的实现既需要国家权力施行善法,也需要法律约束国家权力。本文着眼于当今社会法治发展存在的内在悖论与难题,界定了法治的边界,重申了法治的价值,分析了法治失范的历史原因与现实原因,提出可以通过发掘传统文化中的善治思想、明确宪法地位以加强权力控制、发展市场经济来达到市场整合的方法促进法治的进一步转型,以期对法治社会的构建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刘健 《时代经贸》2013,(12):184-185
中国的法治发展是与社会结构转型、体制转轨和大国崛起等进程复杂交织在一起的社会总体发展战略的一部分,法治的实现既需要国家权力施行善法,也需要法律约束国家权力。本文着眼于当今社会法治发展存在的内在悖论与难题,界定了法治的边界,重申了法治的价值,分析了法治失范的历史原因与现实原因,提出可以通过发掘传统文化中的善治思想、明确宪法地位以加强权力控制、发展市场经济来达到市场整合的方法促进法治的进一步转型,以期对法治社会的构建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法治理念中,私权利是公权力的基础,国家的公权力来源于公民对其私权利的让渡.孟德斯鸠曾说过“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遇到有界限的地方方能休止.”公权力形成后往往会产生异化,公权力的异化往往会严重损害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而社会监督作为协调公权力与私权利关系的一种有效措施便显得尤为重要.社会监督是由国家机关以外的政治或者社会组织和自然人,依照宪法和有关法律,对各种法律活动的合法性所进行的监督.  相似文献   

9.
如果说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那么韩国人可能会感到庆幸。因为在他们根据1987年的宪法述选出的5个总统中,从来没有一个人拥有过绝对的权力。然而不幸的是,在他们有限的权力范围内,这些总统先生们已经腐化了他们身边的每一个人。  相似文献   

10.
在传统的基本权利理论中,宪法的目的是为了防御国家权力的侵害,而在私领域中,宪法基本权利的条款则不适用。中国由于受"两个司法解释"的影响,宪法基本权利的私法效力也一直没有受到重视。但是,目前宪法的发展趋势是将宪法效力向私领域拓展。其中,以德国"第三者效力说"、美国的"国家行为"理论为代表,这些著名的理论都为中国有关"宪法基本权利的私法效力"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源泉。  相似文献   

11.
一、依法行政概念的界定依法行政,是指一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行使行政权力,履行自身职责,管理行政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保证政府的各项工作依法进行。(一)宪法和法律是依法行政的依据。行政活动必须以法律为依据。行政机关在行使职权时必须遵循"法无明文规定不得为之"的原则。在各国法律体系中,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依法行政必须以法律为准绳,宪法更是最终判断标准。(二)法定的权限是依法行政的活动范围。行政权力必须受到制约,行政活动必须有其范围。我国各级行政机关的权力,均由人民通过各级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授予,上级国家行政机关也可委托下一  相似文献   

12.
郑雅之 《经济师》2002,(11):251-25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引起整个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 ,也使道德观念建设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和新任务。各级领导干部是社会公仆 ,又是群众的带头人 ,在行使各种权力时应模范遵守社会道德 ,正确处理好权力与道德的关系 ,在权力道德建设中 ,应自觉遵守爱民、服务、公正、廉洁、守法五项职务公德。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现代市场经济建设中的政府规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每一种经济都是政治、经济的结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政府是国家实现治理的权力机构 ,是配置、利用社会资源的重要现实力量 ,极大地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政府制定社会的正式制度 ,政府权力本身也应有相应的规制。行政权力缺乏规制 ,必将导致巨大的社会成本。需要通过宪法制度的完善 ,限定权力 ,制衡权力 ,监督权力。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政策的指导下,社会各阶层总体生活水平都有较大的提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也出现了贫富悬殊的问题。研究目前贫富差距对社会稳定的影响问题是当前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政治任务,务必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在法律意义上,行政法与宪法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特别体现在利用国家的权力来维护公民权益这一方面显得尤为明显。一是,宪法乃行政法的基础,行政法乃是宪法的具体表现,行政法的长期发展需要宪法的一系列原则来做指导,同时宪法理念的更新也与行政法的发展息息相关;二是,行政法的逐步更新升级对宪法的填补、齐全、完善乃至修正起到重要的作用,进而促动宪法日益完善。因此,深入分析行政法对宪法的重要程度,是我国目前进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任务,我们只有带着建设法治社会的目标,才能极力引导行政法与宪法朝着优良的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16.
经济宪法-宏观调控的基本法律架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现代国家基本经济职能的宏观调控不是政府的普通行政问题,而是一个关涉公民基本权利和国家权力平衡的根本法问题.所以,从宪法角度研究和看待宏观调控,是由其本身性质决定的,经济宪法是宏观调控的基本法律架构.同时注意的是,经济宪法不仅包括狭义的经济宪法,也指广义的经济宪法,它们都构成宏观调控的基本法律框架.  相似文献   

17.
人类社会的现实和演进总是指向一种更为丰富、完善而又理性、和谐的社会生活,而从民主目的指向的困境和工具指向的张力来看,民主本身和其目的相混淆就可能产生认识上的混乱和实践上的障碍。作为一种致力于实现更多人的权力与权利和更多的人的权力与权利的程序和机制,民主的根本目的应该是实现一种“更为丰富和完善而又理性和谐的社会生活”。作为一种制度设计,无论其形式与内容的内涵和外延如何,民主都只是为这一目的服务的工具。只有实现从目的到工具的回归,民主的作用才可能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  相似文献   

18.
公民权利和国家权力是宪法的灵魂所在,公民权利一旦产生,它就需要宪法来予以回应,并竭力地走向现实.由此,权利的宪法化和权利的实现也就成了宪政道路上永恒的话题.宪法对公民权利的详尽规制,不应是原则性的条款表述,而应以规则性条款加以明确规定,便于公民权利的宪法规制在宪政实践中可具体援引以及作为司法判案的依据.确认宪法对公民的直接效力和确认宪法对公民权利受侵犯而予以直接救济,已成为法治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9.
权力作为现代政治学的基本范畴,是一个内涵和外延广泛的概念。权力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对社会、国家管理的权力,也可称为统治权、领导权、政治权。是一种公共权力;一类是个人享有的权力,如财产权、肖像权、隐私权等,是人类的生存权力。这里讲的公共权力,是指通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形式实施的,应为公众服务的公共权利。即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的国家公职人员代表人民管理公共事务的权力。  相似文献   

20.
王平一 《经济研究导刊》2012,(1):258+265-258,265
"网络社会问题"是存在于网络社会中的网民普遍遇到的一种"病态现象",它不仅妨碍了网络社会中大部分或一部分网民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而且对整个网络社会造成了较大的危害。要构建和谐的网络社会,就必须高度重视"网络社会问题",而正确认识"网络社会问题"的前提,就必须搞清楚什么是构成网络社会问题的要素等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