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胀的内部主要传导路径是流动性过剩导致资本价格上涨,推动劳动力工资、原料、服务价格的上涨,进而引发了成本推动型的结构性通货膨胀,外部传导路径则是美元贬值引发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通过贸易进口以及比价效应传导至我国。现阶段,政策应该着眼于对整个通货膨胀的传导过程中的主要环节进行调控和管理,从而合理的引导通胀预期。  相似文献   

2.
在引入通胀预期这一因素后,根据2002—2011年样本利用VAR方法对通胀预期、通货膨胀和农产品价格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三个变量具有很强的趋同性,通胀预期和通货膨胀均有明显的惯性,并且通胀预期对通胀的影响要大于通胀对通胀预期的影响;农产品价格和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着双向的因果关系,农产品价格受到通货膨胀56%的决定性影响,而农产品价格对通货膨胀的影响仅为14%。  相似文献   

3.
通货膨胀持久性是通货膨胀的动态特征之一,与货币政策实施效果密切相关。为了扩展和完善我国传统通货膨胀理论,本文对通货膨胀持久性的相关研究进行系统的归纳和综述,在分析通胀持久性来源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估计持久性水平的单变量方法和多变量方法,并分析经济结构、价格机制或货币政策变化对通胀持久性的影响。同时,文章通过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描述了通胀持久性对货币政策的影响,指出制订货币政策时低估通胀持久性的危害。  相似文献   

4.
农产品上涨会加剧通货膨胀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媛 《经济论坛》2011,(3):95-98
粮价和物价关系的考察历来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试图引入对食品价格的分析,利用VAR模型对粮价、食品价格和通货膨胀的关系进行协整检验,判断因果关系走向,对比通货膨胀与粮价、膨胀与食品价格的波动关系,以此来综合考虑粮价、食品价格和通胀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通货膨胀治理与促进中国经济平稳增长的有关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007年以后,由于美元的不断贬值,推动了国际石油、大宗商品和食品价格的不断上涨,向各经济体输入了通货膨胀,并进而促使全球步入了"高通胀"时代。受到能源和食品价格上涨的影响,当前美国、欧元区和德国的通货膨胀率均已到创纪录的高水平。新兴经济体国家经济仍能维持快速增长的趋势,但普遍都面临较高的通货膨胀压力。从2007年下半年以来,在经济继续保持高增长的同时,中国的通货膨胀率也明显上升,出现了从"高增长低通胀"到"高增长高通胀"的转变。在全球物价"涨声一片"的背景下,中国既要避免输入型通货膨胀,又要防止结构性物价上涨可能引发的明显通货膨胀,必须多管齐下,进而在抑制经济过热与物价上涨压力的同时,有效实现其经济平稳增长。  相似文献   

6.
一、通货膨胀对我国生产发展的影响。首先,我国的通胀表现为能源、原材料等进口产品价格的上涨和劳动、土地、物流等成本的上升,这些产品的价格上涨和成本的增加明显快于下游制成品价格的上升,从而增加企业的生产  相似文献   

7.
中国此次通货膨胀与前几次不同的是,过去一年中的价格上涨,主要原因在于食品价格。  相似文献   

8.
程鹏 《时代经贸》2014,(4):188-188
本文首先阐述通货膨胀的概念,然后分析通货膨胀和房地产价格相互作用关系,再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得出我国通货膨胀主要源干房地产价格上涨,最后针对我国当前的通货膨胀治理和房地产价格调控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2007年中国以食品为代表的各种物品价格全面大幅上涨,消费价格指教(CPI)也持续走高,经济出现了通胀.而2008年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的经济增长遭受了很大的冲击,为了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国家出台了4万亿的投资计划以拉动内需.时至今日,该政策效果开始显现.但同时经济又出现了通胀的苗头.因此对2007年通货膨胀原因及治理的分析对于防范经济再次出现通胀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本文将以货币数量论为基础来探究中国该次通货膨胀的原因及治理措施,为当前经济提供前车之鉴.  相似文献   

10.
中国目前又面临着新一轮的通货膨胀,掌握通货膨胀的原因是有效治理通货膨胀的前提。利用一个误差修正模型(ECM)对中国通胀的原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粮食价格上涨、工业品价格上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和货币供给的增加都是影响中国通货膨胀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真是过剩流动性引发了中国的通货膨胀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7月以来,中国的CPI屡创新高,面临越来越大的通胀压力。社会普遍认为,此次通胀的形成归结于2009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流动性的过度投放,故而为控制通胀需紧缩流动性的呼声很高。本文基于1998年1月到2011年4月的月度同比数据,利用SVAR模型分析了中国通货膨胀增长率、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和过剩流动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流动性过剩对中国通货膨胀增长的冲击非常小,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变动对通胀增长有更大、更持续的正向冲击。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变动对中国通胀增长率的影响,远远大于过剩流动性对通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2011年,我国经济面临着较大的通货膨胀压力,全年居民消费价格(CPI)的涨幅将超过5%。在此背景下,国家为减轻通胀压力没有合理调整电价.致使2011年电力供需形势更为严峻。电价调整对物价的影响有多大?本文利用投入产出价格影响模型测算了电价上涨与物价总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结论表明,电价上涨10%对CPI的影响区间为0.244%-0.762%。因此,电价小幅上调不会明显加剧我国目前的通胀形势。此外.本文还对煤炭价格上涨与电价之间的关系做了深入研究,并提出煤炭价格上涨10%对应电价调整的合理区间为1.05%~1.8%.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通货膨胀是不是"进口的通胀",房价下跌是否"普通家庭受到更大影响"?该文对斯蒂格利茨教授的观点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国际价格上涨虽然会加剧国内的通货膨胀,但中国的通货膨胀有国内自身的因素,并且早于国际价格的传导;只有在购房为了投资且用去一生大部分收入和较多贷款的情况下,房价下跌才对家庭产生更大影响,但中国的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14.
许杨 《经济视角》2012,(5):34-35
农产品价格的上涨通常被认为是通货膨胀的推动因素。本文通过实证研究我国1984—2007年的货币供给与农产品相对价格之间的关系后发现,农产品价格和农产品相对价格上涨的原因都是由于货币供给的过度扩张。货币供给的增加使得农产品价格的上涨有一定的超调,但并没有引起工业品价格上涨有超调的成份。在预测未来通胀膨胀的走势时,更应当关注货币总量的变动而不应过分关注农产品价格的涨跌。  相似文献   

15.
美元贬值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影响:传导途径及其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胡援成  张朝洋 《经济研究》2012,(4):101-112,123
本文结合有向无环图方法(DAG)及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分别从成本推动渠道、资金输入渠道和货币扩张渠道就美元贬值对我国通货膨胀影响的传导途径及其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表明,由成本推动渠道,美元贬值会迅速带动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能源价格、食品价格和金属价格的传导效应都很显著,而推动我国居民消费价格走高则存在一定时滞,主要依赖食品价格传导。此外,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更侧重于生产领域。由资金输入渠道,美国联邦基金利率走低和美元指数下滑会带动国内商品房销售价格和资本市场价格的结构性上升,进而拉动我国通货膨胀,其中以市场利率和短期资本流动传导尤为显著。由货币扩张渠道,美元贬值对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的影响更为显著,货币扩张主要通过外汇占款和人民币升值预期对我国通货膨胀产生影响,且以对消费领域的影响较为明显。本文的研究显示,我国当前承受着较大的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  相似文献   

16.
苏梽芳  臧楠 《财经研究》2011,(2):112-123
食品通胀率与非食品通胀率之间的测量缺口近期持续扩大,引起了市场广泛关注。文章根据1994年1月至2010年8月的食品价格与非食品价格数据,运用两区制门槛误差修正模型研究两者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价格调整以及传导机制中的非线性特征。结果发现,食品通胀率与非食品通胀率存在门槛协整关系,而且估计缺口稳定,这表明测量缺口夸大了两者的真实偏离。文章还发现了食品价格传导的新信息内涵,即食品价格对非食品价格具有非线性的价格传导性:短期内偏离主要是食品价格上升造成,尤其是在高通货膨胀区制,偏离速度有加快趋势。两区制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发现,在极端区制,食品价格通胀与非食品价格通胀具有双向的短期Granger原因,即两者相互领先;而在正常区制,食品价格通胀与非食品价格通胀具有双向的长期Granger原因。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选取全球通货膨胀率、国际能源价格、国际食品价格作为3F外部冲击的三个影响因素,应用扩展的菲利普斯曲线实证分析1981年至2011年的外部冲击因素与我国通胀率的长期关系,然后使用VAR模型对这些外部因素所产生的冲击效果做进一步探究。实证结果表明:短期内,全球通货膨胀率是导致国内价格水平上升的主要原因;随着时间的推移,国际能源价格与国际食品价格对于国内价格水平的影响力逐渐增强,且在中长期成为较为重要的影响因素。而通胀预期与产出缺口则是中长期影响物价的最主要因素。因此,为了抵御外部冲击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管理我国对于本国及全球通胀的预期、构建相应的价格缓冲机制、实施农产品进口渠道多元化战略等均是较为有效的手段。与此同时,也要防止经济过快增长,抑制由于投资需求带来的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18.
本文检验中国1945—1949年恶性通货膨胀期间是否存在价格泡沫,并据此考察理性预期路径的收敛性。结论认为通胀中含有显著的泡沫成分,尤其在样本后半期恶性通胀主要由泡沫所推动而脱离了市场基本面;由于泡沫成分的存在,理性通胀预期的路径并不收敛。经验结论还表明这一时期货币供给主要是内生决定的,预期价格上涨导致名义货币供给几乎同比例增长。这保证了政府的实际铸币税收益,也意味着通货膨胀和货币增长循环相因构成恶性循环。本文的方法为当前我国资产市场泡沫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自2007年开始CPI消费指数出现上升趋势,中国经济出现了通货膨胀.本文通过对CPI八大构成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影响CPI指数上涨的主要因素是食品价格上涨,并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月度数据考查了2005年到2010年间中美汇率变动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通过实证得出中美汇率对我国通货膨胀有促进作用,即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会加剧我国的通胀程度,最后通过格兰杰因果分析得出中美汇率变动是我国通货膨胀变动的单向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