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 为了缓解优质蟹种短缺,提高商品蟹规格,增加养殖效益,2001年我站在俞垛镇养殖场进行蟹种培育示范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扣蟹成活率高,规格适中,而且产量高。现将试验总结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池塘条件:池塘面积3亩,原为青虾养殖池,池底平坦,水源充足无污染,配有排灌  相似文献   

2.
<正>一、池塘面积:一般扣蟹池塘越冬面积3-5亩;成蟹池塘越冬面积5-10亩。二、池塘底质:扣蟹、成蟹越冬对池塘底质要求比较严格,要求池底必须平整、底质淤泥深度不要超过20厘米。由于底质有机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水产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养殖密度不断增大。一味追求高产的措施对养殖水环境尤其是池塘底部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破坏了池塘原有的生态平衡,养殖水环境的恶化一旦超过了养殖对象的适应范围,鱼虾蟹则会处于应激状态,应激降低了它们正常的生理功能,表现为厌食、体弱、致病甚至死亡。一、底质恶化的危害1.导致"氧债"增加在集约化养殖条件下,池底有机物  相似文献   

4.
<正> 河蟹暂养,是指每年九月前后把大水面流放的成蟹捕捞上来后,用池塘再进行育肥饲养,待价而售的养殖方式。近几年来,河蟹暂养方式已普遍为养蟹户所采用,对提高养蟹的经济效益,保证养殖成功起到了重要作用。一、池塘准备河蟹暂养池应选择离河蟹流放水面较近、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的池塘。面积大小视起捕产量来定,一般250公斤成蟹需暂养1亩水面。池底淤泥20~30cm为宜;池塘坡度1∶2.5,较大的缓坡便于河蟹  相似文献   

5.
<正>当春季水温逐渐回升,做好河蟹生产工作是夺取全年河蟹高产的第一步。河蟹春季养殖技术清塘消毒:池塘经过一年的养殖,池底积累一定的淤泥,会成为各种病菌和寄生虫繁衍的场所,因此在蟹种放养前,利用冬春闲塘期间对池塘进行彻底的清塘消毒:将池水彻底排干,让底  相似文献   

6.
<正>1养殖前的准备1.1池塘条件蟹池应选择水源充沛、水质良好、环境安静、路通电通的地方。池塘要求:蟹池底质量最好为沙壤土、砂砾土,通气性能好,有利于水草、底栖动植物的生长繁殖,可为河蟹提供天然饲料,池底淤泥厚度一般不超过5cm。水深1.2m左右,坡比1:3~4,池中央有浅滩平台区,四周留有沟形的深水区带;进、排水口设置在池塘相对的两角,并设置60目双层过滤拦栅网;塘埂要求坚实不漏水,防止河蟹打洞,并能保持住池塘水位。蟹池的四周应建防逃设施,用0.7m高的加厚塑料薄膜在边埂内侧围栏,薄膜埋入土内  相似文献   

7.
蟹池蓝藻危害、产生的原因及处置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蓝藻是包括蓝球藻、念珠藻、颤藻等藻类的统称,为单细胞原核生物,以细胞群形式出现时才容易看见,也就是水产养殖通常见到的"水华"。多年养殖的老池塘,池底淤泥深厚,加上外源水质富营养化,蟹池在高温季节尤其是养殖中后期,往往出现蓝藻暴发现象,轻则影响河蟹蜕壳、生长和产量,处置不当将导致养蟹亏损,这已成为近年来困扰蟹农较为棘手的难题。一、蟹池蓝藻的危害1.导致河蟹中毒发病。河蟹长期在  相似文献   

8.
<正> 一、养殖水体的选择 用于培育幼蟹的水体应要求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交通方便,靠近成蟹养殖池,并能灌捧自如,池塘面积可以1000m~2为宜,池深2m以上,池底平坦,淤泥少,池埂坚硬踏实,坡度大,坡比在1:2.5左右,进、排水口独立,并设置拦网,防止敌害进入及  相似文献   

9.
<正> 六、河蟹常见病害及防治技术 近年来,由于可观的市场价格和河蟹天然资源的锐减,河蟹人工养殖迅速从湖泊人工放流型转向池塘、围栏和稻田养殖,特别是池塘养蟹(蟹种和成蟹)发展较快。 池塘作为一种特殊的养殖场所,因受面积、水生资源等水域条件的限制,小生态环境受外界影响变化明显,所表现出来的蟹病种类明显较湖泊放流  相似文献   

10.
<正> 我们于2000年在池塘养殖成蟹上,从放养当年早繁蟹苗育出的幼蟹与扣蟹及放养不同密度上进行了对比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条件。共选择6个池作试验,总面积3.4ha,水深可达1.5米,水源为长江水,水质清新,无污染,各池进排水分开,进排水管口均用双层密眼网扎牢,严防野杂鱼进入,蟹池环境安静,池底淤泥厚0.15米。每个蟹池的四周用硬质塑料板、铁丝和棍棒等建成,地面净高0.6米,地下0.2米,池的四角建成圆弧形。为了防偷,在防逃设施外还建有2  相似文献   

11.
<正> 养蟹池塘种植苦草,能为河蟹生长提供足量的优质天然饵料,有效改善养殖水质,还可为河蟹生长、蜕壳提供良好的隐蔽环境。 1、池塘准备 要求池深1.2—1.5m,池底平坦,淤泥厚度小于20cm。在池底最低处开挖暂养池,面积占池塘面积5%—10%,深度为60—70厘米。暂养池用网目密、宽度为1.5m的网片围起来,网片下纲入土20cm,将土夯实。幼蟹下塘前2个月,每亩用生石灰100—150kg干法清塘。清塘一周后,彻底排干池水,曝晒至幼蟹下塘前3—5天。然后向暂养池加注新  相似文献   

12.
<正>我县池塘草鱼养殖量占淡水养殖的60%,因其具有成本低、费工少、生长快、易管理等养殖特点,而且草鱼肉质鲜美厚实,价格适中,所以利用池塘进行草鱼的养殖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可行之路,接下来,简单介绍一下池塘草鱼养殖技术。一、草鱼的池塘条件1.池塘条件:要求池塘远离污染源,面积5~10亩,池底平坦,底质最好为壤  相似文献   

13.
<正>芜湖镜湖区方村街道一河蟹养殖户,通过多年的不断摸索,不断学习,养殖技术日益成熟。2018年在面积为36亩的河蟹池塘里,按"河蟹混养+生态"技术模式进行养殖,即低密度投放大规格幼蟹,主养河蟹套养鱼、青虾,养殖总产量及经济效益喜人。现将其养殖新技术模式详细介绍如下,供参考:一、养殖条件1.池塘条件养殖池塘为长方形,东西向,池塘面积共36亩,分为4个塘口。面积3~10亩  相似文献   

14.
辽宁大洼县淡水养殖商品罗非鱼已有20年历史,为了充分利用海水资源,2004年笔者在大洼县荣兴乡海边池塘试验半咸水养殖罗非鱼,取得了初步成功,填补我市半咸水养殖罗非鱼的空白,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一、池塘条件试验池一个,面积0.27公顷,水深2.5m,池底淤泥0.1m,进排水方便,前期5月份至6月份配备1.5kW增氧机一台,7月1日至养殖结束配备3kW增氧机一台。鱼池冬季用拖拉机清淤,将池坡表层0.1m土及池底的淤泥全部清除运走,远离池塘周围,防止雨水带入病原体。二、鱼种放养春季:5月15日加水20cm,用60ppm漂白粉全池泼洒消毒池坡、池底,全部泼洒到位,…  相似文献   

15.
<正> 缢蛏与中国对虾混养能够立体地利用池塘,走综合养殖之路,增加池塘养殖的经济效益,是一种较好的养殖模式。 一、池塘条件。所处海区无工业、生活污染,水质清新,水流畅通,自然生态环境良好,近海区域有野生缢蛏、蛤仔、螺、各种鱼虾类生长,无赤潮发生过。池塘底质为泥沙质,呈长方形,东西走向,池塘面积10—50亩,坝高2m,有效水深可达1.5m以上,池底平坦,设有进排水闸,池底呈一定的坡度向排水孔倾斜,进排水畅通。  相似文献   

16.
正蟹种是河蟹养殖的基础,大规格优质蟹种是成蟹养殖成功的关键,现将大规格优质蟹种池塘培育技术介绍如下。一、培育池条件1.培育池大小与结构蟹种培育池应选择靠近水源,水量充沛,水质清新,无污染,  相似文献   

17.
池塘是供鱼类栖息、生长的场所。因此其条件必须满足鱼类生理和生态的基本要求。池塘的清整直接影响到池塘养殖品种成活率、生长快慢和产量高低,因此对老池塘在投放苗种前进行清整,是养鱼生产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一、清整鱼池养殖池塘使用1—2年,再使挖去过多的淤泥,日晒池底,以  相似文献   

18.
<正> 随着河蟹养殖的发展,如何提供质优量多的幼蟹,是水产养殖界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望江县武昌湖渔场经过多年摸索实践,基本掌握了池塘幼蟹养殖技术,并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益。 现就本场的幼蟹池塘养殖技术基本介绍  相似文献   

19.
<正>为探索泥鳅的池塘养殖新技术,我们从2008-2011年进行了池塘养殖泥鳅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泥鳅池塘养殖技术总结如下。一、池塘的建造池塘应选在避风向阳处,进排水方便,土质为粘土质,弱碱性底质,水质清新无污染。池塘的面积随养殖规模而定,一般为100~250m2,池底淤泥约20~30cm,池塘的深度为80~100cm,池底向排水口倾斜,以便排水与捕捞。在池中开挖鱼沟和鱼溜,给泥鳅一定的活动空间,为泥鳅提供一个较为舒适的栖息环境。  相似文献   

20.
<正>目前单纯的追求河蟹产量已不再有竞争优势,养大蟹、养好蟹才是发展趋势,近年来,我市水产中心不断探索养蟹新模式,在2009年进行池塘高效养蟹实验,取得了成功,现将养殖情况介绍如下。一、养殖条件养殖池塘为杜集区朔里镇的塌陷水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