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工业部门能源使用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我国工业部门的全要素能源使用效率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考察期内全部样本行业的能效均值基本维持在50%至60%水平之间,能效水平总体不高.能源使用效率存在着较为显著的行业间差异,采掘业能效水平均值要高于轻工业和重工业.总体能效水平以2002年为拐点,出现了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轨迹.采掘业能效水平在考察期内有所波动,但基本能够维持在相对较高水平,重工业呈缓慢上升态势,而轻工业则在2002年以后出现了大幅下降.通过计算标准差,我们也未发现能效出现行业趋同.企业平均规模的扩大、市场竞争强度的降低、外资规模的增加对行业能效提高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基于分位数回归的我国能源效率影响因素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78~2010年样本数据,通过分位数回归模型详细研究了各因素对能源效率在不同分位点上的影响变化。研究发现,能源价格对能源效率的影响随着能源效率的提高呈U型分布;产业结构的变动只有在能源效率较低时才会对其产生明显的影响作用;能源效率低下时,技术进步会促进能源效率的提高,而能源效率较高时,技术进步存在"回弹效应";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能源效率的提高,并且这种作用随着能源效率的提高而不断增强。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给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工业部门的能源效率与减排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全要素能源效率框架,本文通过引入方向性距离函数和数据包络分析,测算了中国工业部门2000-2009年的能源效率和CO2减排潜力。实证结果表明,以既定最优生产前沿为参考,中国工业部门的总体能源效率偏低,减排潜力较大;各行业能源效率与减排潜力存在较大差异;不同行业能源效率与减排潜力呈现差异性动态变化。本文认为政府可以通过实施差异性碳税政策、灵活利用碳市场机制、强化节能技术研发和促进可再生能源利用以及加强企业环境执法监管等举措来推动中国工业部门提高能源效率及减少CO2排放。  相似文献   

4.
汤清  邓宝珠 《技术经济》2013,(10):73-79,120
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方法,运用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对全域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估计,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局域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估计。结果表明:中国省域能源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全域层面的人力资本投入和外资技术溢出是促进能源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从局域层面看,东北经济区的人力资本投入和产业结构调整对能源效率提高的贡献较大,而广东等南部地区省份的外商投资带来的技术溢出对能源效率提高的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5.
如何以较少的能源消耗实现现代化战略目标,是我国必须解决的问题。为了有效提高能源效率,我们有必要弄清楚我国能源效率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本文首先把环境因素加入到考量能源效率的指标体系当中,对能源效率重新定义,接着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经济结构、技术进步、制度(能源市场化)、交通运输、工业能源投资等方面对能源效率的影响程度,测算出能源效率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从各因素对能源效率的贡献比重来看,市场化程度和对外开放影响系数最大;其次是交通运输,技术进步;而经济结构对能源效率的影响系数呈反向关系,其中第二产业比重在经济结构中影响较大。说明市场化程度、对外开放程度、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交通运输的提升都会促进我国能源效率的提高。技术进步因素对我国能源效率的正向作用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6.
基于DEA方法的测算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能源效率在不断提高。能源价格、经济开放程度和城镇化发展水平对能源效率有正向作用,产业结构的优化也有助于提升能源效率,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的影响为负。在能源结构、产业化发展、技术水平以及与国际相比较方面,我国能源效率都比较低,因而需要加强新能源开发和利用,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需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加强能源研发投入,提升技术水平,并加强能源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7.
理论界对信用价差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从总体上考察影响信用价差的各因素及作用程度。对2010~2012年的公司债面板数据进行处理并对比多元回归与分位数回归两种建模方法,分别从总体和不同分位水平两个层面对影响信用价差的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在实证结果的基础上,从税收和跳风险角度给出规范公司债市场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相关的文献的最新研究进行梳理,从能源经济区域范围共同发展、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影响能源经济发展的全要素分析、能源发展关联关系与替代关系分析与能源、经济增长的波动效应建模分析这五方面进行研究综述,认为能源消费、能源效率与经济增长之间是一个能源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系统,必须综合研究这三者的动态机理.  相似文献   

9.
使用SBM模型测算广东省2012—2018年37个工业行业的能源效率,分析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对能源效率的影响;采用模糊C均值聚类方法将37个工业行业按能源效率聚类为高、中、低三个能效组;通过Tobit回归模型研究了能源价格等影响因素对不同能效水平工业行业能源效率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广东省工业行业整体能源效率偏低,能源效率在不同工业子行业中呈现两极分化现象,低能效行业的能源效率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2)广东省各工业子行业能源效率的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水平不高,多数子行业能源效率的提升主要依赖于纯技术效率;(3)能源价格对广东省工业行业的能源效率产生正向影响,环境规制、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和产业聚集程度均对广东省工业行业的能源效率产生负向影响,同一影响因素对高、中、低三个能效水平的行业组能源效率的影响作用具有异质性。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选取中国2001—2019年30个省级层面的面板数据,采用SE-SBM方法测算其全要素能源效率,利用回归控制法和中介效应模型量化碳交易政策对试点省域的影响效应与作用路径。研究发现:(1)全国平均全要素能源效率约为0.50,有14个省域的效率处于波动上升趋势,有16个省域的效率处于波动下降趋势,试点省域的效率均值由2001年的0.75提升至2019年的1.05。(2)碳交易政策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北京、重庆和上海的全要素能源效率,但是碳交易政策对天津和广东的全要素能源效率提升不显著,对湖北的全要素能源效率产生负向作用。(3)碳交易政策主要作用于产业结构、技术创新及能源结构等方面,进而提升全要素能源效率,其中产业结构、技术创新对北京、重庆、上海具有正向中介效应,能源结构调整对北京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存在负向效应。  相似文献   

11.
文章基于1978-2013年的年度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我国能源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能源效率在不断提高。通过考察能源经济效率、产业结构变化、技术水平以及能源加工转换效率,进一步证明了我国能源效率在提高。在能源经济效率方面,我国万元生产总值能耗的变动表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在产业结构方面,随着工业转为相对集约的发展模式,能源利用效率也随之提高;在技术水平方面,我国越来越重视科技投入,注重技术进步对提高能源效率的长期正向作用;在能源加工转换效率方面,我国能源效率也在提高。然而,在能源结构、产业化发展、技术水平以及与国际相比较方面,我国能源效率都比较低。因此,我国需要建立健全能源政策,重视可再生能源发展;需要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强能源研发投入,提升技术水平;通过加强能源国际合作,提升我国能源效率。  相似文献   

12.
针对新能源产业上市公司经营效率问题,文章选取新能源产业的6个二级产业,14个三级行业的190家相关上市公司作为考察对象,在充分考虑风险因素的基础上,运用突变级数法和超效率数据包络法,对样本上市公司的经营效率水平进行实证研究,并通过相对效率判定法对新能源上市公司经营效率情况进行判定。研究发现:加入风险因素和未加入风险因素得到的新能源产业经营效率值差别很大,而且新能源产业上市公司的经营效率及其经营水平不均衡,均未达到最大规模产出,新能源上市公司的经营效率和规模收益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文章据此提出了提高经营效率和降低经营风险等产业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医药行业产业组织特征及产业政策效果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产业组织相关理论,对我国医药行业的产业组织特征及产业政策影响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我国医药行业产业竞争力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4.
基于自组织理论,从产业集群成长演化视角探讨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选取典型地区新能源产业集群进行集聚度分析,探索新能源产业集群成长规律,分析河西走廊新能源产业集群成长演化。研究发现:我国新能源产业于2004年进入集群成长自放大阶段,2013年前集聚水平稳定上升,现阶段产业发展面临升级与衰退两种极端;结合产业集聚水平变化,基于自组织理论,可将我国新能源产业集群成长演化划分为4个阶段;河西走廊新能源产业集群在政府外生力量的推动下,已完成资源要素自增强阶段,形成了空间集聚,目前处于企业集聚能力自放大向集群系统自调整的过渡阶段。最后,提出了加快河西走廊新能源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要素使用结构是效率变动的起始点,以工业为对象的研究不可忽略不同行业间要素配置结构的区别。本文选取不同要素密集度制造业作为研究对象,基于DEA方法测算了1995~2008年中国制造业能源效率,并利用Tobit模型探索不同要素密集型制造业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中国制造业能源效率的总体水平较低,并随要素密集度的不同而不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能源效率最高,技术密集型行业次之,资本密集型行业最低。三大类型制造业能效提高仍有50%以上的空间,“十二五”期间节能降耗的政策导向应由目前的以行政区域为对象分解节能降耗约束指标的治理方式向以行业或企业为约束对象并分解节能指标的治理方式转变。本文通过Tobit模型还发现,进一步促进技术创新、保持适度合理的行业竞争、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以及扩大企业规模将有利于提高制造业能源效率。  相似文献   

16.
随着节约型社会的构建,安徽省不断加大对能源使用效率的监督和管理力度,为了明确安徽省近年来工业用电效率及其影响因素,采用数据包络及托宾回归模型对2004-2011年安徽省17个主要城市工业用电效率进行评价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自2004年以来,安徽省主要城市工业用电效率一直处在上升阶段,但是与最优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同时还发现工业增加值与用电效率之间并不存在显著关系;(2)工业经济发达城市唯有依靠技术效率来提升用电效率,工业经济欠发达城市则需通过规模经济来实现用电效率的改善。(3)对外开放水平、节电意识、科技水平以及政府支出对工业用电效率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国工业的结构调整、效率与劳动配置   总被引:40,自引:2,他引:38  
本文利用 1 999— 2 0 0 1年最新的企业调查数据 ,分析了中国工业结构调整对其生产效率和就业吸纳的影响。研究表明 ,中国工业结构越来越符合中国的资源和要素禀赋 ,劳动力成本低廉的比较优势得到不断发挥。轻工业部门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较快增长 ,不仅提高了中国工业的总体效率 ,而且为缓解目前日益严峻的失业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振兴和改造传统的老工业基地过程中 ,应将大力发展轻工业部门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放在突出地位 ,通过深化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和加快结构调整步伐 ,增强东部地区的工业经济活力和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我国钢铁行业能源消费的分解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Laspeyres指数分解模型把我国钢铁行业能源消耗总量的变动分解为钢铁行业的经济增长效应和钢铁行业能源强度效应。计算结果显示:1978-2007年间钢铁行业能耗强度年均下降率为4.87%,钢铁行业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0.56,钢铁行业经济增长和与能源消耗总量实现相对脱钩;如果钢铁产业在2020达到产能峰值,产能为9亿吨钢铁;只要保持钢铁能耗年均下降幅度在4.8%的水平上,可以实现将钢铁行业能源消费总量的零增长,将钢铁行业能耗总量保持在2007年的水平上。钢铁行业能耗强度的下降将主要依赖于各经济区先进生产技术的扩散和产能结构在各经济区之间的调整。  相似文献   

19.
湖北省行业资本配置效率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使用了W urgler的模型[1]对湖北省的各行业固定资产增加值与利润总额增加值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并由模型回归出的弹性系数来分析湖北省各行业的资本配置效率[2]。分析结果表明,固定资产增加额与利润总额增加值之间存在较高的线性相关性,整体资本配置水平高于全国的资本配置水平,而且市场的配置状况与非市场的配置状况呈现出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