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付建 《经济问题》2012,(2):4-7,11
引入比较优势理念分析贸易与行业生产率增长之间的关系,构成企业异质性视野下出口贸易影响生产率的机理。通过数理模型构建出口贸易、比较优势与生产率之间关系的模型,并通过企业微观数据和行业层面数据对此关系进行实证检验。  相似文献   

2.
新-新贸易理论是国际贸易的学术前沿,而出口与企业生产率的关系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按照该理论,企业的出口贸易行为选择是由其异质性即生产率差异决定的,在出口和只供应国内市场的两类企业中,生产率高的企业会选择出口贸易,而生产率低的企业只供应国内市场.这一结论的经验检验文献已较为丰富,但用中国企业数据进行的分析并不多见,在此背景下,本文选取了中国制造业969家上市公司,分9大行业验证了出口与企业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中国企业数据是符合新-新贸易理论的结论的.  相似文献   

3.
李坤望  王永进 《经济学》2010,9(2):1007-1028
生产率差异是比较优势的重要来源,而契约执行效率又是决定行业生产率的制度因素之一。本文利用中国省区28个行业数据检验了契约执行效率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契约执行效率高的地区更倾向于专业化生产和出口契约密集度较高、物质资产专用性较强和人力资产专用性较弱的产品。在控制比较优势的其他影响因素及变量内生性之后,上述结论依然稳健。本文进一步指出,企业的一体化程度差异是解释上述结论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生产率差异是比较优势的重要来源,而契约执行效率又是决定行业生产率的制度因素之一.本文利用中国省区28个行业数据检验了契约执行效率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契约执行效率高的地区更倾向于专业化生产和出口契约密集度较高、物质资产专用性较强和人力资产专用性较弱的产品.在控制比较优势的其他影响因素及变量内生性之后,上述结论依然稳健.本文进一步指出,企业的一体化程度差异是解释上述结论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浙江省微观企业2005—2007年平衡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近似全要素生产率,按照企业规模,企业所有制及行业异质性对企业分组,分析出口贸易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所有制异质性分组中,民营企业出口对企业生产率产生正效应,国有企业及外资企业出口对企业生产率产生负效应,在企业规模异质性分组中,大规模企业出口企业对生产率产生负效应,中小企业出口对企业生产率产生正效应,在行业异质性分组中,劳动密集型行业出口对企业生产率产生正效应,非劳动密集型行业出口对企业生产率产生负效应。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测算了2003~2008年我国20个省份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建立了基期和滞后一期的模型,通过实证分析得出,国际贸易活动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不尽相同,进口贸易对全要素生产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出口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都弱化了全要素生产率,并且这三个变量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基期关系比滞后关系更显著.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外部金融依赖度、有形资产率两个与金融市场相关的指标对金融发展水平与贸易结构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把贸易行业SITC 4位分类数据转换成工业行业ISIC 3位分类数据后,利用多国行业面板数据,对出口贸易结构进行了回归。6个金融发展水平指标的回归系数都表明,金融发展会促进外部金融依赖度高的行业出口和形成比较优势,但是金融发展不利于有形资产率高的行业出口并且会降低其比较优势。对行业净贸易额和净出口比较优势表示的贸易结构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进一步证明了金融发展是影响贸易结构和比较优势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本文选取2001-2009年中国工业行业的统计数据,检验我国工业行业出口与生产率的关系,结果显示:行业的生产率与出口在2001-2004年虽然为正相关,但最近的2005-2009年的数据分析显示相关系数并不理想,且呈现负相关关系,即生产率越高的出口越少,而生产率越低出口反而越多,这与出口自我选择效应相悖;出口对生产率的影响也不明确,出口贸易并没有提高我国工业行业的生产率,不仅如此,其还对生产率有负面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不符合出口学习效应的.导致我国工业行业出现此种现象的原因可能在于我国加工贸易较多,且占据了出口贸易的主体.  相似文献   

9.
Melitz(2003)通过引入企业的生产率异质性,发现出口可以迫使行业内低效率的企业退出市场,继而通过行业内资源的重新配置实现行业总体生产率水平的提升。文章选取1999-2007年间中国制造业行业层面数据为样本,在分别运用索洛余值法、随机边界分析法(SFA)和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行业生产率水平进行测算的基础上,对贸易自由度与行业总体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经验检验,结果发现中国的出口对于行业加总的生产率水平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没有明显证据表明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提出的这一新的获得贸易利益的途径在中国的存在。最后,文章建议应该进一步消除各种阻碍自由贸易的壁垒,努力盈造行业内公平、有序的竞争氛围,继而获得由出口引致的通过行业内资源重新配置带来的贸易利得。  相似文献   

10.
本文先介绍纺织服装出口贸易遭遇技术贸易壁垒的现状,其次以2001-2015年的数据,利用引力模型从中短期与长期分析技术贸易壁垒与纺织出口贸易的关系,最后结合现状、实证结果,从企业、行业、政府三个角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笔者采用2001年~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微观面板数据,基于所有制、资本密集度、企业规模等企业异质性,探索出口强度、吸收能力与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出口企业存在生产率优势,但出口强度与生产率呈倒U型关系,一方面纯出口企业拉低了出口企业的整体水平,另一方面短期内负的学习效应导致生产率下降。吸收能力则有利于企业生产率的提高,对出口活动具有正向调节效应,即当吸收能力较强时,随着企业出口强度的增加,生产率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12.
刘艳萍  谢鹏 《技术经济》2011,30(3):46-50
运用非参数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测算了1998—2007年上海20个制造业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及其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变化指数;用基于面板数据的计量回归模型对上海市制造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以下结论:上海制造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是由技术进步带来的,技术效率变化指数表现出负增长;外商直接投资对上海制造业企业没有明显的外溢效应,产业集聚对上海制造业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出口贸易具有显著的阻碍作用,国有产权比重具有显著的反向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王磊  夏纪军 《当代经济科学》2015,37(2):62-69,126
本文通过异质性企业的局部均衡模型分析了固定成本与行业生产率分布的作用机制,较高的固定成本可以使相对低效的厂商退出市场,从而导致企业间生产率差异度减少,提升总体生产率水平。本文以间接成本作为固定成本的代理变量,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2004-2007年的微观数据,研究发现:固定成本的提高会降低企业间生产率差异度,提高行业总体生产率水平,而且这一关系在引入沉没成本、产品差异化、贸易开放程度等控制变量,以及固定成本其他代理变量后仍然稳健。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中国加入WTO为背景,在一个自然实验的框架下研究了中间品贸易自由化的生产率效应.利用2000-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海关贸易数据的合并样本进行倍差法估计后发现,中间品贸易自由化显著提高了企业生产率,并且这一结论在改变核心指标的测度方法、使用不同的模型设定和采用不同计量方法的情况下也较为稳健.进一步的影响机制分析表明,进口种类的拓展与进口质量的提升是中间品贸易自由化促进企业生产率提升的两个渠道,其中“进口质量”渠道更为重要.最后,文章还实证考察了中间品贸易自由化、资源再配置与行业生产率增长之间的关系,发现资源再配置效应是中间品贸易自由化促进行业生产率增长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李芳 《当代经济》2010,(13):88-89
本文利用新疆省1988-2007年的经济变量时间序列数据,对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协整分析,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论证了新疆省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同时从提高外贸企业竞争力、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提升传统产品比较优势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出口、异质性与企业生产率——来自中国企业层面的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自我选择效应和出口中学效应假说,利用中国企业面板数据,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出发,纳入出口状态变量,分别采用固定效应估计、系统广义矩估计和Olley-Pakes半参数估计法克服潜在的同步性偏差和选择偏差问题,在从微观角度充分控制企业异质性的背景下,深入考察出口行为与我国企业生产率之间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出口企业的生产率相对非出口企业高出20%-30%左右,我国出口贸易存在显著的出口中学效应;而对自我选择效应的检验结果警示,本土企业以低劳动力成本而非高生产率作为出口竞争优势切入全球价值链低端,转变贸易增长方式是保证中国开放经济长期可持续增长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识别并系统研究了中国的不稳定出口关系。特征事实显示,不稳定出口关系在出口中占比高、分布广且重要性持续增长,同时出口稳定性存在生产率失序现象。理论层面,通过将经典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拓展至不完全信息条件,本文刻画了不稳定出口关系的发生,解释了“出口关系崩溃之谜”,并引入多产品企业在不完全信息下的出口决策,从出口试探视角解释了出口稳定性的企业“组间”生产率排序和“组内”生产率失序。经验层面,基准结果显示,生产率更高的企业更有可能构建稳定出口关系,出口稳定性表现出企业组间生产率排序特征;企业生产率的提升会促使该企业产生更多的不稳定出口关系,出口稳定性表现出企业组内生产率失序特征,验证了理论命题。引入多产品出口企业行为,发现企业生产率提升抑制了核心产品相关的不稳定出口关系发生,但会促进核心目的地相关的不稳定出口关系发生。进一步研究发现,生产率提升扩大了出口范围,尤其是出口目的地数量,但不改变价值分布,仅激发了更多的出口试探,这造成了更多不稳定出口的发生。因此,多产品企业在生产率提升后的出口试探增加和出口范围扩张是解释企业生产率和出口关系稳定性之间关系的关键。本文结论意味着,实现我国出口贸易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构建融资约束影响行业生产率理论模型,并利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实证检验了两者关系,发现:(1)融资约束阻碍行业生产率提高,在融资依赖度越高的行业,融资约束对生产率的抑制作用越大;(2)融资约束对生产率影响机制分析表明,行业内企业生产率变动和企业间要素重置是融资约束影响行业生产率的两条渠道,其中,融资约束对企业间要素配置的影响更大;(3)引入企业动态对生产率增长分解,发现融资约束通过影响企业自身生产率提高、企业间要素配置和企业退出效应进而抑制了行业生产率增长.  相似文献   

19.
王杰  孙学敏 《当代经济科学》2015,37(3):63-70,126
本文以1999-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为样本,在分析环境规制对企业生产率分布影响机理的基础上,采用生产率分解法测算生产率离散度,并实证检验了环境规制与生产率分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环境规制显著降低了生产率离散程度。基于工具变量法的估计结果仍然稳健。通过区分行业污染强度、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企业所有权属性差异的估计结果表明,环境规制有效降低了重度污染行业和中度污染行业的生产率离散度,但对轻度污染行业生产率分布具有相反作用;无论是东部发达地区还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提高环境规制水平都有益于改善生产率分散化现象;相比于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环境规制更有助于降低民营企业的生产率离散程度。运用反事实模拟分析的结果说明,环境规制对生产率离散度的影响不仅在统计上是显著的,还具有明显的经济显著性。因此,适度提高环境规制强度,不仅有利于环境保护,而且能够改善生产率分散状态,促进生态环境与经济环境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20.
生产率是一个企业得以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文章利用2000-2007年工业企业数据库中企业层面数据,采用广义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分析出口强度与企业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出口强度与企业生产率之间存在"倒U形"的关系,即企业生产率随着出口强度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进一步地,我们考察了出口强度对企业生产率的动态影响,发现"倒U形"的关系仍然存在,但是出口强度对于企业生产率的影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递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