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运用信息不对称理论、会计稳健性测量模型、IPO抑价测量模型,采用2005年~2011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首次公开发行A股的539家上市公司数据,研究会计稳健性与股票的首次公开发行(IPO)抑价之间的关系,探讨信息不对称程度对会计稳健性与IPO抑价之间关系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会计稳健性与IPO抑价呈负相关关系;当信息不对称程度高时,会计稳健性和IPO抑价之间的负相关关系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2.
作者以1999年至2004年IPO的84家金字塔结构的民营企业为研究样本,研究金字塔型控股结构对民营企业首次公开发行(IPO)后长期市场表现的影响,并试图从不同角度阐述长期市场表现变化的原因。作者发现,从短期来看,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越复杂,民营企业IPO抑价程度越大。从长期来看,金字塔结构越复杂的发行公司越倾向于用后续的关联交易,尤其是通过非经营性的关联交易从上市公司中收回现金,来补偿民营企业家在IPO抑价中损失的财富。  相似文献   

3.
IPO抑价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创业板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立足于刚启动半年的创业板市场数据,通过回归分析探索影响IPO抑价的主要因素,并与主板市场的结论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创业板市场和主板市场的IPO抑价影响因素基本一致,但创业板市场上的发行价格和市盈率均失去解释能力,且非流通股比例与初始收益率负相关而其系数并不显著.要控制IPO抑价应积极推行市场化改革,提高投资者投资水平.  相似文献   

4.
投资银行声誉、IPO质量分布与发行制度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构建投资银行声誉的静、动态分析模型,对投资银行、IPO质量与新股发行抑价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运用统计分析技术和方法,对有关推论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对投资银行的声誉与其承销的IPO质量之间的关系来说,1999年是一个分水岭;(2)影响投资银行声誉的主要因素是其综合竞争力;(3)IPO上市五日抑价与公司业绩缺乏统计上的显著性,而主要受企业规模、发行比例、中签率、新股定价的管制程度、上市地点与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托宾(Tobin's)Q理论中,Q被定义为企业的市场价值与资本重置成本之比,如果Q比率大于1,说明企业的市场价值高于其资产的重置成本,企业价值被高估;如果Q比率小于1,则说明企业的市场价值低于其资产的重置成本,企业价值被低估。企业的市场价值是股票的价格与流通股数的乘积,而托宾Q的构成中包含了企业的价值,所以托宾Q与股票的价格之间存在某种相关性。运用托宾Q理论,选取2002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期间沪、深两市首次公开发行的A股股票为样本,对IPO抑价的影响因素做实证检验分析发现,除资产回报率外,以净资产收益率为代表的企业基本因素对IPO抑价率有负向影响,抑价率与基础股指点数和当日涨跌幅正相关,与上市前30日涨跌幅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投资银行声誉、IPO质量分布与发行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构建投资银行声誉的静、动态分析模型,对投资银行、IPO质量与新股发行抑价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运用统计分析技术和方法,对有关推论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对投资银行的声誉与其承销的IPO质量之间的关系来说,1999年是一个分水岭;(2)影响投资银行声誉的主要因素是其综合竞争力;(3)IPO上市五日抑价与公司业绩缺乏统计上的显著性,而主要受企业规模、发行比例、中签率、新股定价的管制程度、上市地点与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2009-2013年A股上市的887只股票,研究了承销商声誉、需求、政府管制和其他发行特征等因素对IPO抑价的影响,发现需求对IPO抑价的影响最大,需求越大,IPO抑价率也越高,承销商声誉几乎不显著,政府管制显著,且有正向的影响.其他的发行特征表明:发行价格越低,IPO抑价率越高,承销商选择认购也会提升IPO抑价率.  相似文献   

8.
大力发展风险投资行业,推动资本市场改革是金融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通过分析风险投资机构的历史数据,引入异质性风险投资概念,研究了创业板和中小板公司上市前异质性风险投资、联合持股与IPO抑价之间的关系。在采用倾向得分匹配(PSM)和Heckman两步法处理风险投资机构入驻内生性的基础上,对相关理论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表明:(1)长期风险投资能够发挥认证监督作用,其持股能降低IPO抑价;(2)短期风险投资随着持股比例的增加更多表现为逐名动机,其持股与IPO抑价呈现"U"型关系;(3)异质性风险投资的联合持股均会显著降低IPO抑价,且机构数量越多,IPO抑价程度越低。文章提出应大力发展我国风险投资或私募股权行业,鼓励风险投资进行长期投资;遏制短期风险投资的投机行为,建立健全风险投资声誉市场;鼓励联合持股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由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相继对IPO抑价发行进行实证研究,不论是新兴证券市场还是接近有效市场的成熟证券市场,首次公开发行的公司新股均存在三个异常现象,即定价偏低(Under Pricing),发行高峰期(Hot Issue Market),新股长期弱势(Long-run Underperformance)现象。本文着重关注IPO抑价现象,力图解释"IPO之迷",为中国有效、稳定、科学的证券市场发展提出些许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股市首次公开发行(Initial Public Offering,简称IPO)股票的长期收益率问题一直是IPO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发达国家证券市场存在IPO长期弱势已经得到实证的检验,而我国证券市场成立较晚,尚不成熟,信息披露不健全,同时也具有与发达国家证券市场不同的特征。通过对不同行业的IPO长期持有收益率走势的实证研究,以期为投资者的正确决策、提高股市效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吴佩  姚亚伟 《当代经济》2008,(3):130-132
本文通过构建影响我国A股市场新股IPO抑价的多因素模型对IPO抑价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IPO发行抑价主要与我国新股发行机制不完善、资本市场不够成熟有关.要降低新股的IPO抑价水平,需要提高新股发行的信息披露程度、缩短新股发行日至上市日的时间间隔、增加新股发行的定价效率、规范和培育一批高质量的承销商.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70年代以来,许多金融工作者对新股上市首日的超额收益现象(也称“IPO抑价现象”)进行了不懈的探索,涌现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在券商声誉影响新股收益率方面,西方学者也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富有成效的成果,但国内学者对于中国证券市场上新股收益率与券商声誉关系的系统研究很少。有鉴于此,本文对西方学者在这一  相似文献   

13.
政企不分是我国企业的痼疾。在我国上市公司中,董事长和总经理具有政治关联的比例高达46%。政治关联是否影响了企业行为呢?文章以我国561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发现存在政治关联的公司IPO抑价率高达129%,而无政治关联的企业IPO抑价率为118%。文章进一步分析了政治关联与不同产权性质公司IPO抑价的关系,发现政治关联显著加剧了国有上市公司的IPO抑价,而对民营上市公司的IPO抑价则不存在显著影响。文章认为,我国政府的改革目标和国企高管的个人利益这两大因素助推了国有上市公司的超高抑价,我国IPO市场化改革成功的前提条件之一是约束政治关联。  相似文献   

14.
承销商与重返IPO表现:基于信息不对称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学勇  陈然  魏旭 《经济研究》2020,55(1):164-180
本文以被发审委拒绝后重新申请上市(IPO)的公司为研究对象,借助2004—2017年中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数据,考察重返IPO的市场表现。理论研究表明,重返IPO可以通过更换声誉更高的承销商来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从而有利于公司成功IPO,降低IPO抑价率,提升公司上市后股价的长期表现。实证研究显示,与首次申请IPO公司相比,重返IPO公司的抑价率、超募比例、首日换手率及投资者意见分歧程度更低,长期股票回报率更高,表明重返IPO公司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有所降低。进一步研究发现更换声誉更高的承销商是重返IPO公司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的重要途径,这与理论研究相符。此外,在核准制下首次IPO时因实质审核类问题被否决的公司,倾向于借助有政治关联的承销商来成功重返IPO,但并没有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这折射出推行注册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IPO抑价指新股上市首日收益率显著为正的现象。IPO抑价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作为一种金融异象广受实务界的重视,同时作为一种热点课题在理论研究中经久不衰。国外研究认为,IPO抑价受资本市场有效性(如信息传递效率)、监管制度(如新股发行制度)、投资者行为(如羊群效应、异质预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由此大致形成市场派、制度派和行为派三个主要研究分支。基于我国资本市场"新兴+转轨"的现实背景,国内研究较多关注市场结构、制度变革等因素对IPO抑价的解释能力。文章首先对IPO抑价理论含义进行了深入辨析,然后对既有文献进行了综合梳理和分析,最后得出研究结果,其结果不仅有助于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该问题提供统一的理论框架,而且有助于在揭示差异的基础上寻求更适合我国发行市场现状的理论模型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依据IPO抑价的经典理论并结合创业板自身实际情况,对A股新推出的创业板市场IPO抑价问题进行实证分析,指出影响我国创业板IPO抑价的因素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解释。在认识到非有效市场的投资者情绪理论与信息不对称理论对创业板IPO抑价有较好解释力的同时,也发现随着股指期货的推出,市场的完善对降低创业板IPO抑价带来的有利效应。  相似文献   

17.
中国A股市场新股发行一直处于高抑价和低长期回报状态,出现了IPO初始报酬率高、上市首日换手率高和超募融资比例高等特征,造成了中国A股市场特有的"圈钱市"、"投机市"的怪象。中国A股市场的IPO高抑价现象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研究表明中国A股市场新股的抑价程度远远高于国外证券市场。针对IPO抑价现象在国外己经有很多成熟的理论,很有必要对这些理论在中国A股市场的适用性进行验证。基于非对称信息下对IPO抑价理论在中国A股市场的适用性进行实证检验,选取从1990年12月到2012年6月在中国A股市场上市的共2032只股票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及显著性检验表明:胜利者诅咒理论、信息传递理论在中国A股市场显著适用,代理委托理论显著不适用,而承销商声誉理论适用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中国A股市场IPO抑价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PO抑价是全球资本市场的普遍现象,是一级市场定价效率低下和二级市场交易不规范的具体表现。IPO抑价使得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低,同时也会产生众多金融风险。在中国IPO抑价率过高,普遍达到100%以上,超过了国外成熟市场和很多的新兴市场。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之后,再构建模型引入实证分析,对理论在国内的适用性进行研究进而探寻导致IPO抑价的原因。信息不对称是导致IPO抑价的主要原因,同时承销商声誉、"公司信号"、资本市场"羊群效应"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国创业板自开板以来表现出较高的抑价率,其影响因素颇多。以2009年10月23日至2011年12月31日之间发行上市的创业板公司为研究样本,结果发现,公司内在价值、投资者情绪两方面因素对创业板IPO抑价有着显著影响,公司治理也对创业板IPO抑价有显著影响,但上市公司所属行业对IPO抑价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本文依据IPO抑价的经典理论并结合创业板自身实际情况,对A股新推出的创业板市场IPO抑价问题进行实证分析,指出影响我国创业板IPO抑价的因素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解释.在认识到非有效市场的投资者情绪理论与信息不对称理论对创业板IPO抑价有较好解释力的同时,也发现随着股指期货的推出,市场的完善对降低创业板IPO抑价带来的有利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