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李惠娟  蔡伟宏 《经济前沿》2009,(2):48-53,64
本文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技术,从最终需求的角度出发,计算和分析服务业内部各部门的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影响力程度和影响力系数、感应程度和感应度系数、各项最终需求的生产诱发额和诱发系数、各部门对最终需求的依存度,以此分析我国服务业最终需求与内部结构的投入产出关联特征,并提出需求管理政策,以促进我国服务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宋丽  杨蕗 《经济师》2011,(10):206-207
文章运用投入产出法对生产诱发模型进行了改进,分析了上海市各行业居民消费生产诱发系数和最终需求依存度。结果表明:上海市居民消费需求是影响产业结构变动的直接动因,但生产诱发系数与最终需求依存度不存在一致性。要充分发挥居民消费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须综合考虑二者的影响,并要从根源上解决居民消费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强省,对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有必要对江苏省的经济发展进行研究,为江苏省产业结构的完善提出相应的建议,从而促进江苏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本文以江苏省2007年投入产出表中的42个部门的数据为主要来源,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中的平衡关系推导建立了江苏省的输入输出生产诱发模型,得到输入输出贸易对各产业产出的诱发系数。在输入输出贸易诱发系数的基础上,通过与相应的输入输出率相结合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并根据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结果对江苏省的各产业部门进行分类,从而更加清晰的分析江苏省对外贸易对产业产出的影响。通过计算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江苏省的产业产出受输入输出贸易的影响大小趋于一致,受输入贸易波动大的产业也会受到输出贸易较大的冲击。对外贸易对江苏省产业部门的波及作用首先从第二产业开始,然后向第一及第三产业产生波及效应。  相似文献   

4.
面对当前金融危机的形势,产业结构的调整面临重大压力。投入产出模型是分析经济总量与产业结构之间关系的有利工具。利用投入产出模型中的经济结构系数矩阵的特征,研究出了各部门最终使用之和最大情况下的最优产业结构存在的条件.最优方向的产业结构,取决与产业结构的技术水平,即投入系数矩阵(技术系数矩阵)。并给出各个部门的总产出对最终使用的边际贡献大小,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最优产业结构下的最终使用增加向量模型,最后通过给出一个例子,说明面对当前金融危机的形势,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  相似文献   

5.
<正> 产业关联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直接和间接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一种经济联系。在制定产业政策时,从产业关联角度对各部门在产业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科学的定量分析,将有利于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从我省1987年投入产出表有关系数的感应度和影响力等不同角度可以着出我省的产业关联有以下特点: 一、从感应度角度看——原材料、能源、农业以及运输部门的需求感应程度最高,即感应度系数最大。感应度系数是反映当各部门均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产品(包括消费、积累、调给省外及出口的产品)时,某一部门由此而受到的需求感应程度,即需要该部门为其他部门生产而提供的产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从量化的角度分析新疆产业结构.通过产业的感应度系数、影响力系数来分析新疆经济的产业结构及各产业间相互依存度,各产业的优先发展顺序以及波及效果问题.  相似文献   

7.
曾冬生 《时代经贸》2008,6(8):123-124
本文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从量化的角度分析新疆产业结构。通过产业的感应度系数、影响力系数来分析新疆经济的产业结构及各产业间相互依存度,各产业的优先发展顺序以及波及效果问题。  相似文献   

8.
构建重庆市产业结构优化模型——投入产出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投入产出从量化的角度研究国民经济体系中或区域经济体系中各个产业部门间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 ,本文通过产业的感应度系数、影响力系数、生产诱发系数及生产的最终依赖系数来分析经济的结构比例、各产业间相互依存的程度、各产业的发展顺序以及产业的波及效果问题 ,为重庆市经济结构的优化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王岳平 《经济问题》2000,(6):25-26,58
消费变化是引导产业结构变化的重要力量,我国消费结构变化特征和未来发展趋势,在不考虑消费结构变化和投入产出关系变化条件下和消费结构变化条件下,以及在综合考虑消费结构和投入产出系数变化条件下消费将诱发不同的生产结构特征。根据产业结构变化的需求因素,对产业结构变动类型进行划分,才能为适应消费变化和产业升级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产业结构变动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晓莉 《经济论坛》2010,(10):77-78
本文根据浙江省42个部门投入产出表,通过对2002和2007年各部门总产出、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的对比分析,揭示浙江省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  相似文献   

11.
最终需求的生产诱发系数和依存度系数揭示,我国高耗能产业部门生产对出口依赖程度较高;碳关税征收在减少高耗能产品出口的同时,由于其产业影响力较大,会对其它产业部门的生产产生较大的波及。高耗能产业部门的感应度系数表明,当各个部门的最终需求变化时,其生产将受到较大的影响。碳关税对高耗能产品的征收最终会通过产业间的关联波及各个产业部门,进而全面影响我国产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四川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动态关系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吴江  封晓庆 《财经科学》2006,(7):102-109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系协调与否是衡量一个地区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标志.本文在描述四川省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演变趋势的基础上,及进行相关度、就业弹性、结构偏离度分析,研究四川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动态变化关系,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产业结构优化与城市化互动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结构优化和城市化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两大重要部分,而我国各级政府在制定产业结构优化和城市化政策时是各自进行的,殊不知二者之间是紧密联系的.通过对产业结构优化与城市化进行相关性实证研究,得出产业结构优化和城市化之间是通过就业结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产生互动作用.我国各级政府在制定产业结构优化和城市化的政策时,必须要通过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才能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城市化的和谐发展,才能保证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城市化互相促进、互相提高和互相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02—2007年四川省可比价能源投入产出表,分析了四川省6部门的异质性能源的完全能耗系数的变化趋势;采用因素分解法,将能耗强度总量变动的影响因素分解为直接能耗变化、产品技术变化和最终需求结构变化,并分析了不同因素对能源消耗强度变化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2002—2007年间,除农业外,其他产业部门的煤炭完全能耗系数均呈下降趋势;除了建筑业的天然气完全能耗系数呈上升趋势外,其他产业部门的该系数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最终需求结构变动促使各类能源的消耗强度总量呈正向变化;直接能耗变动是影响4类能源的消耗强度变动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区域产业结构相似与劳动力短缺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蔡涛  刘金山 《技术经济》2012,31(5):60-64,121
利用2007—2010年广东、江苏、山东的规模以上制造业分行业的产值测算其产业结构相似系数,采用数理论证方法研究区域产业结构相似与劳动力短缺的关系。结果显示:区域产业结构相似会导致产业生产规模大于市场最优时的产业生产规模状况,从而导致市场对劳动力要素的需求超过市场最优时的劳动力要素需求,即区域产业结构相似造成劳动力短缺;区域产业结构的动态演变可导致国内生产要素禀赋的状况发生改变,而要素禀赋的动态演变又将促使产业模式发生转变。  相似文献   

16.
产业政策、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玷  雷娜 《经济问题》2012,(4):45-48
产业政策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密切联系,通过我国产业政策与经济增长的结构分析,证实了我国产业政策发展存在三个阶段,证明了产业政策通过改变产业结构从而影响经济增长。通过产业结构偏离度、排放系数和产业人均收入指标的研究,表明我国结构调整需要寻找合理的平衡,得出了产业政策和经济增长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一体两面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利用区位基尼系数、偏离-份额法以及灰色关联分析法,深入研究了1996—2010年沈阳经济区的产业结构特点以及其所属八地市的三次产业对沈阳经济区GDP的贡献。结果表明:沈阳经济区的产业集聚现象明显;沈阳和鞍山的经济增长对整个经济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3%;沈阳经济区的产业结构差异主要表现为第二产业发展较快、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产业结构差异的经济增长效应不明显。最后,针对弱化全区产业集聚程度、促进全区三次产业的协同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章平   《技术经济》2010,29(7):65-71
本文运用计量方法考察产业结构演进中的用水需求变化规律。引入高技术密集度行业产值所占比重表征产业结构和科学技术水平,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表征经济发展阶段,用市场化指数表征区域市场化程度,建立面板数据模型解释上述变量与用水需求间的关系,并以深圳市为实证研究对象分析其用水需求变化特征,从而得到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形成更多对高端人力资源的需求。而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却越来越严峻,很多大学生面临毕业等于失业的尴尬局面,其原因在于高校输出的大学毕业生与市场需求不符。文章分析了产业结构与就业的发展趋势,剖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提出了解决产业结构调整对大学生就业影响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采用改进的多变量双对数回归模型,判别基于工业规模、工业结构、工业技术三类效应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找出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变化的内在关联。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工业结构对环境影响程度最高,工业规模次之,技术因素影响最小。南宁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加快工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调整结构、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等措施,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科技创新,大幅度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废物排放,提高资源生产率,减轻环境压力,优化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