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笔者对13个发达国家1972年~2006年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资本性(经常性)支出对经济增长率有负(正)效应,这与以往许多学者所认为的财政的资本性支出较之经常性支出对经济增长更有贡献的观点是相左的。其次,财政支出规模、私人固定投资以及外汇黑市溢价对经济增长也有着显著的影响。本研究对于在平衡预算下的财政支出结构决策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推动具有持续性作用。在中部崛起战略背景下,研究中部地区农村居民的消费问题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文章采用1992年—2008年中部地区农村居民消费的面板数据,首先对中部地区农村居民人均消费和人均纯收入进行了面板单位根检验及面板协整检验,发现二者之间具有协整关系,进而进行了面板数据模型选择与估计,结果发现应建立个体随机效应模型;从个体随机效应模型可以看出,中部六省农村居民的自发性消费有着明显差异,平均消费倾向有着显著特征;最后提出应在中部地区实施差别化消费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4.
分税制下地方政府财政收支不平衡的实证分析——基于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结构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税制改革之后,由于财权事权的不对称导致了地方政府财政收支严重不平衡.本文将通过对分税制前后地方政府财政收支情况的分析以及对东西部地区几个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结构的实证分析来探讨地方政府财政收支不平衡的现状及成因,进而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利用凯恩斯的绝对收入消费理论,搜集了1990~2012年西部10个省市自治区的经验数据,建立固定效应的变系数模型,研究了我国西部10个省市自治区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发现,消费者价格指数促进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消费,并且消费者价格指数对我国西部各省市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是相同的;我国西部地区的农村居民消费对他们的当期收入表现出显著的过度敏感性;我国西部地区各省市自治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贫富差距。最后提出了应对我国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消费不足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学术界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问题的研究文献有很多,从不同的角度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对农村居民消费问题研究文献的分类可以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7.
基于宿迁市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的特点,运用协整理论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其关联性进行分析。检验结果表明:1999—2008年宿迁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短期内宿迁农村居民实际收入与实际消费间相互影响微弱,为此政府有必要采取措施促进收入与消费的长期发展。 相似文献
8.
学术界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问题的研究文献有很多,从不同的角度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对农村居民消费问题研究文献的分类可以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村居民的消费方式已从过去的数量型转变为质量型,基本上由温饱型过渡到小康型,但消费关系日益复杂。新疆城乡间、地区间农村居民消费状况仍存在较大差别,制约新疆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因素主要表现在收入、环境、理念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有了很大的变化,逐步从以食品为主向多元化的消费支出结构转变,农村居民开始重视医疗保健、交通通讯等服务类项目的支出,可见,中国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结构水平是不断提高的.另外,由于收入水平的限制以及文教、娱乐配套设施的欠缺,中国大部分地区农村居民在此方面的消费比例还很小,因此,进一步加强农村相关文教、娱乐设施的建设将对中国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结构的高级化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安徽省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结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安徽省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消费结构得到优化,但城乡差距依然较大。以历年安徽统计年鉴的数据为基础,对安徽省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结构进行分析,为政府扩大内需,优化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采用省际面板数据,比较分析东南亚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各省区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两次金融危机期间各省区的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有所不同:同前期相比,国际金融危机期间社会保障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仍为正效应,并且正效应明显变大;社会文教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仍为微弱的负效应;而经济建设支出和行政管理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则与之前相反,分别表现为不显著和显著的正效应。因此,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应控制经济建设支出规模,继续加大社会保障支出,改善文教支出结构,从而提高其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3.
文章运用面板协整分析方法和世界上36个国家(20个发达国家和16个发展中国家)1983—2008年的面板数据进行跨国研究,通过建立变系数面板模型并结合可支配收入和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分析了政府支出和私人消费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总体上而言,样本国家的政府消费支出与私人消费成互补关系,可支配收入仍然是影响私人消费的主要因素,宏观经济环境(经济开放程度和失业率)对消费的影响在统计上很不显著。为了扩大消费,中国政府应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财政支出和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以及切实解决民生基本难题。 相似文献
14.
15.
居民的消费水平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从安徽省1995-2012年统计资料来看,农村居民收入的不断上升正在推动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具体表现在三方面,一是住房和交通通讯以及文教娱乐支出的占比在迅速提高;二是生存型消费比例下降,发展型消费的占比上升,三是恩格尔系数在下降。因此加大对农村住房的建设投入力度促进农村居住类消费;提高农村基础教育水平和文化娱乐产品的开发引导文化娱乐类消费;加强农村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扩大农村居民对交通和通讯类产品的消费,将是今后提升安徽省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利用协整分析讨论了财政支出与广义货币的相互关系,发现在1978~2002年间,中国的财政支出和广义货币具有二阶差分平稳的特征,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协整关系.财政支出的变动速度是广义货币变动速度的Granger因,但不能说广义货币变动速度是财政支出变动速度的Granger因.财政支出的短期变化对广义货币的短期变化影响较大,并且是同方向的.广义货币供给的增长速度具有一定惯性,且具有向长期值的自我恢复功能.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并不具有自我恢复功能,这意味着政府应对财政支出施加一定约束,以避免财政支出在经济过热或不景气时发生过度扩张或紧缩. 相似文献
17.
财政支出结构、产业结构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基于1978—2006年省级面板数据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观察财政支出结构和产业结构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提出了两者关系的基本假设。然后用1978~2006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回归结果,研究发现财政农业支出对是否能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不明确,文教科卫支出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而行政管理支出加剧城乡收入不平等。另外,第一、二产业的发展都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最后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就地城镇化对区域消费市场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地城镇化是一种主要依靠自然的人口集聚和因地制宜的低成本等优势来实现城镇化发展的推进模式。根据就地城镇化的概念内涵,以湖南省5个城市为样本,探索性地对其进行量化计算,并利用灰色关联分析及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对就地城镇化与消费总量及结构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将研究结果与传统的以人口迁徙为主导的"二元式"城镇化所造成的作用进行对比后发现:就地城镇化的发展水平与居民人均消费的增长具有更为显著的相关性;随着就地城镇化率的提升,各地区居民的生存型消费在总消费中所占的比例有更明显的下降,而发展型消费在总消费中所占的比例有更明显的上升。该结论可为中国不同地区选择合适的城镇化道路以及制定相应的经济发展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甘肃农村居民信息消费与收入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回归分析、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检验等方法对1978—2011年甘肃农村居民的信息消费与收入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甘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加促进了其信息消费的增长,同时甘肃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该地区信息消费水平的提高。因此,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措施,以扩大甘肃农村居民的信息消费支出,这对促进农村信息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从人均消费支出、平均消费倾向与边际消费倾向、消费需求弹性等方面比较分析湖南省与全国农村家庭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结果显示,湖南省农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高于全国农村家庭消费水平;二者的消费需求项目的侧重点基本一致,基本需求项目的边际消费倾向最大,而较高层次的需求项目还处于较低水平。湖南农村家庭的消费更受到了其收入增长水平缓慢的制约。建议开辟农村家庭创收渠道、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完善农村各项保障制度等以优化湖南省农村家庭消费结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