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多元化金融集团监管的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多元化金融集团复杂的内部结构和持股关系 ,以及其特殊的风险特征使得传统的分业监管体制面临挑战。从集团的层次上对金融集团进行合并监管是近年来各国监管当局及国际金融组织不断探索的监管模式 ,这一趋势的发展为我国对多元化金融集团的监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朱军勇 《生产力研究》2006,(7):69-70,78
文章通过对金融集团主要组织模式的对比和比较优势的分析,揭示了金融集团的优越性,并提出了我国金融集团监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论金融集团主导格局下的金融监管组织体系设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针对当今国际金融界混业经营、金融集团主导金融业的格局 ,提出了金融监管体制如何应对的问题 ,主要讨论了在组织结构上应如何进行改革。文章回顾了金融监管体制设计原理和应用模式 ,分析了传统的“部门模式”和“业务模式”在混业经营下的缺陷 ,提出了新的“目标模式”。文章介绍了世界各国对金融集团监管的主要方法。最后作者的观点是 :针对金融集团 ,金融监管不论如何一体化整合或者进行联合监管 ,金融业务的根本区别还是监管中应该加以重视的。  相似文献   

4.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对我国金融监管提出更高和更新的要求,我国对金融业的监管存在宏观审慎理论认识不足、微观审慎对顺周期行为的失控及经济政策对监管效率的制约等问题。因此,应有效运用宏观审慎框架,加强监管机构间的协调,提高监管的整体效率特别是提高央行的宏观审慎监管能力。  相似文献   

5.
我国金融业已逐步进入“混业经营,分业监管”阶段,金融集团大量成立。由于金融集团内不同行业的子公司被要求使用不同的风险度量模型,且不同子公司有不同的资本成本,所以,金融集团可以通过将风险在不同子公司之间重新配置,实现监管资本套利。基于此笔者构建了一个金融集团风险成本最小化的模型,在总体风险给定的情况下,分三种情况讨论了使金融集团风险成本最小化的监管资本套利最优策略。对于监管资本套利行为本文也分析了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监管对策。  相似文献   

6.
宏观审慎监管框架构建的国际借鉴与中国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如何构建一个有效的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是世界主要国家金融体系改革的重点议题。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对世界主要国家或地区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进行了介绍,并对近年来中国在宏观审慎监管领域的探索进行了梳理。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中国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构建方式。本文认为,建立高水平的金融稳定办公室,建立货币政策与资产价格的联系机制,开发有效的宏观审慎监管工具,构建中国与其他国家宏观审慎监管的协调机制,是我国宏观审慎监管框架构建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反思金融监管的浪潮中,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将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有机结合,已经成为国际组织和各国监管改革建议的核心内容。本文在对宏观审慎概念的起源、演变与背景分析的基础上,系统地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三大要素(即分析、监管和组织框架)的相关文献,厘清了宏观审慎政策与相关概念的关系,提出了对我国宏观审慎政策的启示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顺应金融集团化经营的国际趋势,我国金融控股集团初具规模,为发挥综合效应,有必要对我国金融集团的治理与监管进行改造,实现控股公司对专业子公司从治理到管理跨界,相应加重金融集团责任,建立健全多层次金融监管体制。  相似文献   

9.
金融宏观审慎监管的国际发展及在我国的适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融危机使得宏观审慎监管再次成为各国金融监管的重心。该文从分析宏观审慎监管的起源和特点出发,介绍了宏观审慎监管的国际发展状况,指出宏观审慎监管在我国的适用性:在结构上,宏观审慎监管者应包括中央银行和其他金融业监管者,但又应具备一定的独立性;在内容上,宏观审慎监管应关注国内经济政策和金融监管政策的实际效果和相互之间的协调性,并充分注意国际宏观审慎监管的发展趋势;在手段上,多维度的宏观审慎监管工具将提供更为有效的监管分析;在配套设施上,我国应加强金融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并迫切需要完善相关金融交易的会计制度和金融机构的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10.
利益冲突是金融集团多元化经营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实施金融混业的国家都非常重视对利益冲突的法律监管。本文从 金融集团多元化经营产生的利益冲突分析入手,介绍了国外有效防范利益冲突的“两墙”制度,并就这一制度对我国金 融发展的借鉴意义提出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1.
对于本次危机的根源,国内外学者比较一致的观点是,创新过度、监管不足,而中国目前的情况是创新不足、监管过度.本文首先对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关系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然后总结了激励相客理论的主要思想,并着重分析了银行监管领域中的多层次的委托代理关系.在此基础上,本文将金融创新和银行监管问题置于信息不对称的委托代理分析框架内,从监管者激励约束、资本监管、监督检查、信息披露、存款保险等五个方面进行文献回顾,系统分析了银行金融创新监管机制的激励相容问题,这对于中国银行业在全面开放创新的背景下,如何借鉴危机前后国外银行业创新与监管的经验教训,促进中国银行业创新与监管的激励相容,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金融生态、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三者之间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金融生态与金融监管是协同统一关系.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是对立统一关系.金融生态与金融创新是依存统一关系。金融生态、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统一在金融生态系统之中.共同推进金融业发展。  相似文献   

13.
金融监管效率的基石:激励相容的监管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金融监管过程中的博弈分析,揭示了当前的金融监管制度安排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导致的监管当局提供有效监管激励的缺失及金融机构普遍的道德风险是造成金融监管失灵的主要原因.因而解决金融监管低效率或失灵问题的关键,在于通过金融市场透明度建设、监管制度安排的合理设计及金融机构治理结构的完善,实现社会公众、监管当局、金融机构之间的激励相容.  相似文献   

14.
正确认识金融监管的作用与局限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适度的金融监管对于防范金融风险是必要的,但金融监管的作用有限。金融监管不当或监管过严,不仅不会减少或降低风险,还会导致或加剧金融风险。在现阶段,金融监管必须将促进金融发展放在重要位置,而不能片面地强调金融的稳定和金融风险的防范。金融监管对于金融市场稳定是必不可少的,但不能替代货币政策的作用。在货币政策不到位或政策效果不明显的情况下,试图借助于金融监管来达到目的,通常也是难以奏效的。为了加强和改善金融监管,维持金融的稳定发展,我国必须继续推进金融体制改革,而金融体制的改革,必须坚持市场化的取向。  相似文献   

15.
金融自由化与金融有效监管是GATS框架体系在金融服务贸易领域的两大基本目标.为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GATS及其附件规定了审慎监管制度,由于审慎例外条款自身规定的抽象性及其优先适用性大大削弱了金融自由化的成果.为弥补审慎例外条款这种实体性规则不足的缺憾,GATS为成员方规定了审慎监管标准协调与认可的程序性义务.GATS框架下的审慎监管制度对中国金融业的自由化与监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张辑 《经济问题》2012,(1):100-104
金融监管的效果可由金融产品向量和金融监管向量的点积的期望值来表示,由此构建一个解释金融监管漏洞产生机制的模型。模型的分析表明,不仅有关金融产品的监管力度和范畴不够完善、金融混业经营的分业监管会产生监管漏洞,而且基于金融产品新特性的金融创新以及在监管力度不一的分层监管架构下有监管来源级别的选择权时,也必然会产生监管漏洞。具体应用于我国的金融监管现状,漏洞的产生则主要基于监管方法的局限性和监管力度的不足,而非机制设计的缺陷。  相似文献   

17.
金融并购条件下的金融监管:影响与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了 2 0世纪 90年代出现的全球金融并购趋势及其成因 ,指出金融机构竞相以并购形式组建金融控股公司、开展混业经营的趋势对金融监管提出了新的要求。英国、韩国、日本等国家已经对此做出了反应 ,改变了监管体系。同期 ,美国对并购中产生的大的、复杂的金融机构的监管重心、监管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在此基础上 ,本文分析了中国目前的金融风险成因及其监管走向。  相似文献   

18.
2008年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暴露了美国等发达国家在金融监管上的不足,加强金融监管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在世界各国强有力的干预刺激下,全球经济开始缓慢复苏,新形势下加强银行监管势在必行。在我国,银行业在金融业中一直占主导地位,对商业银行进行合规性监管仍将是现实情况下我国银行监管的重要内容。本文针对我国银行监管现存的问题,建立监管的博弈模型,得出混合战略纳什均衡,并从完善监管的法律体系、规范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制度、建立监管者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强监管的国内国际协调、完善国内银行资本监管制度等方面对我国现行银行监管制度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业务运营监管策略互动的动态博弈模型分析和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茗 《经济经纬》2006,109(4):21-24
对金融企业业务运行的监管是规范金融市场、控制金融风险的一个主要的途径。随着市场化金融监管程度的不断提高,我们有必要研究金融监管机构策略选择和金融企业之间策略选择的相互影响关系,特别是金融企业形成良好的业务运营预期所需要的约束条件。本文试图通过动态博弈模型的建立、分析来研究上述问题,并对金融监管改革时期的策略取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论中国金融风险管理的主要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巴塞尔协议作为国际金融监管和金融风险管理的新标准,其意义不仅仅体现在指导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水平和信用风险管理等方面,对中国金融风险管理的发展也有借鉴意义。对于中国金融风险管理而言,信息不对称和监管机制不完善是目前的主要问题。随着国际金融风险的加剧与潜在危机的扩散,长期处于封闭式管理的中国金融机构必须与国际接轨,参照先进国际金融系统的规则与标准,在借鉴新巴塞尔协议的风险防范机制和金融监管机制基础之上,制定中国特色的金融风险管理标准和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