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杰  孙学敏 《当代经济科学》2015,37(3):63-70,126
本文以1999-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为样本,在分析环境规制对企业生产率分布影响机理的基础上,采用生产率分解法测算生产率离散度,并实证检验了环境规制与生产率分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环境规制显著降低了生产率离散程度。基于工具变量法的估计结果仍然稳健。通过区分行业污染强度、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企业所有权属性差异的估计结果表明,环境规制有效降低了重度污染行业和中度污染行业的生产率离散度,但对轻度污染行业生产率分布具有相反作用;无论是东部发达地区还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提高环境规制水平都有益于改善生产率分散化现象;相比于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环境规制更有助于降低民营企业的生产率离散程度。运用反事实模拟分析的结果说明,环境规制对生产率离散度的影响不仅在统计上是显著的,还具有明显的经济显著性。因此,适度提高环境规制强度,不仅有利于环境保护,而且能够改善生产率分散状态,促进生态环境与经济环境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2.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能够有效反映一个地区的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合理的环境规制是解决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引入GML指数方法测算了中国30个省份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通过改进Super-SBM模型实证分析异质性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影响。研究表明: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为正向增长,其驱动力来自绿色技术进步;命令控制型、市场激励型以及公众自愿型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空间差异显著;命令控制型及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间呈现倒“U”型关系,公众自愿型环境规制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间为正向线性关系;命令控制型和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技术创新路径不显著。进一步提出提升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我国24个主要汽车生产省份2000—2008年的面板数据,使用DEA方法,对我国汽车产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解、测算,发现在我国汽车工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的年份中技术效率TE的增长贡献较大,而技术进步TP的增长贡献较小;并进一步选取变量建立半对数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发现人力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TFP、技术进步TP和技术效率TE的增长均有较大贡献,而FDI、R&D主要是通过对TE产生作用进而促进TFP的提升;政策并未对TP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鼓励兼并重组主要是产生了规模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5.
运用DEA-Tobit两步法估算和解释1992~2008年中国区域环境规制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关系.实证结果发现:第一,总体来说,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是上升的,主要依靠技术进步的推动,并且TFP指数存在时序和区域特征.第二,环境规制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一定积极作用,支持“波特假说”.第三,环境规制对TFP影响系数的时间虚拟变量不显著,但区域特征显著,其表现为:东部地区环境规制较为严格且TFP较高,这可能与工业化所处的阶段、中央与地方政府环境规制博弈、FDI技术外溢效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环境管制与工业生产率增长:东部地区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曼奎斯特—卢恩伯格生产率指数,测度了2000-2007年东部工业在考虑SO2和不考虑SO2排放情况下的效率、生产率增长及其成份的增长率,并且估计出了环境管制给企业带来的成本。结果发现:上海和广东处于生产前沿;考虑SO2排放后,生产率增长率下降;天津的生产率增长、技术效率增长率和技术进步率都最高,北京环境污染管制的成本最高;FD I投入、国有企业比重、资本劳动比、废气治理投资和环境管制成本对生产率增长都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制造业绿色转型是大势所趋,环境规制作为实现环境效益的重要手段,其如何影响制造业绿色转型值得探讨。在阐述环境规制对制造业绿色转型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机制的基础上,使用2005—2017年中国(内地)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基于EBM-GML模型计算得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衡量中国制造业绿色转型程度,进而建立固定效应面板模型检验异质性环境规制对制造业绿色转型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绿色转型程度整体保持上升趋势,增长速度呈现出明显阶段性特征。环境规制对制造业绿色转型具有非线性影响,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和自愿参与型环境规制超过一定限度后能直接加快制造业绿色转型进程,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的直接影响则不显著;环境规制能够通过技术创新、外商直接投资、产业结构间接促进制造业绿色转型,产业集聚的影响则不显著;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能够通过间接效应影响制造业绿色转型。  相似文献   

8.
基于DEA的东北地区城市群环境效率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青山  张郁  李雅军 《经济地理》2012,32(9):51-55,60
随着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的出台,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协调发展、创新发展的振兴理念,关系着东北地区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以东北地区三大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应用传统DEA的C2R、BCC模型,对"十一五"期间产业集群的环境保护投入产出效率进行评价;进一步应用改进DEA的SBM模型,从能源环境效率视角,评价三大城市群经济—环境的协调程度。结果表明:因投入规模不足或环保技术落后等原因,三大城市群环保效率均未达到DEA有效;辽中南城市群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其中心城市环保效率达到DEA有效的数量较多,但该产业集群整体上对环境造成的压力最大,吉林中部城市群、哈大齐城市群的经济—环境协调程度也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建议通过优化产业集群的空间布局、建立城市群内部与城市群之间的分工与协调机制等途径,促进东北区域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制造业绿色转型是大势所趋,环境规制作为实现环境效益的重要手段,其如何影响制造业绿色转型值得探讨。在阐述环境规制对制造业绿色转型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机制的基础上,使用2005—2017年中国(内地)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基于EBM-GML模型计算得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衡量中国制造业绿色转型程度,进而建立固定效应面板模型检验异质性环境规制对制造业绿色转型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绿色转型程度整体保持上升趋势,增长速度呈现出明显阶段性特征。环境规制对制造业绿色转型具有非线性影响,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和自愿参与型环境规制超过一定限度后能直接加快制造业绿色转型进程,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的直接影响则不显著;环境规制能够通过技术创新、外商直接投资、产业结构间接促进制造业绿色转型,产业集聚的影响则不显著;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能够通过间接效应影响制造业绿色转型。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2010-201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作为样本,测算了各省份的环境规制强度指数和碳生产率,研究了环境规制和经济增长对碳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环境规制与碳生产率之间均存在U型关系,碳生产率的库兹涅茨曲线假说亦得到了验证.当前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环境规制抑制了碳生产率的提升,全国及东、中部地区经济增长有利于碳生产率的提升,但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抑制了碳生产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文章基于中国、美国和日本等11个国家造纸产业的相关投入产出数据,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11国的造纸产业的生产效率水平进行了分析。根据环境规制的特征,通过应用Malmquist方法测算了环境规制之下中国以及其他10个国家2000-2008年的生产率及其成分,并与不考虑环境因素的传统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考虑环境管制后11个国家的造纸工业平均全要素生产效率是下降的;具体每个国家而言,考虑环境管制后美国、奥地利和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比不考虑环境规制要高,而其他八个国家的全要素生产率则是下降。根据研究结论,文章认为促进中国造纸产业的发展主要从三方面着手:一是进一步促进中国造纸产业的工业规模化发展;二是加快造纸产业技术创新;三是提高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2.
从制造业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政府对环境管制(ER)的两种形式:正式管制(FER)和非正式管制(I-ER),建立了环境管制均衡方程,并且采用面板数据的分析方法对理论假设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假设的影响制造业环境管制的主要因素:政府保护意愿、劳动密集程度、产业规模、经济外向度、产业国有化程度、科技吸收转化支出和劳动力素质的高低均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环境规制体系的不断完善,环境规制在促进经济绿色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其中2011年提出的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是这一体系中重要的一种环境规制制度。因此,在利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来测度中国2009—2017年30个省份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将2013年在试点省市正式实施的碳排放权交易政策作为一次准自然实验,采用倾向匹配得分的双重差分法(PSM-DID)研究了环境规制对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实证研究表明: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受环境规制的影响逐步改善,对MGTFP分解项的影响和对MGTFP的影响相一致。在对MGTFP分解项的影响中,技术进步所受的影响最大,纯技术效率所受的影响最小,综合技术效率所受到的影响要大于规模效率所受到的影响,产业结构、政府干预及城镇化对MGTFP及其分解项的影响存在差异,技术创新对MGTFP及其分解项的影响为正,对外开放对MGTFP分解项的影响为负,这与对MGTFP的影响一致。  相似文献   

14.
环境规制对中国产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赵红 《经济管理》2007,(21):57-61
本文在论述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影响机制的基础上,运用中国标准产业分类中18个两位数产业1996~2004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环境规制对中国产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环境规制对滞后3期的g&D支出和专利申请数量有显著的正效应,环境规制强度每提高1%,g&D支出增加0.19%,专利数量增加0.30%,表明环境规制在中长期对技术创新有一定的激励作用,“波特假说”在中国得到部分证实。  相似文献   

15.
机场环境管制的重点是噪声和排放物污染。除直接管制外,收费是国外机场环境管制中应用得最多且最有效率的经济管制方式。我国除继续强化已有的直接管制方式外,还可以从收取以保护环境为目的的噪声费和排放物费、限制机场土地的使用、采取国际机场协会提出的短期和长期机场环境保护措施三个方面进一步加强机场环境管制。  相似文献   

16.
张曦  赵国浩 《技术经济》2011,(4):46-51,76
应用基于DEA的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法对2001—2008年我国2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煤炭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计算,并将其分解为技术进步指数和技术效率指数,对变动原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煤炭行业的整体技术效率水平较低,但发展趋势良好;2001—2008年期间全国煤炭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率为0.6%,增长主要来自于技术效率的提高,而技术进步的贡献较小;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煤炭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及其原因存在较明显的差异。最后,给出提高我国煤炭行业生产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电力行业规制效果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良平  刘小倩 《财经研究》2007,33(7):134-143
2002年国务院批准的《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确定了电力体制改革的基本方针,据此,国家采取了诸多规制手段,目的是通过合理规制自然垄断环节,促进相对有效竞争,提高经济效率。4年过去了,中国电力改革的效果究竟如何呢?文章从价格水平、价格结构、行业利润和经济效率等方面进行了实证分析,以检验我国电力行业的规制效果,结果显示:规制制定了合理的价格水平和价格结构,改进了电力行业效率,但在规制垄断利润和制止A-J效应方面仍未成功。  相似文献   

18.
已有文献在测算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时,基本都没有考虑环境因素,而这种传统的全要素生产率测算方法由于忽视了环境污染问题的存在,并不能反映服务业生产率增长的真实绩效,甚至会误导政策建议。文章将环境因素引入服务业生产率体系,运用基于DDF的M almquist-L uenberger生产率指数对中国2004-2013年服务业分行业 T FP进行再估算,并结合M almquist生产率指数和服务业环境友好指数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两种情形下服务业 T FP增长的主导因素都在于技术进步,忽视环境因素不仅高估了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而且高估了其对服务业增长的贡献,环境因素对服务业增长绩效存在影响。环境约束下服务业 T FP影响因素的实证结果显示,服务业 FDI并不支持“污染天堂假说”,适当的环境规制在改善环境质量的同时还可以促进服务业生产率的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研发资本、禀赋结构和公众的环保意识对服务业环境 T FP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界定竞争力的含义和度量方法的基础上,从不同政策工具的视角,对国外环境规制与竞争力间关系的理论研究方法和经验分析结论进行综述。在总结国内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