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建空间面板计量模型,考察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FDI对工业企业的空间技术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FDI在省域之间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和正空间溢出效应,说明生产性服务业FDI的引进应该在跨区域的范围内统筹兼顾,欠发达地区可以充分利用发达地区引进的生产性服务业外资,推动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发达地区则可以借机扩大其生产性服务业的规模经济,加快城市转型。  相似文献   

2.
万坤扬 《技术经济》2011,30(3):7-13,63
采用Moran's I指数验证了区域不同层次技术创新的空间相关性;借鉴知识生产函数,运用基于面板数据的空间滞后计量模型,检验了FDI、高校和企业研发投入等因素对区域不同层次的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FDI对区域不同层次的技术创新均没有促进作用,甚至对较高层次的技术创新具有"抑制、挤出或替代"的负面效应;本地区不同层次的技术创新均会受到相邻地区的技术创新的正向影响,三类专利的影响程度从高到底排序为发明、外观设计、实用新型。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服务业FDI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凯 《经济问题》2008,(5):29-31
在经济服务化的背景下,服务业已逐步取代制造业,成为世界外国直接投资结构中的主流.创造吸引国际服务业FDI的有利环境,从而实现对服务业国际产业转移的顺利承接对于促进我国服务业的进一步增长、结构优化升级具有着重要作用.针对我国服务业FDI主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政策性启示.  相似文献   

4.
我国创新链中的生产性服务业创新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国华  张慧  张妍 《技术经济》2008,27(7):29-32
相对于消费者服务业而言,生产性服务业是一种高智力、高集聚、高成长、高辐射、高就业的现代服务产业,它能够有效推动创新发展。本文通过对我国创新链中各构成要素的创新作用及相关环节进行分析发现,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在创新链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却十分滞后,这已成为国家创新链中最薄弱的环节。为此,本文认为应从组织创新、体制创新及技术创新三个方面加快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创新进程。  相似文献   

5.
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重点分析生产服务业的集聚效应对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影响.结论显示,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发展对现阶段城市化进程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而生产性服务业的竞争与多样性则均对城市化进程具有不利影响;对部分进入工业化后期的城市而言,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的作用相对减弱,而竞争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增强.  相似文献   

6.
基于中国27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探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作用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中国城市环境污染存在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性;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集聚不仅对本市环境污染产生抑制作用,而且对相邻城市环境污染产生负向空间溢出效应,且长期影响大于短期影响;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在短期和长期均显著降低本市的环境污染,对相邻城市环境污染的影响则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多样化集聚和专业化集聚均显著加剧了本市或相邻城市的环境污染;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多样化集聚和专业化集聚显著抑制了本市和相邻城市的环境污染;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业和软件业多样化集聚和专业化集聚对本市和相邻城市环境污染的抑制作用仅有长期效应而无短期影响;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集聚对本市和相邻城市环境污染的影响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生产性服务业细分行业技术进步率分析——以广州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符淼  冯琴 《技术经济》2010,29(5):65-69
本文选取广州市1988—2007年服务业数据,运用面板模型对广州市生产性服务业细分行业的技术进步率进行测算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其他要素投入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广州市生产性服务业资本存量1%的增长可以导致服务业增加值0.84%的增长;相应地,劳动投入1%的增长可以产生服务业增加值0.26%的增长。但是,服务业整体的技术进步贡献率仍然比较低,技术进步表现较佳的行业往往就是地方服务业的主导行业,如金融、国家机关和科技服务业,它们是广州吸引投资、保证产业繁荣的关键。而交通、批发零售、卫生和教育的技术进步水平有待提高。本文建议强化技术和利润之间的联系,建立有利于人才培养、知识产权保护和信息沟通的开放的环境。  相似文献   

8.
林三强  苏梽芳 《技术经济》2011,30(5):6-9,32
利用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法以及2003—2007年我国29个制造行业的面板数据,对2003—2007年我国制造行业部门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估计,并对FDI在不同制造行业内资部门的技术外溢效应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FDI产生的技术溢出促进了我国制造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但由于吸收能力存在差异,因此FDI的技术外溢效应在不同的制造行业中也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彭湘君  孙志军  王玲 《技术经济》2012,31(11):50-55,121
以重庆生产性服务业为研究对象,在借鉴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数据的可获得性,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了重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状况及水平。通过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检验了重庆生产性服务业对第二产业的外溢效应的存在性,并重点分析了其产生渠道。最后指出重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通过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经济水平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与城市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灵  方创琳 《经济地理》2012,32(11):76-80
二战以来国际产业分工演化重构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生产关系,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增长及其空间集聚体现了世界范围内以城市为依托的生产与控制的等级体系。基础设施作为城市发展硬条件、制度环境作为城市发展软条件、人力资源作为城市智力支撑要素、市场腹地作为城市空间作用强度对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产生重要影响,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进而对城市经济发展、城市空间重塑和世界城市崛起产生积极作用。未来需要以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为重点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并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与城市功能转型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1.
FDI对中国技术进步的贡献效应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外商直接投资(FDI)的经济效应问题一直是理论有多大贡献,学者们的研究结论还存在着较大的分歧.本文运用索洛测算技术进步的"余值"方法,选取中国1985年至2004年区间样本数据作为经济变量,从宏观角度分析了FDI对中国技术进步的影响效应.得出的结论是,引进FDI对促进中国的技术进步效果甚微,其原因和对策如何,需要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12.
将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作用划分为集聚效应和与其他产业的协同集聚效应,利用中国252个城市2005-2012年的面板数据,重点探索基于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协同集聚对经济增长和工业利润率提高的作用。结果发现: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集聚效应明显,对于经济增长有正向促进作用;但与其他服务业的协同集聚效应在现阶段经济增长的作用未能显现。针对提升生产性服务业与其他服务业的协同集聚效应,提出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高静  刘国光 《经济与管理》2011,25(10):76-80
信息壁垒的存在及高质量服务购买时的经验性特征,使跨国公司生产性服务业FDI在最初进入时往往会追随制造业。实证研究表明:除了制造业FDI,生产性服务业FDI往往和东道国制造业表现出很大的关联度;一国受教育程度、开放度等都是影响因素之一;东道国生产性服务业种类的上升会降低东道国制造业的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4.
陈凯 《经济与管理》2011,25(10):71-75,92
生产者服务业作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以其在社会分工和产业创新方面的独特作用,正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新亮点。美国引导着世界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结构演进升级的潮流。在当前金融危机余波未散、经济仍然低迷的背景下,生产者服务业必定会在全球经济抵御危机、走出低谷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对于制造业受金融危机影响至深、服务业尚不发达的中国而言,无疑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国FDI和O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国内外有关国际直接投资渠道的技术溢出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测算了1994—2008年我国以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反映的外国R&D资本存量,并建立了R&D溢出回归模型,对其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国内R&D资本和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且国内R&D资本的作用更大;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有微弱的阻碍作用。因此,在政策层面上应继续加大国内R&D支出,加强外商直接投资,积极开展对外直接投资,以推动我国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6.
路正南  罗雨森 《技术经济》2021,40(6):102-111
基于文献综述发现双向FDI(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可能同时具有"污染光环效应"和"污染避难效应".因此,选择2005—2017年中国30个省市(因数据缺失,不包括西藏地区和港澳台地区)的面板数据,通过莫兰指数(Moran's I)对中国外商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空间集聚特征进行刻画,并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实证研究中国双向FDI对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与双向FDI都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特征;中国双向FDI对本地区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效应均显著为正;中国双向FDI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抑制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增加.最后,提出了合理利用双向FDI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扩展了以往理论研究的基本假设,在古诺竞争框架下分析FDI进入东道国上下游双边市场时的关联溢出效应。结果显示:当FDI仅进入东道国的下游市场时,FDI产生的竞争效应会增加下游市场的总产出,从而增大对上游市场中东道国本土供应商的后向关联程度,且其增大程度与技术差距正相关;在FDI同时进入东道国上下游双边市场的情况下,上游市场的FDI会对东道国本土供应商产生挤出效应,且两者的技术差距越大,挤出效应越明显,同时会对下游市场中的东道国本土生产者产生明显的前向关联,上游市场总产出的增加使得中间产品的均衡价格下降,直接减少了下游本土生产者的边际生产成本,从而增加了其产出和利润,部分抵消了下游市场的FDI的挤出效应。  相似文献   

18.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关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有多种观点,但二者相互依赖、唇齿相依的双向互动关系越来越成为学界的共识。从专业分工与外包、生产价值链、生态群落的角度,可以剖析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的机制,并总结出二者互动共生的模型:中心型互动共生模型、金字塔型互动共生模型、平行型互动共生模型以及嵌套型互动共生模型。一个重要的挑战是,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如何通过二者互动,使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并选择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的战略路径。  相似文献   

19.
基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研究视角,本文以VAR模型为基础,运用脉)中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研究了经济增长的长期动态变动对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定量影响。脉冲响应分析的结果表明:短期内经济增长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而且随着时间推移,这种促进作用仍在延续。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经济增长是解释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变量,而且对不同类型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表现出不同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误差修正模型考察了外商直接投资(FDI)对我国工业化的效应。一般认为,引进FDI可以有效地并持久地促进工业化进程。在验证这一重要论点之后,本文发现:FDI对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影响存在着一定的时滞;初始的FDI有助于来年进一步引进FDI。本文异于已有研究处有:采用比较客观的工业化指数测度方法;强调了技术溢出效应在研究FDI与工业化关系中的意义。本文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