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进  赵思诚  许庆 《财经研究》2017,(12):45-57
随着非农工资性收入占中国农民收入比重的逐年增加,为了实现家庭收入最大化,绝大多数农民采取兼业行为.那么,农民兼业行为对非农工资性收入究竟有何影响?文章采用处理效应模型和收入分解方法,利用2012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考察了兼业行为对农民非农工资性收入的影响作用及其内在机理.研究表明:兼业农民的非农工资性收入和小时工资水平均显著低于纯非农就业农民.进一步研究发现,由兼业行为引起的歧视效应是产生这种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因此,实施促进农民增收政策时,应瞄准不同人群采用不同的惠农富农政策,以提高政策的精准性:既要着力破除以户籍制度为代表的制度性约束,鼓励部分兼业农民向非农部门彻底转移,提高其工资性收入;又要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增加农民土地财产性收益,从而促进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2.
通过构建一个两部门经济模型,将城乡教育发展差距、城乡收入差距、城镇化联系起来,分析了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在理论上支持了现有文献观点。还通过工具变量法进行了实证分析。从理论模型和实证分析均得出的结论是:在经济和教育发展存在城乡二元结构的条件下,城乡教育向更均等化方向发展虽然会放缓城镇化速度,但有利于促进城镇化质量提高;同时,城乡收入差距的拉大对城镇化发展具有阻碍作用,这两个张力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取了"刘易斯+马克思+斯密"的视角,基于中国城乡分割制度变迁以及城乡移民与城市居民之间劳动分工关系的特征事实,提出理论假说:城乡移民对城乡收入的影响受到城乡制度分割程度的调节。来自1995—2008年中国21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量化了该理论假说:城市收入对城乡移民的弹性受到城乡分割显著的负向调节,农村收入对城乡移民的弹性受到城乡分割显著的正向调节。在低程度的城乡分割区间,城乡移民有利于城市收入而不利于农村收入;在高程度的城乡分割区间,城乡移民有利于农村收入而不利于城市收入;在城乡分割程度居中的区间,城乡移民既有利于城市收入又有利于农村收入。因此,户籍等城乡分割制度无法激励相容地自发破除,改革须依赖于利益中性的顶层设计。  相似文献   

4.
章政  祝丽丽  张涛 《经济地理》2020,40(3):168-176,184
运用1993—2016年中国农户家庭收入构成相关数据,分析中国农户兼业化的时空分布及其演变过程。更进一步采用2010—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通过建立biprobit模型研究农户兼业化对土地流转市场的影响,细分探讨了农户兼业化对土地转出、土地转入概率的中介效应影响机制。结果表明:①全国农户兼业化程度逐年加深,其中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农户兼业进展缓慢;②存在以非农就业、理财投资为中介变量影响土地转出概率和以农机投入、农业补贴为中介变量影响土地转入概率的显著中介效应;③土地转出、土地转入概率随着农户家庭平均年龄增加分别呈正U形和倒U形关系。因此,政府应对不同兼业化程度的农户采取分类管理、针对施策,以激发土地流转,加快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5.
现行的土地制度限制着土地要素的自由流动,阻碍了全国城乡统一的土地使用权流转大市场的建立,更不利于城乡统筹发展。本文以土地制度在城乡统筹发展中的功能、作用为前提,分析了土地制度的现状及统筹城乡发展中因该制度的缺陷所引发的矛盾和问题,提出了土地制度改革的思路和相应的配套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改变我国收入分配失衡现象,当务之急是要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原因有多方面,但财政收入体制、政府参与初次分配的方式以及转移支付制度等财税制度欠完善是其中的重要原因。要缩小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就必须在赋权于农民、保护农民合法权益的基础上,完善税收、转移支付、社会保障等财税制度。  相似文献   

7.
袁国龙 《技术经济》2021,40(4):77-86
国内部分学者基于土地财政的含义,认为土地财政出现的制度根源之一固然是我国的土地制度.基于此,欲破解我国目前土地财政困境,必先从变革土地制度开始.而土地制度变革的影响集中体现在土地制度冲击方面,土地制度的冲击通过弱化土地财政影响,进而引起地方经济的波动.试图构建代表性家庭、代表性企业及政府3个部门的新凯恩斯主义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将土地制度冲击纳入其中.在此基础上讨论不同土地流转冲击下的经济产出、代表性家庭的消费、政府投资及政府债务等变量的变化,以揭示土地流转对于土地财政治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9.
该文通过对美国、日本、俄罗斯、印度、越南土地制度变迁中的农民权益、土地使用、法制建设、市场服务、国家管制等方面的考察,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经验。我国在农地制度改革创新以及农民土地权益保护方面,应当始终把维护农民土地权益放在第一位,赋予农民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加强农地及农民权益保护的法制建设,构建农地运行的市场化服务体系,完善国家对土地的宏观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0.
我国长期陷入"三农"困境的主要原因是"人地矛盾",即农村户均土地经营规模过小,从而导致农业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并进而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使农村户均土地达到规模经营水平.为此,要推进城乡土地产权同权化和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相似文献   

11.
土地财政和滞后的城镇化是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影响因素。构建1999-2011年31个省级面板数据联立方程检验土地财政与城镇化之间相互关系,进而考察二者对全国及区域层面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土地财政与城镇化二者存在双向联动关系,且城镇化对土地财政规模的影响大于土地财政对城镇化的作用。(2)土地财政与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显著为正,土地财政与城镇化是驱动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影响因素。(3)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强度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城镇化的推进缩小了西部省份城乡收入差距但不利于东中部省份收入差距的改善。因此,要正确看待土地财政在城镇化建设中的作用,未来应积极探索新型人口城镇化发展模式,改革当前土地制度安排,继续深化分税制改革并完善地方官员绩效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12.
杨爱文 《生产力研究》2006,(12):170-171,186
文章从美英日三国的土地征用制度出发,分析了土地征用制度所包括的三个构成要件:政府、公共利益和征地补偿。在我国的土地征用制度中的这三个构成要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如公共利益过于宽泛、征地的主体不明和补偿过低与不到位。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其主要原因有:地理特征不同,区域非均衡发展,非农产业发展不均衡,人力资本、生育率差异.缩小东、中、西部地区间城乡收入差距的对策有:协调区域发展,中、西部要发挥比较优势;加快中部崛起;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中、西部要加强非农产业的发展;降低农村生育率,提高农村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4.
官永彬 《财经科学》2010,(11):78-85
本文结合转型期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特征,运用1980-2004年的经验数据,对城乡要素积累差距、城市偏好政策造成城乡收入差距的动态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城乡居民之间的要素积累差距导致城乡收入差距存在不断扩大的自然趋势,而政府供给的城市偏好政策安排,又进一步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有鉴于此,本文就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化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土地增值是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规律。本文旨在探讨土地增值的历史过程,以此为基础提出我国土地制度改革的宪政意义上的原则。文章首先界定了土地增值的内涵,指出了在土地增值分配领域的认识与做法差异,梳理了政府对土地增值进行管理的主要手段,最后提出了我国土地制度改革的宪政原则。  相似文献   

16.
城乡结合部土地的制度特征及其效应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城乡结合部亦称城市郊区、城市边缘区、城乡交错带、城市蔓延区等,是一个特殊的经济地理单元,目前其边界还相当模糊,国内外学术界对此尚没有统一规范的定义,名称不统一而且繁多,但所指对象是明晰的,其特征也相当突出:是城市建成区与广大乡村地区相连接的部位,是在城市、乡村地域体系上衍生的一种紧靠城区的不连续的过渡性区域,是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形成的独特的地域实体,是处于城乡之间、各种社会经济等要素激烈转换的地带,是城市和乡村相互作用的产物,是非农业活动与农业活动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复杂动态过程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1997—2009年面板数据的变截距及变系数模型,利用控制地区经济开放程度、产业结构变迁、城市化率等因素,对中国30个省市的制度变迁、地方政府支出决策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就全国而言,制度变迁、地方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和地方政府投资性支出均与城乡收入差距呈正相关,而地方政府保障性支出则与城乡收入差距呈负相关;就地区而言,大部分地区在市场化过程中的制度变迁、地方政府投资性支出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而半数以上的地区其政府支出规模及其内部保障性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则有一定促进作用,但不同地区其影响呈现一定的差异性。其政策含义在于,我国在推进市场化进程的同时还要兼顾公平与效率,加强地方政府对收入不平等的调节作用,完善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特别是社会保障体系,以此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8.
方达  郭研 《经济学家》2020,(11):107-115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农业生产过程与价值增值过程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农村土地流转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影响的直接与间接机制。直接机制层面,以农地"三权分置"为核心的新一轮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缩小了城乡要素市场的差异,直接带来级差地租I的提升,缩小城乡收入差异。间接机制方面,农村土地流转间接提升了农业资本有机构成,可能带来级差地租II的提升,农业资本有机构成对于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可以进一步分解为"创造效应"和"替代效应"。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上海松江和辽宁辽阳的案例研究从实际经验的角度证明了农村土地流转对城乡收入差异影响的存在性。  相似文献   

19.
城乡差距不断扩大是我国现阶段不容忽视的一个事实,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中来自非农产业收入的比重不断提高,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民数量不断减少,则是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本文利用基于扩展的3变量VAR模型,考察了1985-2003年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及农民非农就业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因果关系,实证结果显示,在此期间,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虽然对农民收入增长具有短期的正效应,但不是农民收入增长的原因,而农民的非农就业对农民收入增长具有巨大促进作用,是农民收入增长的根本原因.进而指出,应该在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稳步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增加农民非农就业.  相似文献   

20.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化是"两会"上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在探讨金融发展与收入差距关系的问题上,各学者对其的关系定价各不相同。本文选取了我国东、西部各十个省份从2004—2013最近十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论表明,无论东部地区还是西部地区,金融发展都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但在以递减的速率在扩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