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其本质要求包括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以及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一重要论断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的发展方向和特征要求。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生成逻辑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现实需要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是做好我国经济工作的逻辑起点。换句话说,只有解决好“需求侧”与“供给侧”之间的矛盾,高质量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需求,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是防范公共风险的关键之招,是立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抉择,财政应当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发挥积极作用。本文认为,财政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应着眼于城乡融合发展和防范贫富差距引发的不确定性风险,基于从重物到重人的理念转变,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抓好振兴资金绩效管理,夯实配套制度建设基石,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取得实效,落实好新时代新战略交给财政的新使命。  相似文献   

3.
财政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是针对因教育、制度、监督不到位和党员干部不能廉洁自律而产生的廉政风险,以防范廉政风险为主要内容,通过体制、机制、制度、流程、管理加强防范工作的长效机制。近日,湖北省武汉市财政局局长张福来主持召开《武汉市财政局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手册》征求意见专题会,邀请了市直机关中与财政业务联系紧密的30多个部门和单位的负责人,认真听取了他们对财政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手册的意见和建议,笔者也应邀参加会  相似文献   

4.
理解财政,需要转换思维.表面看,财政行为是利益的分配和转移,而从实质看,财政行为是风险的分配和转移.财政通过分配和平衡风险,避免风险在某处聚集并在风险链上放大,避免了危机的产生,这实质是化解公共风险,所以财政的本质功能是通过平衡风险化解公共风险,以维护社会共同体的生存和发展.财政的基础性作用在于,只有财政有这种平衡风险的内在功能.与社会共同体面临的公共风险治理要求相匹配,是现代财政的判断标准.如果财政能够很好地平衡风险、化解公共风险,那就是现代财政;通过改革与公共风险治理要求相匹配,就是现代财政改革.新时代的现代财政改革,要立足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大国财政体系,应对面临的全球风险挑战;织密预算的制度笼子,完善权力的财政治理体系;建立公平与效率融合的财政制度;为形成经济双循环格局"架桥铺路".  相似文献   

5.
朱云飞  安静 《财政科学》2021,(3):121-129
近年来,面对经济社会各领域公共风险,河北财政通过减收、增支、加债等方式,有效防控了公共风险的暴发,全省财政经济运行整体平稳,但也导致财政自身风险的累积,体现在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后劲不足、财政支出保障难度逐步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存有隐患、其他领域风险趋向财政转移等.防控地方财政经济运行风险,需要充分发挥财政职能,加强财源建设,推动财政收入持续增长;调整支出方向,确保地方财政平稳运行;完善管理机制,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深化体制改革,消除财政风险转移隐患.  相似文献   

6.
2022年经济遭受超预期冲击,为对冲经济社会风险,财政支出强度前所未有。财政运行特点体现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前低后高,非税收入、资源型地区收入高企;支出刚性进一步强化,央地支出占比差距加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负增长,专项债加力保支出强度;地方政府债券付息压力大,基层财政部门用足再融资还本政策空间。为对冲经济社会领域的公共风险,财政的公共支出责任不断增加,出现公共风险“财政化”、财政风险“地方化”、短期风险“长期化”等倾向。从风险演变的视角来看,短期内形势企稳,长期内社会领域公共风险不断扩散,财政支出责任将不断扩大。为此,建议优化调控方式,强化中央在对冲宏观经济社会风险中的主导地位;加快经济复苏,用经济发展缓释财政风险;推进财政改革,用治理效能提升财政对冲风险能力;加速社会改革,防范并应对社会风险向财政责任的无序转化。  相似文献   

7.
武靖州 《财政研究》2021,(2):29-35,77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论断的提出,意味着传统财政学的基本逻辑发生了变化,构筑在其上的财政法学逻辑亦需调整.从公共风险的视角审视,财政法定主义、财政民主主义、财政健全主义、财政公平主义与财政效率主义作为现代财政法所遵循的基本原则,面临着诸多挑战.财政法学体系构建应融入公共风险逻辑,基于“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原则,满足新时代国家治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我国地方财政风险的成因分析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及市场化进程中,整个地方财政体系尚处于不尽完善的状况,地方财政困难及风险已严重制约了地方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甚至危及地方的社会稳定。本文从财政风险形成的因素分析入手,就如何防范与化解地方财政风险提出自己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财政检查既是专员办履行职责的主要方式,也是行使权力的主要载体,更是廉政风险防控的主要领域。随着专员办财政监督领域的不断拓宽和加强,如何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推进财政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提高廉政风险防控管理水平,已成为当前专员办的一项重要工作。一、财政检查廉政风险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财税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国库加大了工作创新力度,业务发展呈现可喜的变化。同时,伴随实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和财税库行横向联网,国库业务风险点明显增加,隐蔽性增强。如何有效地防控国库业务风险,是基层人行领导和干部必须认真研究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浙江省财政厅坚持依法治税、为民理财、务实创新、廉洁高效的工作思路,按照实、稳、优要求,不断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实现了防控思路由权力防控到制度防控到综合防控的转变,取得了一批具有财政特色和亮点的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成果。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地方财政风险主要表现为赤字风险、债务风险、收入风险和支出风险。近年来地方财政风险呈不断扩大的趋势,是地方社会及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矛盾在财政上的集中反映。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化解地方财政风险。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研究财政国库集中支付运行下的风险防控相关问题以及方法,旨在为我国财政相关管理的创新与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财政风险的金融视角:共生性及其破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金融风险与财政风险存在着内在相关性。近年来我国财政赤字的逐年俱增,同时金融风险成为财政或有负债主要的来源,金融风险向财政转化的比例过高,我国已经进入“强金融,弱财政”的宏观经济状态。在金融视角下对财政赤字的分析,有助于我们寻找化解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之策。  相似文献   

15.
事业单位在我国社会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当下经济社会的市场化不断发展,事业单位必须要积极面对形势上的变化,在事业单位的改革中能够保证财务管理的安全和有效.因此,事业单位必须要不断强化自身的财务风险防控能力,才能更好的完成社会管理活动,才能更好的为社会群众服务.但是在实际的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上,意识不强和制度的缺失使得我国事业单位面临的财务危机越发严重,基于此,本文在总结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类型的基础上,分析了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控管理存在的问题,并联系实际,提出了事业单位提高财务风险防控能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地方财政风险及其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风险是指财政不能提供足够的财力,致使国民家机器的正常运转遭受严重损害的可能性,财政是社会,经济的综合反映当风险累积到一定程度,势必会引起财政危机和政府信用的丧失,因此,对财政风险进行认真诊断和医治,对于防止财政危机的发生,确保国家社会和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廉政风险的防控以建立长效机制为目标不断探索和完善。作为财政风险防控的重要组成部分,廉政风险的有效防控将有利于抑制财政风险的发生,提高财政监督质量。财政监督质量是指财政监督工作的优劣程度,即财政监督体现出的合法性、准确性、客观性和效益性的程度。财政监督质量控制是驾驭、控制财政监督  相似文献   

18.
沈泉江  韩健 《财政监督》2023,(23):82-87
地方政府性债务可以划分为显性债务和隐性债务两种类型,显性债务与隐性债务关系密切、相互影响。鉴于日本的财政体制以及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本文以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防控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日本夕张市财政重建典型案例,深入研究地方债的综合治理,为我国实施更加精准的地方债政策、有效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财政部和省纪委监察厅的工作部署,紧密结合全省财政工作实际,以加强财政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为主线,着力深化财政改革,为促进财政科学发展提供了制度和纪律保证。一、我省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基本情况2009年,针对财政收支规模日益扩大,管理服务对象日益多元,财政风险日益扩展的严峻形势,厅党组成立专班,专项落实,实行“一岗双责”,从厅机关到市州、县市财政部门全体动员,全面排查思想道德风险、制度机制风险、岗位职责风险和防控项目管理、资金分配、国库收付、行政审批关键环节,建立前期预警、中期监控、后期处置三道防线。  相似文献   

20.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充分证明落后的社会生产已不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实现人民福祉的根本因素。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社会保障制度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必须破解。目前我国社会保障资源配置不合理,社会基本风险保障不充分与保障过度并存,存在较为严重的地区间、城乡间不平衡问题;公共资源投入重点有所偏向,存在浪费严重、效率不高等问题。按照十九大报告中"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本文提出了我国解决社会保障制度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若干对策,为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