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飞地经济是一种崭新的经济发展模式.面对我省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工业结构单一,科技支撑能力不强等问题,在借鉴国内发展飞地经济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指出依靠资源与产业发展黑龙江省“飞地经济”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理论信息》2000,(12):8-9
目标框架是:保持经济快速发展,优化经济结构,增强国际竞争力,改善人民生活,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与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体制改革与扩大开放。  相似文献   

3.
《经济视角》2006,(10):55-55
人均资源储量不及全国平均水平1/20的广东,从经济起步之始,资源短缺就伴随着其经济的发展,尤其是近两年电荒、煤荒、油荒接踵而至,资源瓶颈制约日益严重。依靠大量消费能源,推动了广东经济的高速增长,但也使广东经济增长越来越接近资源和环境条件的约束边界。转变经济增长模式,降低能耗,从根本上缓解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就成为广东“十一五”期间急需要突破的难题。2006年6月30日,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发布了《2005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单位GDP能耗等指标公报》。根据公报,2005年…  相似文献   

4.
能源节约与资源综合利用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长远的战略方针,是企事业单位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增强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高勇 《环境经济》2005,(11):34-35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矛盾的必然选择。阳泉市作为全国最大的无烟煤生产基地、典型的资源型城市,煤矸石综合利用是其发展循环经济的首要切入点。选准、抓好这一切入点,事关阳泉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阳泉大气环境质量的改善及生态阳泉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刘利 《广东经济》2010,(5):12-15
食品饮料、医药、森工造纸和纺织服装等四个行业都是广东的支托产业。其中,食品饮料业和纺织服装业是广东重点发展的优势传统产业,医药行业和造纸行业的产值在全国居前三甲位置。为全省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阳个行业,同时也是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大户,其资源综合利用有较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7.
《新经济》1995,(4):8-11
广东港澳经济研究会的前身是香港经济研究会,成立于1984年4月,是以广东成员为主体的一个全国性的学术团体。1988年3月在深圳罗湖年会上,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改名为全国港澳经济研究会和广东港澳经济研究会。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日本与广东的经济关系将越来越紧密,经济合作的步伐正在加快,日本产业将加快向广东转移,部份将技术、资金、管理和研发也一起转移进来;转移的制造业以高附加值的装备制造业为主;制造业转移的战略目标是进入中国市场,本期刊登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谢鹏飞同志特稿《新时期日本与广东经济关系展望》,该文通过分析新时期广东经济的特点和机遇,以及日本经济形势对广东的影响,论述了加强日本与广东经济合作,承接日本产业转移对发展广东经济的重要意义,指出未来日本和广东经济合作的三大前景,请读者关注。  相似文献   

9.
《经济师》2016,(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国家也加大了对水利工程设施项目的建设。水资源既是自然资源,也是必不可少的战略资源,水利作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一般的经济行业相比有着鲜明的特征。文章从水资源经济的特征分析着手,分析综合利用水利工程的经济特征,探究综合利用水利工程的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0.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坚持可持续发展。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生态发展观。在实现生态资源经济化的过程中,坚持打青山绿水牌,走生态产业路,唱绿色经济戏,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和生态家园,致力于资源的持续开发与综合利用,逐步实现县域经济生态化。其次要坚持生态保护与经济建设的和谐发展。从产业布局、产业政策和产业技术构成上科学调节,对不符合生态环境建设要求的项目,  相似文献   

11.
《经济视角》2005,(2):40-43
今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生态省建设第一阶段目标的实现年。吉林省生态省建设和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生态经济为核心,全面实现生态省建设第一阶段确定的绿色品牌大省形象,初步建立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基本框架的目标,为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2.
白国强 《广东经济》2003,(10):33-36
广东实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这一战略的提出,适应了广东在新的形势和发展阶段上的需要,反映了广东经济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在广东区域经济差距进一步扩大的情况下,广东必须提高欠发达地区的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能力以增强全省经济的实力;在加入WTO后面对复杂形势的情况下,广东必须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使自己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通过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来整合全省资源的配置,寻找新的发展空间,增强整体经济的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的良性发展,无疑是一种合乎时势的理性选择。这有利于广东经济的整体发展,有利于广东各区域经济关系的协调,也有利于广东国际竞争力的提高。本文提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广东经济发展新阶段的必然选择,在对广东区域经济差距和变化趋势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广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定位,进而论述了广东实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必须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请读者关注。  相似文献   

13.
"十一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必须统筹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在生产、建设、流通、消费各领域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损失和浪费,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创造尽可能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广东是经济大省,同时也是能源消费大省,要保持广东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做好节能降耗工作显得更加重要而紧迫。  相似文献   

14.
正广东应把转变发展方式作为经济工作的第一要务,打造广东经济在国际、国内持续竞争优势的基础。经过30多年的发展,广东资源禀赋的相对稀缺性发生了变化,土地和劳动力价格不断上升,生态和环境的压力日益增大,原有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已经难以为继,为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及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提出的"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要求,在整个"十二五"乃至更长的时间里,转型升级都将是广东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那么,广东的转型升级取得了哪些成就?还存在什么不足?本文从支出结构、产业结构及创新驱动等三个方面把广东和国际及国内可比省份进行比较,对此进行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新常态下广东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转型的任务依然艰巨。对于习惯高增长的广东经济来讲,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依赖外向带动和低成本资源要素外延扩张发展的模式正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在经济增速趋缓的新常态下,广东经济如何实现转型发展是目前亟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政策信息     
广东将与西部开展五方面合作 一、资源型合作。一方面利用广东较强的区域资源优势,寻求西部产品“出山入海”的途径。另一方面,与西部联手开发当地资源,建立原材料基地或资源综合利用基地。二、品牌型合作。通过名牌产品的双向转移,促进广东和西部地区产品的升级换代,同时实现由过去‘产地销”向“销地产”的转变。三、资产型合作。充分利用双方优势,联手进行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包括企业托管、产权转让、收购兼并等,形成新的生产组合和新的竞争力。四、科技型合作。充分利用西部科技人才优势,是高广东产品科技含量,加快广东传统…  相似文献   

17.
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经济》2005,(8):3-7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央提出加快两个根本性转变以来,我国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取得了积极进展,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取得一定成效。但总体上看,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得到根本转变,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资源消耗高、浪费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由于新资源毕竟还是很有限的,所以必须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台州的资源利用与回收产业已有30多年的历史,以固废金属拆解回收与再生利用为主体的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不过,在资源重新利用的同时,要抓好环保等工作,以确保台州生态城市建设的顺利进行,这样才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经贸实践》2011,(11):12-13
为了促进资源综合利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9月30日浙江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了《浙江省资源综合利用促进条例》,该条例将于2012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相似文献   

20.
循环经济激励机制建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cyclic economy)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循环经济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公报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我国发展循环经济是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