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UP和DOWN作为基本的方位概念,被投射到人类要认识的目标域上,作为一种认知手段来帮助人类理解模糊的、不熟悉的事物。本文试从方位隐喻的角度分析UP/DOWN与目标域状态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杨萍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4(4):197-199
方位介词在英语语言应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方位介词的搭配数量万千。如何让学生精确地把握,在教学中是个难题。本文拟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以意象图式为支点探讨几个空间方位介词,如in,on,at在时间域中的隐喻意义,以便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习者采用认知的学习方法,准确把握这几个方位介词在时间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从认知角度看汉英语言的空间隐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杰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100-101
隐喻是我们理解抽象概念,进行抽象思维的主要途径。关于隐喻有指称说、替代说、转移说、变异说、分类说、互动说、语用说、语义说、认知说等等,其中认知说不仅解释了语言现象,而且还解释了人们概念的形成、思维的过程、认知的发展、行为的依据等人类心智的本质特征,在所有隐喻中空间隐喻对人类的概念形成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汉语的“上”和“下”,英语的“at”、“on”、“in”为例,具体地从认知角度看汉英的空间隐喻。 相似文献
4.
从认知角度看情态动词的多义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凌云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4(2):126-128
情态动词具有多义性的特点。运用“力”这一认知图式可解释情态动词意义的本质,运用隐喻这一认知手段可说明情态动词的多义性。 相似文献
5.
"天圆地方"是我国由来已久又颇具争议的一种观念,论文概括出有关文献资料中"天圆地方"内涵的六类观点,并运用认知心理学和心灵哲学原理从主体认知需要和表征方式两方面来探讨了"天圆地方"说的成因,最后评述了"天圆地方"六类观点的解释取向。 相似文献
6.
杨新平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
多义词属于语义学研究范畴,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为多义词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视角。文章以原型范畴理论和理念化认知模式为理论框架,指出多义词是人类通过认知模式,即意象图式模式、转喻模式和隐喻模式,将一个词的原型意义扩展为多个义项的过程。多义词多个义项之间具有家族相似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赵晓丽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5(2):131-132
言语交流中,话语体现发话人意图,和发话人意图之间是一种相似性的关系。隐喻包含话语预设形式和其所表达的意图之间的解释性关系,并对语境有很强的依赖性,对其理解往往需要付出较大努力。本文以关联原则为基础,对话语隐喻含义进行分析,以期对隐喻有更深入理解和更好使用。 相似文献
8.
黄兴运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
隐喻以人类的感知体验为基础.借助隐喻理论,本文从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角度对“人生”隐喻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隐喻映射的特征聚焦与人生概念特征的多样性共同决定“人生”隐喻具有多源性. 相似文献
9.
英汉“牛”文化的隐喻认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燕红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86-188
认知隐喻的思维映射根植于人的身体经验,也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和认知语言学的语言体验观的重要体现。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牛"与人关系亲密,人类的语言表达所涉及的政治、经济、民俗文化等领域有很多是通过人类熟知的动物"牛"来表达的。通过中西语言中"牛"表达的异同点,英汉语言学习者能更好地把握"牛"丰富文化内涵,更好地理解有关"牛"隐喻的语言表达,从而促进英语学习。 相似文献
10.
11.
汤洁 《南京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84-88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可以把有关职业的隐喻性描述归纳为四种主要的概念隐喻类型:生命体隐喻、旅途隐喻、竞赛隐喻和匹配隐喻。进一步分析职业概念隐喻的生成机制,发现:除了单个概念隐喻内部源域与目标域之间系统性的映射,还可以归纳出各个隐喻的类别特征即突显属性的映射,这些突显属性通过相似性直接映射到目标域——职业这一义域中,使作为整体概念的职业的特征更加完整。职业概念隐喻具有较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周健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8(2):82-84
into的核心意义来自其中心意象图式。通过隐喻机制的作用,意象图式得以扩展,实现了into从空间范畴向"范围"、"状态"、"时间"、"转变"等抽象范畴的辐射,由此延伸出大量的隐喻意义,形成了into多种语义的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英语词汇中出现了大量的新词,其中经济类英语新词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在基于隐喻理论的基础上,本文探讨了经济类新词的构词方式、隐喻机制以及功能,试图为理解该类词汇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4.
疾病隐喻是人们将熟知的、常见的一些其他领域的概念映射到疾病领域而产生的,它也是一种以话语为框架、以词为焦点的话语现象。疾病隐喻的使用与理解实际上都是受关联原则支配的,可以运用语用学的关联认知理论对疾病隐喻的产生与理解机制进行阐释,这对英语教学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结构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对“A and B”研究的不足,指出“A and B”体现了数量象似性、顺序象似性及标记象似性原则,且体现了重要的意象图示。此外,语序上A先于B,但在信息结构上B却是句子的信息凸显。 相似文献
16.
从认知视角解读非典型比较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中能够表达“比较”意义的非典型比较结构由动词、名词、原级形容词、原级副词、介词等组成。以往的研究往往只是罗列事实,而未能深入探索这些结构用以表达比较意义的理据。认知语言学的焦点背景理论与意象图示理论能够阐释这些结构背后的理据。 相似文献
17.
蓝国兴 《安徽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5):85-86,89
商务英语语篇中存在大量的隐喻,这些隐喻主要表现为三种类型:结构隐喻、实体隐喻和方位隐喻。隐喻的理解包括隐喻的识别和隐喻意义的推断。隐喻可以通过语义选择优先限制中断法来识别,隐喻意义的推断需要运用会话含义理论,超越话语字面意义去建构其始源域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朱晓红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2(3):55-57
隐喻是语言的一种普遍现象,不同语言文化之间在隐喻使用上有较大的差异。由于英汉语中隐喻概念的文化存在着共性和个性,所以,在翻译过程中既传递信息等值,又要传达不同的文化。 相似文献
19.
刘景霞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4(5):76-78
以Lakoff的体验哲学的ICM理论为基础的认知世界分析方法揭示了语篇连贯的本质,对语篇连贯性分析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认知世界分为ICM(Idealized Cognitive Models)和背景知识。语篇理解过程是人们头脑中的ICM和背景知识不断激活的过程。一个语篇所提供的信息通过激活机制符合理解者头脑中的ICM和背景知识,这个语篇就具有连贯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