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我国货币政策对股市的调控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VAR模型、脉冲反应、方差分解等现代计量分析方法,从货币政策能否有效影响股市的角度考察了我国货币政策与股市之间的关系。结论是我国货币政策对股市有一定程度影响,但并不能有效调控股市,且股市体制性缺陷也不是股市货币政策效应低下的最根本原因。因此,货币政策应关注但不盯注股票市场,货币政策也不意味着要转向以诸如股价之类的资产价格为主的传导机制。  相似文献   

2.
我们在运用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检验分析我国1985—2009年国债发行规模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关系的基础上,再通过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模型对这种相互关系的强度进行了动态检验。Granger检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模型的结果,表明我国经济增长是国债发行规模的原因,对国债发行规模具有较强的调控能力,但财政政策国债发行的冲击对经济增长为弱作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现代物流与经济增长的动态计量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建立VAR模型的基础上,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预测方差分解来刻画现代物流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现代物流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较强的正向相关性。因此,在当前条件下,加速推进现代物流发展是持续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4.
通过选取2006~2014年浙江省教育经费EA与全省生产总值GDP的相关数据,建立VAR模型,并运用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等方法综合分析了浙江省高等教育经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高等教育经费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均衡作用,且教育经费对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浙江省应加大教育经费投入从而促进经济的有效增长。  相似文献   

5.
林河 《中国外资》2013,(8):53-53
本文构建了房地产价格与汇率、货币供应量之间关系的VAR模型,并运用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法研究了汇率变化及货币供应量对我国房地产价格的动态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汇率变化(人民币贬值)与房地产价格呈负相关关系;货币供应量变化与房价呈正向关系,且影响有滞后效应,滞后七期。最后运用方差分解法得出"汇率变化对房地产价格变化的贡献率大于货币供应量变化对房价变化的贡献率"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货币政策调控提出更高要求,中介目标选择恰当与否关系到调控最终目标的实现效果.本文利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研究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效果,并结合脉冲响应函数以及方差分解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货币供给量内生性有所降低,作为中介目标的可控性较强;利率更多地内生于经济系统,从长期看,其作为中介目标的效果要好于货币供给量,在利率市场化愈加深化的背景下,逐步实现向以利率指标为主的中介目标的转化是可行且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孙力军 《上海金融》2006,(11):31-33
本文实证分析了2001年第1季度至2006年第1季度我国货币政策与家庭收入预期的相互影响。检验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与家庭收入预期反方向变动,间接证明了钉住通货膨胀率货币政策的反周期性质;我国货币政策与家庭收入预期的相互影响具有持久性;我国居民消费/储蓄(或消费贷款)受到跨期最优的约束,我们不能忽视前瞻性变量对居民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工业、建筑业、第三产业构成经济增长的主要方面,三者从理论上来讲是相互促动和相互影响,但对于进入后工业化时期的城市,这三者之间的影响程度如何鲜有文章涉及。文章基于北京市的数据,通过计量经济学中VAR模型以及脉冲响应函数的方法,来测度它们之间的联动程度,得到比较符合北京市实际情况的四点结论。  相似文献   

9.
我国统一货币政策忽视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对货币政策的不同需求,从而可能会出现货币政策区域效应.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以及脉冲相应函数,采用1978年至2007年的年度样本数据,通过对我国东、中、西部对货币政策响应的实证研究,表明我国货币政策确实存在明显的区域效应.本文基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来研究区域效应,从而提出顺畅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减缓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人民币升值与工资增长相关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茂林  赵昕 《上海金融》2007,11(11):9-13
本文试图回答以下三个问题:人民币升值是否会影响我国的工资增长速度?目前的工资增长率是否对汇率升值构成压力?二者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为了回答这三个问题,本文建立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并使用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的方法,结果发现: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在短期内对工资增长有促进作用,而在长期(2年之后),则会抑制工资的增长速度;另一方面相对于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工资增长影响的显著性,工资增长对人民币汇率升值虽有影响,但很微弱,可以近似认为汇率波动与工资增长之间的关系是单向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遵循货币政策--商业银行信贷--区域经济增长的路径,运用实证研究法,分析货币政策对宁波经济产生的影响.并针对未来宽松货币政策走势,提出了宁波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应用结构向量误差修正模型(SVECM),实证分析1990-2008年我国投资、消费、进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动态效应.实证结果显示:消费对经济的短期和长期冲击均高于投资和进出口,消费对投资冲击大于投资对消费冲击,消费和投资未产生相互挤出效应;经济波动以消费为主,世界经济波动对我国经济波动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透过我国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深入观察并揭示反映经济发展规律与本质的货币运行特征。以财政政策的四大主要政策工具为主线,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方法,分析财政政策对货币运行特征的影响机理与程度,以便我们能够全面系统地了解、观察和把握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空间和互动架构。  相似文献   

14.
基于前瞻性货币政策理论,运用VAR模型和方差分解技术对1998年1月~2009年9月间我国货币政策的内部时滞进行实证研究。在1998年1月~2009年9月间我国货币政策存在一定程度的内部时滞。消费者信心指数和企业家信心指数与前瞻性货币政策存在长期稳定的因果关系。因此,货币当局实行前瞻性货币政策时短期政策应盯住企业家信心指数,中长期政策应盯住消费者信心指数。  相似文献   

15.
货币政策对我国投资水平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投资是整个宏观经济体系运转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而货币政策对投资水平的作用是一个受到广泛关注的问题。理论界普遍的共识是,至少在短期内货币政策还是能对一国投资总水平产生影响。本文运用VAR模型、IRF检验及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对我国货币政策与投资水平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包括货币供给量、利率、汇率等在内的货币政策工具对总投资水平都会产生影响,相比较而言,货币供给量和利率的影响更大,持续时间更长。基于此,本文提出了通过适当减少货币供给量、调整利率和放开汇率等途径来提高投资水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国际收支顺差长期存在,基于中国的经济现实从中央银行货币冲销操作的角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自动调整机制无法纠正国际收支的失衡,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央银行对增加的大部分国外资产的有效冲销.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将利率对经济增长率的影响效应分解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由平均投资倾向加权的资本边际产出随利率变化所反映的投资效率效应;另一部分是由资本边际产出加权的平均投资倾向随利率变化所反映的投资规模效应。运用误差修正模型对这两种效应进行估计检验,实证表明,实际利率的投资规模效应几乎可以忽略,投资效率效应也非常低,上一年实际贷款利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很微小。因此,在中国利率政策还难以成为货币政策实施的主要手段的情况下,抑制通货膨胀还需依赖其他调控政策手段。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对货币政策与经济波动关系的理论分析,采用经H-P滤波处理后的产出缺口变量对我国经济波动进行动态度量.考虑到我国经济发展的制度背景,我们引入地方政府投资等变量刻画影响我国经济波动的因素,并分别建立时间序列模型和面板数据模型对货币政策效应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及在不同区域的货币政策实施效果进行考察.实证结果表明:(1)我国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存在显著的非对称效应,即在经济扩张时期,无论是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还是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对经济波动的影响均大于经济衰退时期货币政策对经济波动的影响;(2)信贷规模在我国的不同区域对经济波动起着显著的推动作用,地方政府的投资行为对经济波动也具有显著的非对称性,即对中西部地区经济波动的影响大于对东部地区的影响.因此,在分析货币政策的最终实施效果时,地方政府投资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变量.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中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货币政策调控、银行市场竞争与银行风险承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货币政策与银行风险承担行为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验证了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存在性;银行竞争与风险承担行为之间也存在负相关关系。而货币政策与银行竞争的相互作用对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并不明显,但其并未改变货币政策、银行竞争单独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进一步验证了货币政策、银行竞争的风险承担渠道的存在。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体制转轨过程中,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已成为我国宏观经济调节的主要手段,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各自独立的政策体系,由于作用的方式和条件有较大区别,其效果也有较大不同.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效果进行实证比较研究,为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提供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