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李江 《证券导刊》2009,(40):52-53
自2008年7月份人民币升值暂停脚步后,热钱似乎逐渐离开中国。有报道称,2008年10月、11月,2009年1月分别净流出热钱684亿美元、406亿美元、792亿美元。而今年3月以来,热钱似乎再度返回中国市场。  相似文献   

2.
数据     
《证券导刊》2011,(31):9-9
上半年查处热钱罚没款超去年全年 发达经济体再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下,“热钱”流入我国压力增加。16日,国家外汇管理局披露了上半年打击“热钱”的结果。上半年,外管局查处各类外汇违法违规案件1865件,涉案金额超过160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26.2%和26.9%。上半年共处行政罚没款2.6亿元人民币,超去年全年罚没款总额(2.43亿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外汇储备是一种主要的国际储备,作为综合反映一国国际经济活动结果的重要经济指标,其变动对国内宏观经济的影响一直备受关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程度在不断提高,外贸连续多年出现顺差,外汇储备逐年增加,1996年时超过1050亿美元,2001年超过2100亿美元2003年突破了4000亿美元.由于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大量热钱的涌人更使我国的外汇储备剧增.据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9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9879.28亿美元.外汇储备的增加对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增强国家对外支付能力等方面都有着正面效应.但与此同时,我国消费物价指数自2002年开始抬升,进入2004年第一季度后,我国各类价格指数均呈现上涨趋势,通胀压力日趋显现.2005年物价指教又出现回落.  相似文献   

4.
由于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恶化,美元继续升值,热钱开始流出我国,这给人民币汇率带来贬值压力。未来半年,热钱将每个月流出400亿美元,估计如此规模的资金流出,将会导致人民币汇率回落到6.95附近。  相似文献   

5.
今年1季度外汇储备的高速增长应该主要来自于商业银行的主动信贷投放。最近披露的数据显示,2007年1季度,中国外汇储备新增量高达1357亿美元,同期的贸易顺差大约在465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在159亿美元,外汇储备的增加量2倍于同期贸易顺差与外商投资之和有余,引发了热钱大量流入的联想和广泛的困惑。分析员普遍从热钱流入和人民币掉期安排等角度来试图解释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融入世界经济程度的日益加深,跨境资本流动的规模和速度不断提高,热钱的流入规模亦快速膨胀。据国信证券林松立对热钱流入规模的测算,2005年至2009年热钱流入规模分别达到1084亿、2236亿、2558亿、3768亿、1120亿美元,预计2010年热钱流入量将为2365亿美元,足以对我国宏观经济金融运行产生扰动。在此背景下,  相似文献   

7.
市场速递     
《金融博览》2010,(18):8-8
热钱连续3月净流出 8月27日,中国社科院国际金融研究中心发布研究报告称,7月份有104亿美元热钱流出中国境内,至此热钱已经连续3个月净流出,总额已达340亿美元,月均流出约113亿美元。  相似文献   

8.
中国迎战国际游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月,63岁的美国财长斯诺的中国之行频频涉及一个话题——人民币汇率。近一年来,每个月都有近100亿美元被兑换成人民币,进入中国。更有一些人希望通过不断向中国输入外汇资金,进一步对人民币形成挤压之势,逼迫其升值。然而,央行与游资暗战已经交火,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就是一个明显的信号。可以预见,政府与“热钱”持有者之间在一年之内会不断交锋。近期,由于国际上一些人把人民币升值问题炒得过热,在对人民币不合理的升值预期刺激下,一批企图套利的“热钱”(即国际游资)涌入中国。涌入中国的“热钱”有多少?经济界颇为流行的一个说法是,约有250…  相似文献   

9.
温家宝总理2004年11月28日出席东盟系列峰会期间明确表示,中国将不会迫于外界压力而令人民币升值,如果国际社会继续对人民币进行热炒,人民币重新估值措施就不可能出台。就在此前一天,中国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发布《调整货币政策、缓解资金紧张局面》报告,首次披露有上千亿美元境外热钱已进入中国内地:“2004年上半年外债增长16%,达到2000多亿美元,  相似文献   

10.
傲霜 《证券导刊》2010,(39):16-16
央行10月13日公布第三季度金融数据显示,9月末,中国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26483亿美元,同比增长16.5%,再次创下单一国家持有外汇总额的历史记录。在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增强情况下,热钱可能加速流入。  相似文献   

11.
在近几年的国际外汇市场上,所谓热钱有两种:一是赌美元持续贬值,二是赌人民币(包括亚洲其他货币)马上升值。随着美国近日又一次宣布加息,赌美元继续贬值的投机者稍有收敛,但这并不意味着人民币升值预期有所缓和。我们不能将投机美元贬值的热钱撤退与投机人民币升值的热钱“隐身”混为一谈,不能一看到楼市稍有降温或股市持续下跌几天,就轻易得出人民币升值的预期降温以及大量境内外热钱不再豪赌人民币升值的判断。  相似文献   

12.
数字     
《证券导刊》2008,(25):8-8
银河证券:前5月1196亿美元热钱入境根据银河证券9日发布的统计报告,经测算,2005-2008年流入我国的热钱达4593亿美元,约占同期新增外汇储备的40%。其中,今年前5个月,在假定热钱增长速度与外汇储备增长速度相同的前提下,流入的热钱为1196亿美元。  相似文献   

13.
2007年全年人民币兑美元升值超过6.5%,至此,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已超过10%.据国内外经济金融业内人士预测,在目前人民币继续升值的因素没有改变的大背景下,2008年全年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可能将不会底于2007年的幅度,甚至有的人认为会接近10%.  相似文献   

14.
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小幅升值2%以来,国际市场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不断增强.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导致越来越多的热钱通过非正常手段进入中国.由于中国国内股市和房地产价格的高估,热钱进入中国以后,通过各种渠道投向中国的股市和房地产市场,进一步加剧了中国资本市场的泡沫.同时,热钱的隐蔽性使得国家对其监管无能为力,致使中国的货币的独立性丧失.  相似文献   

15.
在投资增速的众多驱动器中, “热钱”的作用不容忽视。由于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大量国际热钱纷纷涌入,欲淘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诱人利润,给我国持续走高的固定资产投资又加了一把烈火。人民币升值预期引诱国际热钱由于美元汇率一路走低,而人民币实行的是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所以人  相似文献   

16.
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人民币都存在着升值的压力.从长期来看,是经济持续走强的必然结果,而从短期来看,很大程度上是体制性套利造成的.今年上半年贸易顺差4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03亿美元,合计350亿美元,而外汇储备增加了601亿美元,除了央行外汇资产的收益外,多余的200多亿美元来自何处?能够提供的解释是,由于强劲的升值预期,热钱内流套利;由于对内资的歧视,流出的再流入.去年贸易顺差370亿美元,今年大不了100亿美元,升值压力没有减小,反而增大,值得考虑.双顺差是升值的压力,银行不良资产是贬值的压力,却无人提及.看来,汇率问题并不像一些人想像的那样简单.汇率之争是市场之争,是生存空间之争,是饭碗之争.  相似文献   

17.
数据点睛     
据银监会统计,截至9月末,在中国注册的外商独资和中外合资法人银行业机构共14家,下设17家分支行及附属机构;22个国家和地区的73家外资银行在中国24个城市设立了191家分行和61家支行;41个国家和地区的183家外资银行在中国24个城市设立242家代表处;在华外资银行存款总额达到334亿美元,贷款余额为549亿美元,外资银行本外币资产总额达到1051亿美元,占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的1.9%。中国对外资银行开放人民币业务的城市已经达到25个,其中5个城市属提前开放;外资银行经营的业务品种超过100种,111家外资银行机构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外资银行的人民币业务发展迅速,2001年年底以来增长4.6倍,年均增幅高达92%。  相似文献   

18.
《时代金融》2014,(4):58
<正>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2014年1月8日,汇丰银行已协助注册于伦敦的安石集团获得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资格,而英国安石集团(Ashmore)也成为香港以外首家宣布获得直接投资中国3.4万亿美元股市以及4.7万亿美元债市牌照的海外公司。根据新的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计划,中国向英国提供了800亿元人民币(合130亿美元)的投资额度,RQFII总  相似文献   

19.
“2015年中国的外汇储备下降超过了5000亿美元,如果按照这个态势下去的话,将加剧人民币贬值的预期,故今年须严守3万亿美元大关。”  相似文献   

20.
据国际贷币基金组织预测,2002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将增长7.5%,2003年也将超过7%;随着国内需求回升,国际市场产品价格上扬,通货紧缩将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缓解;经常帐户顺差将继续保持在约占CDP1.5%的水平.公告指出,尽管自1999年底以来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超过6%,但中国的外部竞争力依然强劲.截止今年6月底,国家外汇储备达到2500亿美元,是短期外债的四倍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