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贷款风险度量是对贷款预期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即风险产生的概率、以及贷款事实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作出评价,是贷款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技术手段,也是贷款风险管理的关键和难点部分。目前,农信社系统贷款风险五级分类管理正在试点阶段,即将在全国推行。随着贷款风险分类管理方式的确定,农信社如何通过引入并加强贷款风险量化管理来提高贷款风险管理水平,值得经营管理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农业政策性贷款与其他商业银行贷款一样具有相同的金融属性即偿还性。因此,政策性银行贷款的运行,在强调其政策性的同时,也应遵循银行资金运营的基本规律,加强贷款管理,提高贷款质量,防范贷款风险,以保证信贷资金的安全性和效益性,促进政策性银行的健康发展。(一)树立效益观念,增强风险意识。农发行必须克服以政策性掩盖银行性的问题,应高度重视贷款的安全,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树立风险防范观念。要充分认识到银行资产质量偏低、  相似文献   

3.
加强贷款管理, 提高信贷质量, 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新的贷款分类方法, 注重以风险为基础评估贷款质量。本文强调贷款风险分类的常规管理, 从常规管理的部门分工; 风险分类的技术操作; 分类政策的具体掌握几个方面, 谈了农行如何加强贷款风险分类常规管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商业性信贷业务的迅速拓展,信贷风险全程监控、关口前移迫在眉睫,贷款担保管理成为风险控制和风险补偿的重要手段。本文就基层行在开展贷款担保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作以探讨,以进一步完善贷款担保管理,充分发挥其在贷款风险防控及落实第二还款来源有效性中的重要作用。一、追根溯源,呈现贷款风险存在形式  相似文献   

5.
当前,农发行政策性业务明显减少,商业性业务逐步扩大,各种贷款风险随之相应增加,需要正确处理业务发展与风险防控的关系,在发展中控制风险。笔者认为农发行需要尽快建立四大体系,有效防范和控制各种贷款风险。一、贷款防范控制体系(一)严格操作规程,防控操作风险。要严格按照农发行总行规定的贷款流程进行操作,实施监控管理,确保贷款运作全过程、各环节的程序规范,防止逆程序操作;要按照前后台制约、上下级间制衡的原则,明确贷款操作中各级管理行、各  相似文献   

6.
贷款风险是潜在的金融风险之一。如何防范和化解贷款风险,最近笔者对马山县农行的贷款风险问题进行了调查。一、贷款风险潜在的现状代款风险是因环境恶化或随机因素的出现而导致贷款资产质量下降,使银行受到损失,从马山县农行目前的现状看,贷款风险是潜在的金融风险。截至1996年底,该行各项贷款余额6134万元,逾期、呆滞、呆帐贷款余额43如万元,占刀刃‘枯。其中逾期贷款”8万元,占h.27’儿;呆滞贷款四84万元,占48.65‘hi;呆帐417万元,占6。儿.根据巴塞尔协议,中国人民银行制定贷款质量监控指标,逾期余额与各项贷款余额之比…  相似文献   

7.
以流动性为基础的期限管理办法只是被动地统计贷款期限结构情况,而对借款人的最终偿还能力重视不够,不能动态真实地反映借款人各时期的经营情况及贷款风险变化情况,不利于识别和防范信贷风险,更不利于我国商业银行与国际惯例接轨。五级分类法以借款人的偿还能力为核心,充分考虑到影响还款能力的各种因素及其影响大小,风险分类比较客观真实,能有效地改善银行的信贷管理,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建立审慎高效的现代银行制度  相似文献   

8.
云南省先后出台多个政策文件推动林权抵押贷款工作,并持续重视林权抵押贷款风险管理问题。云南省已初步建立起包括风险识别、风险控制、风险转移内容在内的林权抵押贷款风险管理政策,有效防范了林权抵押贷款风险,并保护了林权抵押贷款当事人权益。为进一步推动林权抵押贷款工作,云南省应该着力完善林权抵押贷款风险文化、林权抵押贷款风险预警机制和林权抵押贷款风险补偿体系政策,进一步突出林权抵押贷款风险管理在政策制定和完善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自2010年年初农发行实施粮油加工企业准政策性贷款分月偿还以来,贷款风险防控成效明显。笔者认为,对粮油加工企业(以下简称"加工企业")准政策性贷款实施分月偿还政策,绝不是一项简单的信贷管理措施,更不能认为是准政策性贷款管理的阶段性权宜之计。粮油加工企  相似文献   

10.
担保类贷款并不能保证贷款能百分之百收回,不能使贷款的偿还性进入保险,如果管理不当,也会成为贷款的风险陷阱。因此,担保类贷款也要加强风险防范。  相似文献   

11.
推行贷款风险分类法是今年金融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贷款风险分类不仅能更好地反映银行贷款的风险程度和真实价值,而且给商业银行贷款经营观念带来了深刻的变革。这种变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贷款风险分类打破了传统的贷款管理思维定势,形成了动态管理的贷款经营观念;二是贷款风险分类注重发挥贷款管理人员的潜能,形成以人为本的经营观念;三是贷款风险分类注重对贷款风险的预警功能,形成稳健经营的贷款经营观念  相似文献   

12.
信贷风险指因债务人不能偿还贷款造成行社资金损失的可能性。信贷风险管理是信用社在经营贷款业务中,对贷款风险进行科学的预测,有效地监督,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建立多重风险防范屏障,避免和减少风险的管理行为。如何加强信贷管理,提高贷款的流动性、安全性、效益性,笔者就此谈点意见。 一、加强立法,强化贷款管理。以前的一些贷款管理法规缺乏完整性,系统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已极不适应。建议尽快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贷款管理法》,在其立法中,明确界定各方法律义务和权利,规范贷款行为,减少行政干预,遏制贷款随意,增强偿债约束力,使行、社在贷款业务中,有法可依,依法管贷,有效地防止贷款风险的产生。  相似文献   

13.
<正>应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农发行应加强风险识别,配合做好地方政府存量贷款清理甄别纳入预算管理,管好存量,加大公司类客户贷款支持力度。2013年以来,地方政府债务已进入偿债高峰期,在财政收入增速放缓而支出刚强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偿还债压力会进一步加大。审计结果显示,地方政府债务一半以上来自银行贷款。一旦地方政府无法偿还债务本息,将会影响当地融资平台甚至地方政府的信用评级,继而影响投资信用环境,造成银行业的坏账风险。2014年9月以来,国务院、财政部、重庆市政府先后下发了《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  相似文献   

14.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土地类贷款风险预警,是农发行平台土地类贷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内容。建立科学合理的平台土地类贷款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是农发行适应国家及监管当局对平台贷款管理的客观要求,也是农发行实现平台土地类贷款风险监测、预警与风险处置、化解的必然选择。一、平台土地类贷款风险的涵义与特征(一)平台土地类贷款风险的涵义。平台土地类贷款风险是指平台履约能力下  相似文献   

15.
贷款风险度管理操作中的问题及建议张忠喜,张廷铭,刘雅萍贷款风险度管理在农业银行系统推行两年多了,作为审定、控制、监测贷款的一种管理形式,从很大程度上对预防、弱化信贷资产的风险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由于它基本上是以有关静态资料作为测算依据,不考虑贷款实际运...  相似文献   

16.
构建风险责任补偿机制邓念华当前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质量低下。主要原因在于管理走进了“见事不见人”的误区,忽视了贷款责任人在贷款中的关键作用。基于这种认识,我认为很有必要构建贷款风险责任人补偿机制。所谓贷款风险责任人补偿机制,是指剔除人力不可抗拒的自然灾...  相似文献   

17.
一、现行通用贷款账存在的缺陷现在通用的贷款账只能分户记录贷款本金的增减情况,不能反映某笔贷款生息多少,实收利息多少,结欠利息多少。贷款利息收入账只序时记录某日、某户偿还利息多少,不反映其他情况,使本来紧密相连的事情在账目反映上脱节不全面。要了解详实情况,只能大量翻阅凭证再核对,影响效率,不利监督。现在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比较多,借款户拖欠利息比较普遍,收息工作急需加强管理,现在通用的贷款账已经不能适应管理要求。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人民币利率管理规定》第二十条、二十一条规定:“中、长期贷款按季结息,…  相似文献   

18.
按照风险原则规范贷款分类,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加强和改善贷款质量监管的一项重大措施,中国人民银行为此制定了《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农业发展银行作为政策性银行,也将逐步推开,但在实施中,如何把握分类的普遍原则与政策性特征的关系,制定与政策性贷款相适应的分类原则、分类标准及操作程序,是当前开展这项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就此作一粗略探讨。农业政策性贷款风险的基本特征农业发展银行政策性贷款与一般商业贷款相比,呈现出明显的政策性特征,在资金来源渠道,贷款投放方式,信贷管理机制,风险形成因素,风险补偿政策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方面,要研究农业政策性贷款风险分类,就必须首先认真研究风险形成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9.
贷款五级分类方法是现代银行业全面、准确识别和监控信用风险的重要手段,也是监管部门审慎持续监管的基础。农村信用社通过五级分类可充分揭示风险,识别风险,进而加强对贷款风险的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处置,促进科学管理、稳健经营,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建立助学贷款风险因素分析模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助学贷款是资助经济困难学生完成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但助学贷款中存在的很多问题严重制约了这项业务的发展,其中最尖锐的问题就是助学贷款的风险太大。本分析了助学贷款的独特风险,并对助学贷款风险评估模型进行了初步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